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验案1则

导读:“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点中医的朋友都明白,要顺利找到一位好中医诊脉看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看一个医生水平如何,从他的临床医案、病案记载就能明白一二。即日起,小编会邀请专家自己整理或采写编辑一些疑难病经典案例,让同道学习、互相提高,让病家“对号入座”,以便找对医生看好病少走弯路。

摘要:华某,男,24岁。患者以“颜面痤疮2年,颜面再发皮炎1月”就诊。中医诊断:桃花癣。辨证属风邪入络兼阳明湿热。治以祛风止痒,清热除湿。陈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而愈。

一、医案举隅:

华某,男,24岁,初诊2016年04月15日。患者以“颜面痤疮2年,颜面再发皮炎1月”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颜面痤疮,自行外用膏药(不详),继而出现面部轻度红斑伴瘙痒,在外院就诊为“颜面再发性皮炎”,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外用膏药效果反复。遂来陈教授处就诊。刻诊:颜面多处散在红斑,无丘疹,水疱,伴瘙痒难忍,症状反复,汗少,心烦,眠差,面稍红,余无不适。脉滑,舌稍红,苔薄黄。

西医诊断:颜面再发性皮炎

中医诊断:桃花癣

辨证证型:风邪入络兼阳明湿热

治疗原则:祛风止痒,清热除湿

处方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12 连翘30 赤小豆50 土茯苓30 蝉蜕15 炙甘草15 大枣30 栀子15 白芷12 生姜3片

七付,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三次,餐后服.

二诊:4月26日,患者自诉药后颜面皮炎未见复发,眠稍改善。脉细,舌胖大,苔薄黄。继以上方加黄芩15,七付。

三诊:4月29日,患者自诉口服中药后,一直未再使用外擦药,颜面皮炎亦未再复发,眠可,继以上方三付巩固。

按:患者青年男性,起病急,病程反复,以“颜面再发皮炎”为主要表现。患者青年男性,素体阳明湿热蕴结,湿热肆虐,循经上行而薄于面,故见面稍红,轻度红斑。风邪自外而入,郁阻脉络,阳明里热不得外越,郁遏于表,故见汗少,躁烦,瘙痒。湿热内郁,故脉滑,舌质稍红,苔薄黄。本案风邪入络,兼阳明湿热为病机,故陈老拟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祛风止痒,清热利湿。麻黄开太阳之表,给邪出路,蝉蜕祛风止痒,风邪从表而散;连翘、栀子清阳明里热,赤小豆、白芷、土茯苓利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

二、病案总结:

(一)历代文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见于《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四十四。麻黄本经云“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气上逆,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言:通九窍,调血脉,取其解表破瘀之功;连翘本经云: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赤小豆本经云:主下水,排痈肿脓血,二者清热利湿;桑白皮本草纲目云:杀虫,治诸疮疖,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酒齄疱,祛风止痒;生姜、大枣、甘草调脾和胃,调和营卫。诸药配合,解表破瘀,内清湿热。历代医家对此方各抒己见,或有外寒内热,或湿瘀肌腠,或湿热蒸于胃,或热蒸肌肉,现将医家认识罗列于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黄也。伤寒为寒湿在表,发黄为瘀热在里,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除热散湿。

尤在泾言:瘀热在里者,汗不出而热瘀于里也,故与麻黄、杏仁、生姜汁辛温,以发越其表;赤小豆、连翘、梓白皮之苦寒甘,以清热于里。

吴谦《医宗金鉴》:伤寒表邪未解,适遇其人阳明素有湿邪,热入里而与湿合,湿热蒸瘀,外薄肌表,身必发黄也。若其人头有汗,小便不利,大便□,则或清、或下、或利小便,自可愈也。今乃无汗小便利,是里之瘀热未深,表之郁遏犹甚,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外发其表,内逐其湿也。

张璐《伤寒缵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者,因其人素有湿热,汗出不尽,则肌腠之里为瘀热所凝,而遍身发黄。

钱潢《伤寒溯源集》:瘀,留蓄壅滞也。言伤寒郁热与胃中之湿气互结湿蒸,如沼泽中淤泥,水土泥泞而不分也。

唐宗海《伤寒论浅注补正》:在里言在肌肉中,对皮毛而言,则为在里也。。。。若热入肌肉,令气血相蒸,则瘀滞不行,是名瘀热。气瘀则为水,血瘀则为火,水火蒸发于肌肉中,现出土之本色,是以发黄。

(二)现代研究

邱明义等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血清对肥大细胞颗粒组胺生成的影响,分析肥大细胞脱粒释放介质是造成Ⅰ 型变态反应免疫损伤,导致临床病症的直接因素。肥大细胞参与变态反应多发生在皮肤或粘膜的表面。反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而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炎症介质,作用于靶细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的释放功能加强。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而抗Ⅰ 型变态反应的作用而增强。

张勍焱等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胺诱导示范内源性组胺动物瘙痒模型,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加减方进行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两者对两种瘙痒模型均有显著的止痒作用,而且加减方略优于原方。

(三)讨论:

理解本条文关键是“伤寒,瘀热在里”一句。对于本句,可作两种解释:其一,认为是太阳伤寒变证。太阳伤寒,表邪不得外解,又加素体湿热,则表邪入里化热。其二,表里同病,即外有伤寒,内有郁热。陈老认为在此病案中,应是风邪入络,瘀阻络脉,兼有阳明湿热。

【专家简介】:

陈学忠

国家级名中医

四川省老年病学术技术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重大疾病老年病中医药防治中心主任,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副会长,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泰三堂中医院陈学忠工作室首席专家。建立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及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第三、第四批师承导师。

药方,药效,因人,因病而异,文章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