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章 || 作者:于雷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向来不愿自己去犯错,然而,我们又无法避免犯错。毛主席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由于这种错误的经历,我们才能更加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有些人对待错误会立即改正,而有些人无视错误的存在,导致后果越来越严重。《论语卫灵公》载:“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一个人在处理事情上,少不了会做错,只要改正就好。若是以错的方法去追求一个对的结果,并且为了面子,在众人的面前文过饰非,只会愈陷愈深,无可救药。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犯错,是由什么原因去犯错。有些时候,眼前明明是火坑,有的人还是跳了进去。究其原因,关系到人的思想意识及对待事物的看法与实际情况不同。有的人,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我们在对待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思想意识最为关键。我们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处理好我们日常所需要做的事情。
人的思想千变万化,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思想如果一旦改变,那么个人所完成的事情结果就会改变。不同的思想观,是影响事情发展方向的直接因素。因此,一些人缕缕犯错到无法挽回局面的原因是思想上出现了问题。为了避免错误的发生,就要先理清意识与思想。有时候,错误也会导致间接正犯,比如一个人的一句话会让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处理事情上失去了方向,这就让事情不仅没有达到最终结果的目的,反而影响了一群人在事情上的空间发展。所以,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在处理的过程中,都要审时度势,先思后行。
除了思想意识外,人在面对错误的问题上还与性格有关。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的性格也是一样,有的人成熟稳重,积极进取;有的人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的人野蛮暴躁,退缩狭隘;有的人郁郁寡欢,保守吝啬等等。不同性格的人,在做同样一件事情上,其结果都会不尽相同。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言辞和行事风格”。所以,一个人保持良好的性格,于生活做事上至为关键。
总之,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向努力钻研的人学习,同时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去做事,避免错误的事情发生。在实在不可避免犯下的错误中更要学会成长,转变为动力的源泉。
二、虚伪
表面上正人君子,暗地里偷鸡摸狗。
表面上刚正不阿,暗地里阿谀奉承。
表面上狼狈不堪,暗地里风光无限。
表面上光鲜亮丽,暗地里各种龌龊。
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男娼女盗。
表面上赤胆忠心,暗地里阳奉阴违。
……
如此等等,实在不想再列举下去,担心会引火烧身。实际上,仅此上面几条,已经让自己火上浇油。然而,我这道火候又极其微弱,还达不到烧起来的程度,所以,不在烧着状态。
《说文·衣部》:“裝,裹也。从衣,壯声。”,用今天的话来说,“装”的本义是行装。泛指衣物、服装。
现在人一出门,总要把自己好好打扮一下。男人喜欢西装革履,女人喜欢胭脂抹粉。当然,这是一种良好形象的体现。若是过了,将失去自然形象。
现在人的交际五花八门,动不动用人脉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例如:某个大领导到一个地方视察,一些人与这位大领导仅仅互相握握手,说了几句话。他们会把这位领导看的比自己的二大爷还亲。等到领导视察结束离开,这些人就会在不同的场合鼓吹自己与这位大领导怎么怎么熟悉,甚至会攀亲带故。真不知道这位大领导算你家哪门子亲戚。还有一些人,见到有地位的人,或者请求帮助的人,常常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殊不知,这样的表现,照过去的说法,不过是一个奴才相。
然而,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奴才是少不了的。一些人不得不通过装来获取利益,或者撑撑门面。一个“装”字,不少人借用过来是为了装面子与装明白。
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要一个面子,这是隐藏在人内心里难以拔除的根。读鲁迅先生《说“面子”》一文,先生认为“面子”类似于“脸”,但有一条界限,如果落到这条线以下,便是失了面子,也叫“丢脸”;而如果超出这条线以上,那便有了面子,或曰“露脸”。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我们家里装修的一道背景墙,表面上看去光彩夺目的感觉,当把这道背景墙拆除,里面已是黯然失色。
中国人其实最好面子。
这一点在饭局上体现最为明显。一桌人在一起吃饭,当酒过三巡,大家免不了相互吹捧,说一些恭维的话。饭桌上如果有领导在,有的人日后为了请这位领导帮忙,就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这位领导捧上天。本来,这位领导并没有多大能力,但通过旁边人的吹捧,变得如何能力超群。由此,让领导获得了更多的面子。还有一些人,表面上相互恭敬,谈笑风生,内心却是勾心斗角。
看过一则故事:
郑渊洁1986年在一次作家笔会上,被另一位作家问道:你有没有看过俄罗斯某某作家的书?他摇摇头,对方大惊:你连他的书都没读过,你怎么写作?
轮到郑渊洁发言时,他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娅的书,特别受启发,诸位都看过吗?
在座大多数人都点头表示确定,然后郑渊洁说:“这个名字是我瞎编的。”后来,郑渊洁说他再也没有参加过作家笔会。
由此看出,这些人本想为了面子装装学问,不成想被弄得灰头土脸,自找没趣。类似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眼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虚伪,在现实看来无法回避。大家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有多少人带着一副假面具。这其中,又有多少假面具到最后被弄得原形毕露,下不来台。
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我常常在河边钓鱼和虾,后来我从这件事情上渐渐觉得,一个人但凡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条小鱼仔被放进了一个池塘里。我们且不管这个鱼什么品种,适不适合生存,但放在这个池塘里是注定的,毫无办法改变的。如果是把鱼放在正好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下,那么会如鱼得水,活的很自在,健康成长;如果是把一条金鱼放在了污水里,与适合在这里生存的泥鳅,虾等一起生存,那么泥鳅和虾会适应,但金鱼不行,金鱼如果不能伪装成泥鳅和虾,就没法在这里生存下去。相反,如果把泥鳅和虾放在了水清如碧的池塘里,没有淤泥,没有草根,它们也难以生存,而且也会随便的就被人给打捞上来吃掉。所以对于它们的生存方式,关键是要看什么池塘环境,人活于世,又何不如此呢?
也难怪,我们生活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如果一味的说真话,给予一些批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所以,偶尔的伪装说好话也不失为一种自我的保护。
最后,我想借用鲁迅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字:“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其散文曾在《新疆人文地理》《知青》《北方文学》《新蕾》《中国散文家》《西南作家》《齐鲁文学》《青年文学家》《散文百家》等二十余家国家或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被收入《2018年中国当代经典散文选》《2019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等多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