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皇家植物園(上)

有這樣一處水草豐美的大花園,處處長滿了世上各種珍稀花草樹木。碧波蕩漾間,映襯著藍天白雲下的一座座水晶宮。如鏡般湖面常常被一雙雙划水而過的鴨兒打破平靜。漫步其中,鳥語花香撲面而來,如仙子般的孔雀時隱時現......這不是做夢,而是真切存在於倫敦西南郊泰晤士河南岸,有多達五萬種植物的皇家植物園(又名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英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皇家植物園的歷史,最早可追述到1759年。当时的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The Prince Frederick, Prince of Wales,1707年02月01日-1751年03月31日)的遗孀奥古斯塔王妃,派人在所住庄园中建立了一座占地仅3.5公顷的植物园,这便是最初的邱园。到1840年,邱园被移交给政府管理,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后,经皇家的三次捐赠,到1904年邱园的规模达到了121公顷。

▲皇家植物園地圖/官網

植物園有東、南、北三門,其中東門為主入口。從市中心搭乘地鐵而來,步行十分鐘便可至南門。南門名曰維多利亞門,恰好位於植物園中部,如此一來我的參觀路線確定為中部棕櫚室至最西端中國寶塔一帶,約佔植物園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1851年舉辦的首個國際性大展——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上,正值工業革命巔峰期的英國人用鋼鐵和玻璃打造了一座蔚為壯觀的“水晶宮”,長563米,寬138米,一時轟動世界。英國人用門票收入建了後來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博覽會所在地海德公園附近後來亦建了科學博物院與自然歷史博物館,之後均一一到訪,暫且不提。

這座當年的水晶宮早已毀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大火,留給後人無限遐想。好在皇家植物園內存有數座較小規模的“水晶宮”,屬於除花草樹木外又一大亮點。

▲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水晶宮/維基百科

離開植物園書店,徑直去往中部的棕櫚室(Palm House)。棕榈室外形象科幻片裡的外星基地,是全球最著名的温室之一。长109米,宽30米,高20米,建于1848年,是植物園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亦是世界上幸存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與钢结构的建筑。温室里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展示了974种植物,分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区,有着各种热带雨林植物,如棕榈类的油棕、西谷米和可可。

▲棕櫚室內外景

▲棕櫚室外的各種鳥類

棕櫚室不愧為熱帶植物的天堂,走在裡面真是又悶又熱。不同植物按原產地密密麻麻而又錯落有致的生長著,來來回回幾乎看了每一種植物,雖然認識的少之又少,但確實大開眼界。

▲可可(学名:Theobroma cacao)是热带常绿植物,锦葵科,原产于南美,现在广泛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种植。(巧克力原料)

▲白鹤芋(学名:Spathiphyllum kochii)为天南星科白鹤芋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又称白掌、和平芋、苞叶芋。

▲水塔花(学名:Billbergia pyramidalis),(别名火焰凤梨、比尔见亚、红藻凤梨、水槽凤梨、红笔凤梨),为凤梨科水塔花属的植物。

▲珊瑚花(学名:Justicia carnea)是爵床科洋爵床属的植物。

▲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是一种属于锦葵科木槿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称赤槿、日及、佛桑、扶桑、红扶桑、红木槿、桑槿、火红花、照殿红、宋槿、二红花、花上花、土红花、假牡丹、灯篮仔花[2][3],因原产于中国南部,欧洲各语系依循其拉丁学名皆称朱槿为中国玫瑰(英文:Rose of China、China rose)。

棕櫚室隔壁是小巧玲瓏的睡蓮之家(Water Lily House),其建築是1852年的“水晶宮”,面积226平方米,展示了86种植物。除了以前見過的各色蓮花,在這新認識了世界最小的蓮花、印度莕菜等等。

▲睡蓮之家內外景

▲各色蓮花

侏儒卢旺达睡莲(学名:Nymphaea thermarum)是世上最细小的睡莲品种,叶长只有约一厘米。由德国植物学家Eberhard Fischer 发现。原只生长于非洲卢旺达Mashyuza的一个温泉旁,但当地农夫截流导致栖地干涸而完全消失,继而于2008年起野外绝种。幸专家在物种在野外灭绝前及时将活样本送至波恩大学植物园栽培,惟未能令种子发芽。直至2009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发现种子发芽条件异于其他睡莲—需在含二氧化碳之壤土和浅水中发芽,此外,加上摄氏25度的恒温,种子才发芽,并在2009年首次开花,于是得以避过绝种一劫。现时本种的活体皆培植于英国皇家植物园(摘錄自維基百科)。

▲侏儒卢旺达睡莲,世界最小蓮花(上圖)

侏儒卢旺达睡莲與普通蓮花對比(下圖)

▲印度莕菜(学名:Nymphoides indica),别名金银莲花、一叶莲,为睡菜科莕菜属下的一个种,根部固定在池沼的泥土中,叶子漂浮在水面上,为浮叶性水生植物。

睡蓮之家不愧為皇家植物園最熱之地,待了沒多久便汗流浹背,趕緊出去涼快涼快。植物園最西端有座山寨的中國寶塔,原型竟然是南京大報恩寺塔,去圍觀!

原來南京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05月02日-1424年08月12日)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而兴建。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皇家規格建筑群。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明清时代,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由于担心翼王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琉璃門券,便是琉璃塔重要遺存,值得參觀。

▲歐洲文獻中的大報恩寺琉璃塔(1665年)/維基百科

▲大報恩寺塔琉璃門券,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眼前這座山寨的“中國寶塔”,是1762年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1738年06月04日-1820年01月29日)的皇家建筑师威廉·钱伯斯设计,为萨克森-哥达的奥古斯塔公主所建,也是英国唯一的中式皇家宝塔。宝塔高163英尺(约合50米),共10层,为八角形砖塔,灰墙红轩,塔顶边缘盘绕80条彩色木龙。

▲“中國寶塔”內外景

寶塔底層有些工業革命時期的自動機械裝置,場景內所有人物、動物或植物均可自動運行,頗有意思。拍攝視頻時,不知怎的想到了大清皇上面對西洋機械時說了四個字:奇技淫巧...

▲模擬建設中國塔的自動機械

▲自動機械視頻,大清皇上眼中的西洋奇技淫巧

【連載】

雙城記之皮特里埃及博物館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I

雙城記之大英蘇美爾廳

雙城記之帝國戰爭博物館

雙城記之聖保羅大教堂

雙城記之貝爾法斯特號戰艦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I

雙城記之西敏寺

雙城記之龍蝦兵

雙城記之泰特美術館梵高展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下)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下)

雙城記·國家航海博物館

(0)

相关推荐

  • 侏儒卢旺达睡莲~珍稀植物撷英

    朱儒卢旺达睡莲,毛茛目.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植物.莲座叶有20-30厘米宽,亮绿色的莲叶长在短小的叶柄上,花瓣为白色,雄蕊为黄色,直立于叶面数厘米之上.早晨开花,下午早些时候凋谢. 小睡莲,叶有绿色光 ...

  • 中国古代建筑-琉璃-2

    黄色琉璃瓦顶的乾清门 乾清门是明清紫禁城的内廷大门,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顶.从外观上看,门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朱红色廊柱和隔扇门窗,尤其是屋顶色彩最为显著.乾清门的屋瓦使用黄色琉璃瓦,这也是整个紫禁城宫 ...

  • 纪录片丨消失的中国瓷塔

    特卖书画 (▲西方人笔下的琉璃塔) 在中国南京有一座美轮美奂的高塔,它以其流光溢彩的五色琉璃,被西方誉之为"南京瓷塔".她就是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公元1408年,南京城外的天禧寺,被 ...

  • 详解BBC植物王国第一辑【NO.79】

    本文图片多数来自纪录片截图,只做交流学习之用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我在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食虫植物,传送门在这里:潘多拉星的植物[NO.25] 文章当中用到的动图都来自于BBC的纪录片--植物王国. ...

  • 雙城記·皇家植物園(下)

    中國塔與棕櫚屋之間有座更大規模的"水晶宮"--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這是現存最大的維多利亞時期(1837年至1901年)鋼結構玻璃溫室,于1859年建造,後 ...

  •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二)

    離開一號展廳,穿過展示古老戰機的二號展廳,徑直來到六號展廳,這裡陳列著1980年至今部分仍舊服役的戰機. ▲ 六號展廳全貌 這個展廳裡有不少現役戰機,諸如颱風.狂風.CH-47支奴幹(機頭).C-13 ...

  •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三)

    聯排的三至五號展廳裡,陳列著二戰時期一些耳熟能詳的英.美.德戰機.至於冷戰時期的戰機則了解不多,有些看起來感到另類甚至可以用"奇葩"來形容,歸根結底這裡是軍迷或歷史迷的饕餮盛宴. ...

  •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四)

    接上篇來看看另外三種不同類型的德軍戰機:雙引擎重型戰鬥機BF110G-4.中型轟炸機He111H-20.噴氣式戰鬥機He162A-2.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空軍正處於雙翼機向單翼機的轉型中.同時針對單 ...

  •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五)

    前兩篇聊了德國人的戰機,現在來看看地表最強的美國盟友戰機.本篇主要講述轟炸機三兄弟:B-17G,B-24L,B-25J. B-17是有史以來產量排名第三的轟炸機(第一名聯合航空B-24,第二名容克斯J ...

  •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上)

    全文字數:1808 閱讀時間:6分鐘 圖片數量:24 鏈接數量:0 現在幾點?我在哪兒?這些簡單問題每時每刻都會在人們腦中冒出來,而殊不知百年來時間與地理一直與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 ...

  • 《倫敦、巴黎雙城記》

    在倫敦(含倫敦周圍巨石陣.牛津.劍橋)與巴黎考察了數週博物館.美術館已平安回國,新遊記暫定為<倫敦.巴黎雙城記>. 此次文化之旅中,按順序去了以下地點參觀,幾乎涵蓋了人文歷史.天文地理.藝 ...

  • 雙城記之皮特里埃及博物館

    抵達倫敦是座叫St Pancras International的火車站,裡面與印象中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一致(2012年孟買旅行時曾參觀過一些維式建築).建築主體由巨大而裸露的金屬肋骨所組成,屋頂部分全 ...

  •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1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可謂是如雷貫耳.1759年正式開放至今,正好260年! 簡單來說,隨著博物館收錄的文物越來越多,分流隨之展開.動植物與礦物部門分出去成為了今天的倫敦自然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