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大类招生”是个大坑

对正在填报志愿的学生和家长们提个醒:高校的大类招生是个大坑。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在招生计划中,大多数是以“类”为命名的,比如机械类、医学类、理科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各个学校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专业分流。关于大类招生,各个高校都说的冠冕堂皇说法,归结起来就是高校进行专业大类通识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对于考生则降低了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专业选择延后,使学生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大类招生提高了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

第一点,高校在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都是进行基础课教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基础课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同堂上课。分专业就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了,不分专业就能充分利用资源了,没有这样的道理。

第二点,一、两年后选择专业,降低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其实很多学生在选择某大类时,学生对这类专业是有一定了解的,之所以选择这类专业,更多的是被这类专业中的个别热门专业所吸引才选择这类的。真正盲目的没几个。

第三点,等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真能按照学生的意愿选择吗?学生想学哪个专业就能学的上那个专业吗?不是的,学校会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成绩选择。最终结果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集中于大类中的热门专业,成绩差的被分流到冷门专业。对专业满意的学生是少数,但没有办法了。

高校为什么要采取大类招生呢?采用大类招生可以用热门专业带动冷门专业招生,使冷门专业不但能招满人数,还能使分数不低,提高招生质量。比如,某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7个专业。

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与其他五个专业差距很大,但就是放在一类里了。这里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是热门专业,如果你想进入该学校学习这两个专业的中的一个,那你就得报这个大类,一、两年后,你能否学得上这两个专业,那可就不一定了。

如果完全凭学习成绩也就算了,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的可操作空间,按成绩选专业,这个“成绩”往往是综合成绩,比如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活动及次数、班干部加分、平时考试成绩等等。一句话说完:可能存在腐败。这对于只知道学习的学生是不利的。

如何避免这个“坑”呢?你喜欢的专业,在这个学校是大类招生,但在其他学校未必是大类招生,报考同级别高校中非大类招生的高校。当然,如果你属于“可操作空间”高手,那恭喜你,你有机会了。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