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故事∣衣锦还乡
大概在公元前206年年末,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的这句话就是“衣锦还乡”的原始表达。可见项羽有很浓厚的乡土观念,同时也说明项羽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却没有得天下而称王的志向。于是快人快语、不吐不快的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
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刘邦,同样也有衣锦还乡的乡土观念。在公元前196年,刘邦在结束黥布叛乱后途经家乡,与乡亲们畅饮数日,写下了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其中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是表达了在剿灭了陈豨和黥布叛乱、除掉韩信、彭越的威胁后,天下已定,在志得圆满情况下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心情。不得不说这是最高规格衣锦还乡。
为什么韩生不顾身死骂项羽的衣锦还乡是“沐猴而冠”,却没有人非议刘邦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呢?
原因就在于项羽不明白自己脚下这条路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平定海内、真正的拥有天下。而他却在自己事业的中途就想回到家乡在江东父老面前展示自己的丰功伟业了,错误地把中点当成了终点,最终落了个半途而废,自刎乌江,憾失天下的结局。毛泽东有一句诗: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对项羽最深刻的点评。而刘邦呢,只在完全得了天下后,回师途中路过家乡与家乡父老畅饮庆功酒,并且终生再也回过家乡。
现在有人在取得了“事业成功”后,也喜欢衣锦还乡。但是事业没有尽头,成功没有止境,回乡自然可以,但却不必“衣锦”沽名,免得被人家说成“沐猴而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