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射
每日一字——射
何为射道?
【为射之道】少年想学射箭,由来以久。从她的话里,才知道最近又有新生事物,名曰射道。喝茶有茶道,插花有花道,下棋有棋道,原来射箭也有道。什么东西一上升到“道”,立马档次就高大起来。
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射箭俱乐部(编注:不用打听,早就关门了~),据说也教射道。妈妈团了张券,下午全家出动,过去一探究竟。到了一看,规模和档次都和预期差不少。弓与箭,是央视五台里看到的那种。听工作人员对动作要领略作讲解之后,少年很努力地射完了一轮三组36支箭,成绩相当不错。但是看得出,体力消耗也颇可观。问:“再来一轮?”少年摇头。“那好吧,下次再来玩。”爸爸说。
“请注意你的措辞!”少年回过头瞪了爸爸一眼,语气严厉,“这不是玩好吗!”
好吧,不是玩,是道。
射箭,中国人太熟悉了。先是打猎要用弓箭,后来打仗也离不了。在古代,这应该是一样基本技能。历史典籍、民间故事,文学艺术里头关于射箭的记载和演绎多得数不过来。小时候淘气,偷菜刀砍竹子做弓箭的玩闹,咱没少干过。这箭而有道,听起来很酷的样子,其实不过是借了“传统文化”的大衣来穿罢。
古代所谓“六艺”,射是其一。(其余五艺:礼、乐、御、书、数,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基本功。)但是这个“射”字,却向来不明所以。《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射,篆文□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射箭,如何从身、从寸,让许慎以来的文字学家费了许多心思。最后只得说,射箭不是要依“法度”而为么?换句话说,要身正心正,身心合一,才射得准嘛。
甲骨文重见天日之后,许慎们的纠结一下就可以解开了。所谓从身,其实是篆文把金文的弓箭,误讹成了“身”。(见白板左下,形状确实很接近。)甲骨文“射”,一弓一箭而已。金文加上一只手(寸,手多一横),已是射字正形。
射箭之术如此日常,官方便有了关于射的各种礼仪,以及掌管相关事宜的官员。到了汉代,政府各部主管称“仆射”,这里的射(读yè),已经和射箭没有直接关系了。
古代射箭,除了狩猎、打仗,还是一项娱乐。如今的射箭俱乐部,恐怕只剩最后一项了。既然要玩得高大上,还有没有“道”可射呢?回传统里去找找。
《礼记·射义》讲:“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又说:“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你看,讨论万事万物,老祖宗们都可以轻松地上升到道德和哲学之高度。射箭,哪怕只是玩一玩,也可以变成射道。
光说道理很无聊。明朝的大人物刘伯温,在《郁离子》里讲过一个“常羊学射”的寓言故事。正在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而叹息的少年,那个故事或许更能给你一点启发。下次去玩,哦对不起,去学射道的时候,我们再来讨论。说不定,可以写篇好作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