【周易90秒】马一浮先生的“圆融”精神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389天
I 马一浮是“醇儒”,也是“通儒”。贺麟有言:“马先生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又说:“他尤其能卓有识度,灼见大义,圆融会通,了无滞碍。”(《当代中国哲学》第一章)这里就他的“圆融”精神谈点体会。
II 比如马一浮特别反感在程朱、陆王间设置门户,而强调要融汇理解程朱、陆王两派的思想和方法。他指出,“义理之学最忌讲宗派、立门户……先儒临机施设,或有抑扬,皆是对治时人病痛,不可执药成病。程朱陆王并皆见性,并为百世之师,不当取此舍彼。但其教人之法亦有不同,此须善会,实下工夫。”(《尔雅台答问》,“答吴君”)
III 更进一步,马一浮还主张破除儒释道之间的门户之见。在他看来,一些人之所以斤斤于门户派别之争,无非是自身“局而不通”之过。实际上,“儒、佛、禅、道总是闲名”(同上,“答任君”),“从来云月是同,溪山各异,并不相碍也。无论儒佛,凡有言教,皆以明性道为归”(同上,“答黄君”)。我们看马一浮的文章,在谈到同一个问题时,他也总是从儒、释、道等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说,力图融而通之。
IV 刘梦溪在论及马一浮的治学方法时就说,他是“以佛证儒,儒佛互阐,儒佛会通”(《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而贺麟则说,他能“随意拈取老、庄、释典以阐扬儒家宗旨”(同上)。这样的“通儒”,确为世所罕见。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高怀民:“性善之说实植根于大易哲学之最根本处”!
【周易90秒】马一浮:“《乾》为圣人之学,《坤》为贤人之学”
【周易90秒】曾经荣获中国“最美校歌”称号的这首校歌,歌词作者是谁呢?
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