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的技击特点——用反
潍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实的朋友)
在方法论上,道教不主张强胜,而崇尚柔弱,老子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柔弱观是道家的方法论原则。道家思想总是将柔弱和生动活泼相结合,将刚强和僵化死板相联系,认为“物壮则老”、“兴极必衰”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老子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柔弱的强者”和“不争的斗士”的辩证形象。
老子极善于从反面为事物发展创造条件。而内家拳中的太极拳,也十分重视用道家理论指导技击,强调阴阳相济、以柔克刚的技击功能,其方法论基础就是道家文化的“用反论”,一幅阴阳鱼互抱的太极图就是道家“用反论”的典型图示,太极图阴阳鱼交互之间有一条S形曲线,它象征着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左旋右转的螺旋折叠动态,也就是老子所讲的“将欲合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些思想都是太极拳技击技术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劲力特点就是从反面人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收先放,欲发先合,欲吐先吞,欲进先引等无不体现一个“反”字。如太极拳中的“左云手”用法,就是先将对方击来之手向右引,引偏后再向左进击,就是“欲左先右”;“揽雀尾”和“如封似闭”的按掌都是“欲吐先吞”;“野马分鬃”一势又是“欲发先合”的技击技巧,所以说从反面入手的折叠动态是太极拳技击的基本方法。
它那以弱对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以静待动,以退为进,以顺避害的战略战术和随机就势,因应自然从反面着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知其几神的操作方式,显明的体现了道家文化那种尚阴、贵柔、主静、用虚、崇退、守雌、处下、取后、为客、居弱、出奇、无为、不争的全部特征。
太极拳的体用,讲究的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太极前辈董英杰先生说:“太极之武外操柔软,内合坚刚,而求柔软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这几句话点出了太极拳的应敌宗旨,同时《太极拳论》中还强调:“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更是点明了临敌之际,随遇而变的技击要点,也就是像水那样灵活流动而善于应变,随方就圆。
如何以弱胜强呢?《太极拳论》的后半部分讲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太极拳动作中处处走弧形,处处都是圆,就像滚动中的车轮一样,在不断的滚动中保持随遇平衡,时刻更新变换自己的着力点,从而以最适中的出击力,取对手的虚浮之处,达到取胜目的。太极推手中的听劲练习,实际上就是培养练拳者不断调整自身重心,改变自己出击点,以攻击对手虚浮点的敏感性,从而增强在实践中取胜对手的能力,特别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听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