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黄景仁《绮怀》之七
黄景仁诗中名作络绎,举不胜举,但就传诵之广而言,没有比得过《绮怀》十六首的。这组《绮怀》不仅是《两当轩集》中不朽的名作,也是文学批评一个绝好的范例。它对李商隐《无题》艺术表现的因袭与改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典诗歌互文性的经典文本。
即凭《绮怀》的题目也可知其中隐藏着一段浪漫的恋情,是对往事的追忆和纪念。历来读者对黄仲则诗的普遍喜爱,使《绮怀》的本事成了激发索引兴趣的话题,并因其隐秘而与李商隐的《无题》自然地联系起来。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五载:
武进黄仲则《绮怀》诗十六首,人多传为中表之私。但观诗中如“妙谙谐谑擅心灵,不用千呼出画屏”等语,似非闺秀身分,想不过婢子略有慧心者。又云“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曾作龙华宫内侍,人间驵侩恐难胜”,则为青衣小婢无疑矣。又“夤缘汤饼筵前见”,若果中表之亲,纵已适人,亦不必夤缘始得见也。宜黄陈少香先生曩客毗陵,闻彼处士夫言之甚悉,皆指为仲则姑母某姓之婢,似可无疑。总之,义山《锦瑟》,诸说不一,皆可为寄情之什,作香草美人观可也。[1]
无论故事女主角的真实身份如何,到诗人写作《绮怀》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当年的恋人已嫁为人妇且有子嗣。二十六岁的黄仲则只有缠绵而无望地追忆过去,少年时代那段不可明言的初恋,在记忆的片断中闪烁着,于是李商隐风格绮旎而又旨趣隐晦的《无题》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仿效的范本。
不过黄仲则的情况终究与李商隐有所不同。正如旧日注家所指出的,“义山不幸而生于党人倾轧、宦竖横行之日,且学优奥博,性爱风流,往往有正言之不可,而迷离烦乱、掩抑纡回,寄其恨而晦其迹者”[2]。而黄仲则的初恋虽不便明言,却也无须故作隐讳,事实上《绮怀》的题旨是相当清楚的。一个个记忆的片段,包括与情人的初识、幽会的欢爱,离别与重逢的怅恨,连缀起对往事的追怀。除了情人的名姓被隐去,所有的情节都像是自叙传,因此它全然放弃《无题》的象征倾向,而集中地因袭其修辞,然后是取意和构思。
稍加紬绎就会发现,黄景仁对李商隐的摹仿很少停留在语词本身,而主要是借助于语词进入构思的层面。因此理清其间的互文性,对于《绮怀》的解读是非常关键的。这里我们就来看看第七首: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首联说自送别恋人后就心情恍惚,“愁”上着一“泥”字,已见愁的沉重难解;再追加一个比喻,如梦之未醒,更形容出难以自拔的沉湎状态。“仙人”两句是传统的用星辰来比喻睽隔的表现,古诗通常用参商,黄仲则易为长庚和岁星,并且用仙人和太岁使之具象化,按理说也未尝不具匠心,但终究有点古板,无甚趣味。如果不是第五、七句再度借助于李商隐《无题》的名句生发妙想,通篇的感觉很可能会很木。
这次黄仲则撷取的是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和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联。不同的是,他的用法既不是摹拟或脱胎,甚至也不是改造李商隐的艺术表现,而是用李商隐的取意作为引子,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就像音乐家以前人作品的一个乐句为动机发展出一个乐段,清代批评家贺裳称之为“出处”。他引《隐居语录》之说曰:“诗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己于出者,盖思之愈精,则造语愈深也。李华《吊古战场》曰:'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陈陶则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盖工于前也。”他认为这个例子属于以文为诗,“此谓之出处,何得为蹈袭?若如此苛责,则作诗者必字字杜撰耶?”[3]他在此区分了蹈袭和出处两个不同的概念,黄仲则“检点相思灰一寸”中的“相思灰一寸”就属于“出处”。它虽然出自李商隐句,但严格地说已不是因袭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相思灰一寸”意味着“相思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所包含的令人失望的结局以及作者的绝望之情。我们只有知道它出自李商隐诗,才能理解那一联诗的涵义。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值。
尤其是当“出处”不只意味着语词,而是与构思层面的匠心联系起来时,它引出的诗思取什么内容和朝什么方向发展,便有了多样的可能性。第七句“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是在肯定“蓬山远”的前提下立论的,强调即使不远也阻隔难逢;若取另一首《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之意,便会发展出另一种意味。确实,一个类似音乐“动机”的诗思,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手上可能有许多种发展,正向、侧向、反向……一般来说,正向肯定少于后两者,因为从独创性的角度着眼,诗家总是偏爱“翻案”的。黄仲则诗的结联正是取翻案式的构思,反用李商隐的名句而生发新意,更强化了睽隔难见的绝望之情。
[1]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页。
[2]冯浩《玉溪生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下册第821页。
[3]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郭绍虞辑《历代诗话续编》,第1册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