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视界】落花流水!唯美的宋代流行怎样的古琴?
中贸圣佳春拍【天籁】专场
今年这个春拍季,对于古琴爱好者来说,可能是极其难得的一场盛宴,除了中国嘉德春拍推出了齐聚“唐、宋、元、明、清”各一床古琴的【丝桐金声】专场以外,同样有着二十多年品牌的中贸圣佳春拍同步推出了同样精彩至极的【天籁】专场。
大象探访中贸圣佳拍卖库房
田翔千旧藏唐-北宋落花流水款仲尼式古琴;王心葵旧藏宋落霞式古琴;元寄意款仲尼式古琴及明琴一床,【天籁】专场四床古琴,同样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无上盛宴了。
中贸圣佳春拍【天籁】专场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一直都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四大雅事,“琴”,大约有着近三千年的悠远历史了。
《诗经》或许是有关古琴的最早文字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战国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自然是千年美谈,而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一曲《广陵散》成为了千古绝唱。到了唐代,刘禹锡在脍炙人口的《陋室铭》留下了“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唯美生活境界。
这次的中贸【天籁】专场,出现了两床年代在唐宋之间的超级古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宋代流行的琴文化和绝美的宋琴。
“琴”在唐代并不太流行,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空前的东西文化融合交流的时代,因此,唐代的“乐坛”吸收了不少的西域民族的音乐元素。因此,作为传统汉民族的古老乐器——古琴却没有受到唐代皇室的特别青睐;而到了宋代,古琴受到了上至赵家皇室下至达官雅士的追捧。
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北宋 黑漆「虞廷清韵」官琴
成交价:HKD 4,936,000
早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上拍一床北宋黑漆“虞廷清韵”官琴,此伏羲式琴圆形龙池内的四角分别刻有隶书腹款“开宝戊辰”四字,意谓此琴制于宋代开国君主太祖赵匡胤(960-976)即位后的开宝九年,所以,这可能是我们在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宋代官造古琴!最终,这床极为珍贵的宋代官琴以493.6万港元的价格为一位传为赵宋后人的赵氏大收藏家竞得,传为一段市场佳话了。
宋太祖赵匡胤(960-976)之后,北宋的几位皇帝都是琴乐的超级爱好者,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别出心裁的“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宋仁宗赵祯(1010-1063)制有《明堂新曲谱》;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听琴图》更是千古名作。
宋徽宗 听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的政和年间,宫中不仅有书画院,还设有琴院。宋徽宗将天下制琴的能工巧匠招至琴院,切磋技法,还到民间四处寻觅好琴,将古今名琴藏于“万琴堂”中。
北宋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
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 1.3664亿元人民币成交
由于“琴”本身的特殊音色及特点不适合参与合奏,所以“调子”(琴歌的一种体裁)也就成为宋词音乐中的一个单独的门类,并在北宋盛行一时。
只可惜,那些宋代的“流行音乐”乐曲时至今日早已失传,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去想象在宋代的大街小巷抑或是大雅之堂,琴歌唱起的是怎样的动人曲调,但是有不少当时为了“调子”所配的“歌词”仍然幸而得以保存了下来,
醉翁操·琅然,清园
——北宋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大文豪苏轼的这首《醉翁操·琅然,清园》显然便是为琴曲所作之词,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这样的美词或许是十分符合中贸秋拍【天籁】专场的美学意境的。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显然是为了符合琴曲弹唱需要所设,到了结尾“试听徽外三两弦”,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有学者从《全宋词》中统计,宋词中与琴有关的词多达596首,而有关琵琶的约有160首,提到古筝的约150首。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姜夔、张炎等名人都是当时有名的琴师的学生,而且他们本身在琴上也颇有造诣。
行香子·述怀
——北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述怀》抒写了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自然,“一张琴”成为了其中的经典道具了。
2005年中贸圣佳春拍
(传)北宋 李公麟 西园雅集图
成交价 RMB 27,500,000
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当代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初,王诜曾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十六人游园,堪比晋代王羲之“兰亭集会”了,在如此高大上的雅集上,古琴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道具。
在经过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相对边缘化之后,北宋时期的琴学理论蓬勃发展。
欧阳修提出“和”是琴音的审美特征,“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述了琴材与琴音的关系:“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提出了琴材的“四善”说:“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
在北宋以前,史书上有关于古琴的记载大多都是个别的名家故事传说,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嵇康的绝唱《广陵散》等等,但是到了宋代,不同区域的琴人由于师承和习琴过程中所形成的风格不同,产生了具有师承渊源、世代相传的琴派。因此,宋代,诞生了众多著名的琴人和流派,也留下了不少古琴的经典之作。
南宋 马远 月下赏梅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宋代众多的琴曲中,《潇湘水云》可能是流传至今最为脍炙人口的之一,其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浙派琴家郭沔(约1190—1260),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郭沔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
作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铺垫后,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贸圣佳【天籁】专场上的两床唐-宋古琴,一起来欣赏一下,在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下,有幸流传至今的至宝。
LOT0064唐—宋仲尼式“落花流水”琴
通长121cm;隐间111.2cm;厚4cm;肩宽18cm;尾宽14.5cm
RMB 13,000,000-18,000,000
著录
《中国古琴珍萃》,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八年,页一一五。
《中国古琴珍萃》,文化艺术出版社,二〇一五年,页一二〇~一二一。
田翔千旧藏
「落花流水」早年归山东潍坊以收藏著称的田翔千君所藏。田氏珍如拱璧,一直寄放在银行金库中保管。一九九八年我主编《中国古琴珍萃》时,为将其录入书内,曾派人到潍坊拍摄此琴。此次在中贸见到,显得分外亲切。该琴仲尼式,琴体浑厚,略带圆势,鹿角灰胎,内杂大量朱砂,间有一定数量的金末,外罩黑漆。蛇腹断兼冰纹断。长方形龙池与凤沼,池内纳音突起。琴背项间刻隶书「落花流水」四字,池下有「十琴存古」大方印,显得异常古雅。抚弹之下,手感颇佳,琴音苍古透润,确是一张极为难得的宋代名琴。
—吴钊
对于这床年代大约在唐宋之间的“落花流水”琴,知名的古琴研究学者明焰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研究文章。
各种古琴样式
明焰先生介绍,仲尼式古琴相传是孔子创制的一种样式,《韩诗外传》记载了孔子学琴于师襄的故事,孔子对自己学习古琴要求十分严格,进而创制了仲尼式的古琴造型。《琴适》中记载:「古琴惟夫子、列子两样若太古琴」,即在古琴的样式中只有夫子式(仲尼式)和列子式最象古琴最初的样子,这是因为仲尼式古琴的造型极其简洁,外轮廓中以直线为主,项部向内作凹弧,尾部亦是圆弧状,琴首、琴肩与琴尾的比例关系、方圆曲直变化协调;加之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影响,使仲尼式成为古琴样式中的经典。
传世仲尼式古琴最早见于唐代,至宋元明清历代皆有仲尼式琴,是一种常见的古琴样式,但传世的仲尼式古琴在尺寸和轮廓特征上变化很大,同样的仲尼式古琴会有唐圆宋扁之感,会有官琴与野斫之分,琴器表面的髹饰工艺也有很大差异。
天开宿雾海生日,水泛落花有山风。
——唐 刘沧《赠天台隐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脊虚《阙题》
流水潺潺,落花点点,落花与流水在文学史上是一对经典的意象组合,
明焰先生认为,这床“落花流水”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宝光内敛,琴体熠熠生辉,与多数古琴的亚光“包浆”截然不同。
“松石间意”琴密集的流水断和冰片断
“落花流水”琴細密的冰片断紋
“落花流水”琴的断纹和拍出1.3亿多的宋徽宗御制的“松石间意”琴都有密集的流水断和冰片断,但是“落花流水”琴的断纹带有剑锋,漆面状况更加光鲜,这与两张琴的保存环境与使用频率有关——松石间意主要在宫廷中传延,推测演奏的几率并不太高,落花流水则更多地在文人、琴家中手,经常弹奏对于古琴来说是另一种保养方式。
相比“松石间意”,“落花流水”造型婉约秀美,有儒雅的文人气息,更具亲和力;“松石间意”则琴体宽大、棱角分明,造型有向外的张力,制度森严,给人以强烈的仪式感。
“落花流水”琴龙池凤沼內鑲嵌的湘妃竹竹片
“落花流水”的文人气还体现在局部细节的造型语言上,比如龙池凤沼内镶嵌的湘妃竹竹片,经辨认发现竹片与龙池口沿结合部位的漆断纹与周围断纹是相连一体的,因此确认竹片是斫琴伊始镶嵌上去的。
又如琴的雁足也很特殊,用紫檀木雕刻两个莲蓬的造型,做工精细,别有一番意趣。
值得一提的是,“落花流水”到近代为清末收藏家、金石学家陈介祺(1813-1884)所珍藏,后辗转为田裕翥(1919-1997)以五百大洋高价购得,将其视若珍壁。
LOT 0063宋落霞式古琴
通长124cm;隐间117cm;厚3.6cm;肩宽19cm;尾宽13.6cm
RMB 5,500,000-6,500,000
王心葵旧藏
无名落霞琴。该琴琴体宽长略扁,鹿角灰胎,内杂朱砂,表髹黑漆,细密蛇腹断。龙池与凤沼内,纳音微突。腹内未见题款。琴音洪松沉静。该琴早年归民国时期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首任古琴教师、诸城派大师王心葵所藏。王氏视为宋人制器,极其心爱,并经常抚弄。值得爱琴者倍加珍惜。
—吴钊
【天籁】专场的另一床宋琴是落霞式琴,明焰先生撰文介绍,《太音大全集》记载:“落霞,《汉武内传》庄女从东方来弹落霞之琴。”《琴书大全》和《五知斋琴谱》中也都有落霞琴的记载,其琴首至琴尾作凹凸的弧线,圆弧左右对称,自琴首至琴尾大小不一,弧线曲度变化丰富,有如半月,有如跃鱼,整体又如落霞、如流水。
这床落霞式琴是王露先生的旧藏。王露,字心葵(1877-1921),号雨帆,山东诸城人,师从王心源学习古琴,成为诸城派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