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宣和饕餮:宋宴作者心中的十件宋代食器 / the Recipe of Harmony and ...
宣和饕餮
宋宴与宋瓷
“宋朝是一个多姿多彩,华丽与朴素共存的时代…”
卢冉,湖北襄阳人,《宋宴》作者,宋代饮食文化研究者。
十年前经当时好友介绍,得缘与卢冉相识,那时就听说他和夫人徐鲤在筹备一本宋代食谱,
他们每逢周末就在朋友家大作宋宴,由于他们的保密工作非常严谨,导致十年间我一次都没吃过,没人知道这本食谱是否会实现。
南宋 - 元 龙泉窑四孔双鱼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就当大家都以为是玩笑,或者是一种拖延症的时候,2018年《宋宴》首发。
历经近十年的积累,厚积薄发,一下风靡祖国大江南北。霎时间,一阵宋代美食引起的热潮席卷而来,以宋宴为名的宴席、复兴宋朝美食的雅事此起彼伏。MUJI、方所等机构纷纷邀约,一时间大家对宋代饮食燃起了激情,这都拜卢冉、徐鲤所赐…
卢冉受邀在MUJI做《宋宴》演讲
美术史毕业的卢冉是一个功底扎实、根正苗红的古代艺术品爱好者,他言简意骇,酷爱古籍,喜好研究,饱读诗书之余又常常金句连连…这种默默耕耘的方式也深深的启发了我:大隐隐于市,功夫藏于平凡的学习与积累之中。
邀请他从丰富的宋代饮食知识,反推宋代器物的一些设计思考,我想会是另一个有趣的新角度。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55 'Eroica' - 1. Allegro con brio 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William Steinberg - Steinberg conducts Beethoven
廓形与空间,宋瓷曲线之美
序言
前不久收到「宝榜」、「SACA学会」的联合来信,邀请我从《宋宴》作者的视角出发为大家推荐十件心目中的宋代器物。
宋 建盏 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 因为我们心目中的「十大」常常只是一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是个动态的范围,也就是说:
随着注意力的转换,每个人都有喜新厌旧的一面;这也造成心目中的“十大”候选项总是在改变。
卢冉与巨鹿县折沿洗
Ralph M.Chait,JJ.Lally,临宇山人 旧藏
既然如此,首先我们大概就有必要缩小一个范围。因为从《宋宴》以来,我主要专注于饮食风俗史的研究,于是我决定从宋代器物中的「餐桌用器」着手。
针对这些器物,我们也可以一窥宋代饮食的一些特殊习惯。
卢冉与马伯庸一起探讨《宋宴》
宋代食谱:韭菜拌柳叶
只能在柳树叶芽初发的三月吃到,采摘时间只有3-7天。
嫩柳叶略涩但有一股清香,
像龙井般鲜爽,
即使是普通的春韭,
拌上柳叶嫩芽,也能吃出春天的味道。
这是宋人的精致生活的一部分。
这次的探讨没有特别专注宋代名窑或者所谓「路份、级别」,以避免陷入庸常的财力和欲望对比,而是转向轻松的节奏。
跟随十件平常器物,从日常器用的审美角度出发,邀请大家一起欣赏宋器平凡中的伟大。
十件宋代食器
宋宴作者 卢冉 推荐
这件器物,实为两件。但是因为实用时候缺一不可,可以当做一件看待。北宋定窑的仅见出土茶风炉。完全可以反应出宋《莲社图》中那种唐风宋随的禅茶风貌。
宋 张激 白莲社图 煎茶
2. 耀州窑花口盘
宋代 克利夫兰博物馆 藏
China, Shaanxi provinc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Glazed porcelain
Diameter: 10.1 cm (4 in.)
Bequest of Mrs. Severance A. Millikin 1989.273
耀州窑青瓷,被讨论时,常被提起的是其作为北方青瓷窑口与越窑同宗同源的社会学地位。
但是常会故意掩饰其作为北方窑口所特有的曲线廓形审美意识。耀州窑的廓形来源于北朝至隋唐的白瓷宫廷造型。
其中对瓷土造型缺点的对抗达到一个极致:其制作时务必使瓷土的曲线如金银器物一样,侵入空间。与所处空间构成一种互相侵略的交融形态。
3. 青白釉执壶
景德镇窑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藏
V&A Museum
此类宋代酒壶与注子。是典型的南方窑口瓷器。不太信仰曲线与空间的交互侵犯,反而继承了传统白瓷中和谐与微妙的曲线之美。
其壶嘴的曲线常刻意拉长。取一种直中有曲,拙里藏巧的意趣。这点在韩国国家博物馆藏线条黑釉注子上也有反映.。
黑釉线条执壶 韩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类注瓶常和温碗套用,温碗以前被认为是为注子内酒水保温加热所用。
近来有学者从物理热容角度提出温碗中容水空隙太小不足以加热,似乎是用来加热注子后隔热更为符合科学。
汝窑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4. 小方盘
南宋 官窑
克利夫兰博物馆 藏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难得的支钉满釉饾饤小盘,釉水如奶油般宜人的高端器用。南宋官窑器的烧造,常挑战当时人类技术与审美的高峰。其比例与材质的和谐,我在此就不再赘述。
但值得一说的是,这种小盘并非人们常以为的只能作为文房小洗。其在宋代宫廷宴席中有它非常重要的位置。
宋代宴席中,菜色花色繁复,冷盘蜜饯果子众多,主要席面由高足的看盘支起;对!和现在的应酬局一样,宋代的高端宴席几乎全是酒局:
而真正实用下酒的反而是这种饾饤小盘中的一盘盘小菜。此种小菜荤素都有,亦有咸鲜小品。兼顾送酒和醒酒。更换得也十分殷勤。
5. 梅瓶
宋代 定窑,河北出土
大都会博物馆 藏
说到酒,就不得不提到梅瓶。这种尺把高的瓶子,宋代备宴图中多有展示。常常会放好几个,可见当时饮酒风之尚行。
这件定窑大瓶,顶级的釉色之外,造型更为经典。其膨胀饱满的廓形,倚仗于烧造工匠对曲线高超的把握。
器型上几乎是饱满与臃肿之间精妙的结合点,完全看不出还有任何继续优化的可能。
此类大器物有时会失之于粗鄙。但是精致小巧的小盘形瓶口与器身形成了巧合般的对比。
6. 白釉豆
宋代 霍州窑,9.8cm,
拍品已售 250,000 港幣
天民樓﹕歷代華瓷萃集 2019年5月30日 | 上午 10:00 HKT | 香港
天民楼的这件霍州窑豆,也是一个北方白釉系的产物。从器形实用角度看,更像一个酒盏,可能缺失了一个盏台。
其足部精巧的卷边,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惊为天人的产物。
其实和上一件梅瓶来对比。它饱满的杯体与精细的杯足完全可以视为梅瓶口部分的颠倒版。
此种审美的活用,说明了宋代器用中水平极高的审美标准并非偶然产生。而是在南北多个窑口多重釉色中艰苦积累提炼的结果。
V&A,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所藏这套景德镇窑口青白酒盏。也体现了日常器用在曲线上的探索。
7. 巨鹿 折沿洗
磁州窑 私人收藏
传承 / Provenance:
JJ.LALLY & Co, New York
Ralph M. Chait Galleries, New York
Linyushanren, 临宇山人,日本
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有几乎一样的同款作品,明确纪年1120年。
Compare the nearly identical basin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Kuboso Memorial Museum of Art, Izumi, Osaka, dated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1120, illustrated in Charm of Black & White Wares; Transition of Cizhou Type Wares, Osak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 Osaka, 2002, p. 59, no. 1.
这是一件难以完全展示其面目的奇特器物,最明显特征是器形十分硕大,几乎到了当时窑具所能达到的极限,这暗示着它似乎有特殊的用途。
结合山西的面食文化。除了是水洗的可能性外。它也可能是某种定烧厨房器用。加之其背面有模糊的墨书,提示了其定制来源,这就弥足珍贵了。
因为磁州特殊的器用地位,和其白色化妆图与黑色线条兼用的形式极富装饰性,而产生了很多经典器物。而这件按体型来说算是其中翘楚。
此类瓷器除民国在钜鹿县出土一批外,再也未见官方记载;有趣的是,南宋官窑亦有同样器型。
南宋官窑折沿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坂本五郎与巨鹿县折沿洗
8. 兔毫深腹束口茶碗
宋代 建窑
大都会博物馆 藏
大都会的这件深腹建筑,虽然不是曜变油滴之属,却以造型取胜。边缘直而不僵硬。腹部直切,角度合适。
底圈釉水似流非流,悬停在烧造窑火之中的奇妙状态,给人以刹那永恒的哲学思考,很似五百罗汉图之景象。
宋代由徽宗推至极重要地位了点茶娱乐,奠定了宋茶需要用深色茶器来彰显白色茶质的基调,也进一步推动了南北窑口黑盏的烧造。
丰富的建窑系产品。在釉色于形质间与北方的燕川窑当阳峪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自把形制之巧妙与釉色之丰富做到了极限。
9. 白釉猴子
宋代 磁州窑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藏
V&A Museum
除了摩合罗之类童佛玩具外。两宋辽金南北方窑口都还生产不少这样的象生瓷动物小件。
灵动的姿态极具写实功力,放在桌上,宋金时期生动的生活情趣跃然案头,体现了中古艺术中对人性的发觉。
大众已经走出了严肃的神性审美,而着眼于拥抱现世中世俗的美妙生活。
此类小物件的普及,可见宋人着力于将美与愉悦的感受填诸於生活的每一个空隙。
10. 九十九发茄子 茶入
宋代 洪塘窑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藏
日本称唐物,明确来自中国,而在九十年代前。其具体窑口一直是一个谜。直到在福州市区洪塘窑址发掘出大量的薄胎褐色釉瓷器。
这些薄胎瓷器,主要都是罐状的收纳器,日本人用来收藏茶粉。在中国应该也是相当的用途。这也是细致优雅的审美永远不会被湮灭的明证。
在国内名不见传经传的小窑口,因为其细致优雅的品味。而在异域流芳百世。成为日本茶道界最高价值的国宝之一。
福州附近的建窑窑口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口其实也有此类小茶入烧造。但是洪塘窑在细节和气质上始终独树一帜。
其艺术生命甚至在漫画和游戏等二次元空间中得到了延续,这就是宋代日常器用之美的力量。
随着曜变天目在本能寺火光中被烧的器物,据传就有这件著名的「九十九髮茄子」,也称「付藻茄子」、「松永茄子」:来自足利義滿將軍的收藏(*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由足利家传承到第八代足利義政,1558年由「松永久秀」以一千贯买入(又一说巧取豪夺)。
「九十九发茄子」,经历了秀吉和家康的修复、加持,并且两度在火光中幸存,一方面展示了当时茶道以及唐物在将军贵族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本能寺之变茶之汤名物「幸存线索」的一个重要物证。
福州附近的建窑窑口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口其实也有此类小茶入烧造,但洪塘窑在细节和气质上始终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