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创造力从何而来?答案竟然是:长期的自由自主的思索

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将颠覆你的认知》有一位读者读完上面这篇文章后发来疑问:

生命科学不太懂,你说的东西怎么解释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我在想,太阳一口把地球吃了,这个想法不是从外界得来所形成的后天模型吧!

关于大脑创造力的话题,小务虚也一直在思考,借这位读者的问题,小务虚顺便分享下,供大家参考。

大脑用进废退原理

如下这张图,上半部是神经元1-5,分别管理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实验采取对中指截肢,三个月后,中指对应的神经元3消失了,被食指与中指瓜分了。

我们在上篇文章得出的结论如下:

  • 动作消失,对应的神经元也消失了,被其他地方的功能调用了
  •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2的区域最大,因为食指最灵活。神经元的大小与身体功能的灵活度成正比关系。比如图中神经元1和5最小,因为拇指与小指最不灵活。

这就是大脑用进废退的原理,我们在生活中普遍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动作,一项技能,一个概念,重复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熟练,或者叫越专业,其背后的原理,就体现在大脑的神经元上

表面上看,人与人几乎没有差别,比如一个小提琴家与一个正常人,或者是一个学者与一个技工,抑或者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与一个公交车司机。

而实质上,真正的区别就是其背后的大脑神经元,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颗大脑都不一样的,都有它最擅长的领域与最不擅长的,而大脑的这个特性,成为了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基础,今天我们的分工合作体系,就是构建在大脑的这个基础上的。

小务虚在前面几篇文章甚至提出一个概念,说人类的意识是宇宙137亿年演化的目的,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人体有40万亿-60万亿细胞,这个数量可以媲美宇宙的星系,如此庞大的细胞体系是我们意识的基础,而这个庞大的细胞体系所迭代出来的意识则必须是有一个极庞大的系统才有可以孕育出来。

宇宙就是这个孕育我们的系统,而人体如此庞大的意识就是为了导出人类的理性逻辑。而理性逻辑的基础就是人脑上千亿的神经元细胞,这个神经元细胞的数量跟我们银河系的恒星一样多。

人脑的潜能,或者说人脑的创造力就导源于我们如此精密而宏大的神经元系统。

人类共同体

因此,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表现上看是一个个的个人,而实际上最核心的是头上的那颗大脑,从本质上讲,由于大脑有如此庞大的神经元系统,因此,每一颗大脑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非常不一样。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来想像,我们现在的这个人类共同体,实际就是由这些如此不同的大脑组成的,它表达为我们复杂的分工体系,因此,人类共同体是一个实体,跟人一样的实体,这个推论是成立的

这就是人脑的潜能开发在今天的重要性,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就在全面开发这个能力。

我们前面的文章也指出,以理性为代表的进化方式是近几千年,当人类大脑出现前额叶皮层后才出现的,此时人类的大脑由原先猴子的300毫升-400毫升进化到现代智人的1400毫升-1500毫升,于是人类开始出现理性逻辑能力,开始能理解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文字,人类立即成为一个最强大的物种。

因为任何物种都没有这种能力,特别是自我的意识及文字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这种能力出现以前,万物在大自然中演化进化了至少137亿年,其进化的方式都是以基因遗传与变异的方式进行,由于基因遗传的首要要求是稳定,因此变异是极少概率的事件,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以基因变异进化迭代的方式的进化就显得非常慢,一个新物种的形成至少需要上百万年的自然选择,然而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就是在137亿年如此长时间的,如此大量的迭代中,进化出了人类的意识主体

然而这种以基因为媒介的进化方式太慢了,不足以突破能量因熵增定理而加速耗散的困境,我们把这种加速危化形势表达为指数恶化的生存形势。

于是 ,大自然迭代出了人类的意识,并且在意识主体的基础上,迭代出近几千年才出来的理性逻辑。

我们把意识主体与理性逻辑,统称为人类意识。它们是一体演化的:

  • 从低级到高级
  • 从实体到虚质
  • 从基因为媒介到逻辑模型为媒介
  • 从基因变异到逻辑变革
  • 从慢到快

小务虚这样的表达遭到了很多读者的质疑:“难道宇宙就是为了演化出人类意识吗?”。

人类意识有多强大?很多读者对这个没概念。

如下这图,左边是还有8天就要出生的小猫的一个神经元,右边是该猫成年后同一神经元。

我们主要来看左边这个图,它只是一个神经元细胞,这还是只猫的,人类的一个神经元细胞所具有的链接甚至可达数千到上万个

请大家注意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就好比一只章鱼,它有1万只脚,每只脚都能发出信息去跟其他章鱼沟通。更可怕的是,我们人脑里面,竟然有这样的章鱼高达几百万亿只

如果说人类共同体是一个实体,而大家又一定认为实体需要由实体来组成,那么这个相对最底层的实体,就是每一个脑神经元细胞。

人类社会共同体就是由神经元细胞组织,因为这里代表一个个的模型。

这就是为什么人能产生意识的原因,这也是人类共同体的强大之处,每一个神经元有数千个链接,每一个大脑有数百万亿个神经元,而今天人类有75亿人,这就是当今人类文明的基础,这也是思想模型的强大之处。

比如20世纪的知识量是过去2000年的总和,而21世纪才不过20年,知识量已经翻一番,这就是以逻辑模型为基础而不断传承与迭代的强大之处。每一个当下的人花数周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个前人花一辈子研究出来的一本书读完,这就是人类意识的强大之处,它也只有在宇宙这个如此庞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迭代出来,它是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系统。

小务虚在前面几篇文章表达完这个意识后,有位读者反驳说:“按照这个说法,那么机器人只要足够复杂,那么也会出现意识”。

是的,完全有可能的,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敢想像,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类意识的这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像。

而今天人类的计算机,离人类意识这个复杂系统的距离太遥远了,或许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有望实现,但正如理性离不开意识这个基础一样,人类极有可能就是未来计算机的意识基础。

人机一体化,因为计算机有最强大的逻辑,从演化轴的方向上看,任何后体存在都必须以上一个前体存在为基础。

人工智能不是小务虚今天的主题,只是顺带发表下看法,因为也有不断的读者跟小务虚讨论,他们担心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

我们今天的一切是由理性逻辑开启的,但理性逻辑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意识,意识是它的基础,如果再往前考察演化轴,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这样的关系,粒子-->原子-->分子-->细胞-->有机体-->人类,最高级的人体含所有前行的物质,因此,小务虚相信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也必然是这样一种关系。

真正强大的是思想模型

我们说人类共同体强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由此组成的共同体强大,这就好比我们今天说一个人强大,暗含的是由此人的大脑所迭代出来的思想模型强大,比如说牛顿,比如说爱因斯坦,比较说霍金以及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无数精英的共同结晶等等。

我们今天的文明及一切的现代化,都是构架在这些最强大的思想模型之上的。这才是人类共同体的核心。

因此,共同体的强大之处在于,所有人都可以针对思想模型进行迭代与进化,只要其中有一个人实现了突破,其他所有人又可以站在这个突破的模型的基础上继续进化,如此这般滚动前进。

而要实现这种突破,就体现在每一颗大脑的创造力上,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在极力开发每一个大脑的原因。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大脑的潜能与创造力

我们先来进一步认识大脑:

大脑的可朔性

我们开头第一张图也是这个意思,大脑具有可塑性,在婴儿期可塑性最高,但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三岁定终身”,甚至有实验证明,大脑的可塑性伴随人的一生。

如下这个实验,是请一位20岁的大学生,练习抛接三个球,练习到可以连续抛接1分钟不掉地,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练习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成功做到后,扫描其大脑图,见在scan2。

然后暂停3个月,再扫大脑图,scan3。

实验结论是:即使是20岁的人,在将一个动作练习到熟练时,其大脑神经元也会变强,然后又会因为停止了练习,该神经元又会退化

如下这个实验,把猴子的中指与无名指用线逢起来,过了三个月后,其对应的神经元3与神经元4合并了,因为已经一起工作了3个月,于是大脑认为他们是同一个部分了。

线拆掉后,这两个手指也继续一起工作

此实验一方面说明大脑具有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说明,大脑神经元一旦形成,是很难再逆向改变

认知吝啬者

大脑具有可塑性,但是大脑也具有另外一个主要特征:大脑占人体重的2%,但运作时却要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因此,大脑的工作机制被设置成“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这个工作机制的原因,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指出,是由在能量的熵定定律的规范下,万物的演化与进化都必须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也就是大脑在其功能的构建上追求最省能且高效的特征,甚至是达到每一个细分功能的自动化处理。

在认知心理学上,把大脑的这个特征表达为“认知吝啬者”。

而这样一个特质却是大脑创造力调动的阻碍者,而它却是大脑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大脑的这个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特征,表达在其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会首先调用以本能意识为代表的系统一,进化自动化任务处理,而这种自动化的任务处理程序虽然能做到省能且高效,但它却由此存在一些无法跨越的缺陷。

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指出,大脑的主要用智方式是通过模型的模拟与类比来达成快速判断的,也就是事先在大脑里面存储一些模型,然后把眼前获取到的信息输入到大脑里面,大脑再调动模型对该信息进行类比与解释,然后输出指令。

而这种用智方式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它是被类比的对象所左右的,类比什么样的对象,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下面中间的字我们得出是13,此时类比了数字模型。

而再看如下这张图时,则是B了,此时类比了字母模型。

而如果单单是这个字时,你大脑里面调动什么背景模型对它进行解释,它就是什么。对一个小孩来说,它或者就是一个黑色的图形。

模型决定实在

大脑的这个认知方式,就会导致所有人看同一个东西时,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的现象。本质上讲,没有任何2个人,可以看到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没有任何2个人,可以有完全相同的同一个神经元,更何况大脑有数百万亿神经元。

神经元对应模型,而模型解释人脑所看到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没有任何2个人,看同一个物体,可以看到完全一样的东西,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世界。而真正的对象,就是一个量子体,具有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各取所欢。

大脑的这个认知方式,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小务虚经常碰到反应者与批评者,看着大家的评价,我只好苦笑,因为我深知,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那片天,但是有太多人,喜欢把自己的那片天,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别人的天,然后把自己锁在那片理所当然的天里面,止步不前。

小务虚只想说一句:“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

大脑的这个认知特征,使得模型成为了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霍金会说:“模型决定实在”的原因。

于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模型来解读,成为了关键。

模型:选择不成立

小务虚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几个概念:先天模型,后天模型,强模型与弱模型。然后有读者评论说:“意思就是要在模型之间有意识的选择”,然而,选择不成立。

世界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模型在人脑上的运作,实质上是没得选择

大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根据最小作用量的“偷懒原理”,在进行模拟与判断时,本能性的自动化选择模型进行类比

我们一定会优先选择先天模型,因为先天模型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被打磨成一个完善的自动化模型,因此,它一定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底层规定性。

比如看这个图的先天模型就是黑色所对应的光波波长打到我们视网膜上,在视中枢集合成一个黑色图形。然后大脑调动后天模型对这个黑色图形进行判断。

后天模型是在先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型的强弱对应的是背后神经元的强弱,这个认知与匹配的过程,基本是自动化进行的,因为这才符合大脑的原则。

如下图所示,只有当以本能为代表的系统1觉得自己无法处理时,才会提交给系统2处理。

而这是最难的,因为我们从来不会怀疑我们的本能,比如我们从来不会怀疑我们的五官,我们对我们眼前的一切事物深信不疑,然而当今一切现代化却是从否定我们的感官开始的。

小务虚经常碰到读者争论说:“物质与意识是两回事”,人类的主体以及所有的动物,一定都是唯物的,越是初级的认知,就越是唯物的,物明明就在那里,为什么就说意识决定物质了呢?

如果上面这个模型决定每个人不一样的世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来看下当今最前沿的量子力学,是如果看待物,在量子世界,所有东西都是个概率存在,所有东西只有当意识参与其中进行观测时,才表达为与该意识相匹配的存在

心物不是两回事,心事是一回事,它们无法分割,而且对每一个实体人来说,模型决定实在,模型决定每个人的世界,每个人与每个人所说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区别大小而已,因此,争论无意义

因此,只有我们不相信直觉,不相信眼前得出的一切,大脑才会提交给系统2的理性。

然而,即使进入了系统2,也并不完全理性。

强模型

进入系统2,大脑也是首先调动强模型来进行自动化处理的。

这里指后天强模型,包括一切我们没得选择的文化模型,以及我们后天自行习得的强模型,这些模型之所以强,是因为它不断出现在我们生活里面,不断被我们用来认知与解释生活,甚至成就了我们,这些强模型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们对应我们的大脑里面的那些强大的神经元。

这些后天形成的强大的神经元模型就是我们没得选择的原因

比如文化模型,比如白人看到黑人时,其脑部的恐惧中心自动活化,背后的原理就是白人大脑里面事先存储了种族歧视的恐惧模型,比如可能是小时候父母多次不断的提示黑人是危险人群的警告,也有可能是生活中不断重现的黑人暴利影视。

文化模型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它从小伴随我们长大,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于是也为了我们作为对外界反应的自动化对比模型,我们因此也不会怀疑文化模型所匹配给我们的世界。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不平等的等级模型,西方的神学模型以及佛学模型等等。

另一类强模型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习得的模型,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针对一个细分领域去专注,专注的目的与大脑的原则一致,就是为了达到最高效且省能的状态,一旦一个模型达到这种自动化的状态,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强模型。

强模型一旦形成,它于是成为我们解读眼前一切的不自觉模型,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在我们的强模型中解读,比如在一个信佛的人的眼里,世界的一切都被解读成与佛模型相关的。

表面上,是我们自己在选择强模型,而实质上,任何自发状态下,选择不成立,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本能的选择大脑里面已经存储的强模型。

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禁锢智慧的调动,大脑的创造力也因此无由发挥。

在认识到强模型的遮蔽力度后,能有意识的反自己的本能,主动的调动真正的理性逻辑,于是,我们开始能够进入大脑潜能的状态,但这还只是开始。

创造力的原理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就是研究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与公交车司机的大脑,管空间记忆的海马回的神经元的大小。

伦敦这个城市,据说是全世界路线最错综复杂的城市之一,要取得这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牌照是有相当难度的,而本实验就是通过45年的跟踪,然后对比出租车司机与公交车司机大脑中管空间记忆的海马回的神经元的大小,结果是,出租车司机的神经元比公交车司机大很多,见上图最右下角的绿色框。

同样是开45年的车,为什么会产生如何大的区别?

这里的核心,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原因,主动才有用

公交车司机的路线固定,因此,大脑对应的神经元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自动化处理这个固定路线,于是从此以后,该任务进入自动化的状态,对应的神经元从此不再增长。

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他有无数起点,无数终点,而每一个起点与终点之间,可以有无数条路线,城市的路线越错综复杂,他的可选择路线就越多。

这意味着,即使在出租车司机还没有出发前,每一个乘客每报一个终点,出租车司机就必须先在大脑里面搜索一遍所有可能路线,对比路线后选择最佳线路,然后在上路后去验证这些路线,并且实时更新他大脑里面的数据,重新匹配最佳路线。

全脑搜索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现在都有电脑,都会有在电脑里面搜索资料的经验,我们在电脑里面每执行一次搜索,会最大限度占用电脑的资源,这就是全脑搜索的难度,它是违背大脑的基本原则的,大脑是倾向于选择强模型来以最小代价完成任务的。

这就是主动思考的意义,然而我们的大脑在本能上却是抵制这个做法的,因为这太烧脑了。

这就是调动大脑潜能与创造力的核心,主动的进行全脑思考

我们还是要以这张大脑神经元图为例子,大脑在刚出生时,其每一个神经元上具有的神经元链接数可达上万个,我们上面把它比喻成一只章鱼具有上万只脚,而这上万只脚的意义在于,每一只脚都可以跟其他章鱼进行沟通。

而我们的大脑里面有数百万亿个这样的神经元,这是何等复杂与庞大的网络。然而人脑的本能却是反这一过程,正如右图长大后的神经元,以及我们开头所导出的大脑神经元【用进废退】的原理。

因此,人类大脑的自发状态是会越来越没有创造力的,我们越长大,神经元的密集度会越来越稀疏,因此,成年了,越来越有主见了,这并不见得是好事。

主动的全脑思索

因此,洪兰教授说:“这个实验,改变了我们整个教育的方法,教育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那么一切的努力都没用”。

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整个教育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学习更多是为了某些现实的目的,比如考试,比如功名利禄等,而这些东西,正是扼杀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自主的主动思考本身是反本能的过程,是极具难度的,如果再把学习与其他目的挂钩上,那么我们会被背后的目的所左右,一旦被这些强模型左右,那么停留在所谓纯粹的思考状态就显得不可能。

比如小务虚写文章,也经常被强模型所左右。

生活毕竟是很现实的,这是生而为人所难以跨越的,我写文章最开始确实也得为了生活,同时,它也是我实现梦想的方式,因此,我总是得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思想斗争。

一方面你不得不为生活,但小务虚深刻的知道,一旦为了生活本身来创作,那么生活这个强模型就会把我牢牢把控住,结果我就会为流量烦恼,为收入烦恼,甚至还会因此去跟风,什么热门写什么。

另一方面我深刻的知道,一旦进入这个状态,我的思想就不自由,我就无法进入真正的创作状态,我就会显得很仓促而无法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从而不断的进行全脑思索。

因此,小务虚所有这些文章的导出,相当部分是这些思想斗争的产物,我不断的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生活会有如此大的束缚力,如何才能摆脱这些束缚,如何才能真正调动智慧。

而正是这一过程,使得我进入智慧调动的状态。

因此,我很庆幸我能时刻保持这种审视生活的态度,它使得我不断反思,促使我不断学习,同时,为了把更好的模型展现给读者,我又不得不继续不断深入地学习与思考。

最终,我发现这一过程最大的受益者,原来是自己。

而这一切,源自于我们能突破强模型的禁锢,从而能进入自主的思考状态,这就是大脑创造力的启动状态,只有真正进入这个状态,才能调动大脑的真正潜能,而这种状态的长期结果,就是我们庞大而密集的神经元网络,它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创造力。

它是长期自主思索下结果,而这种长期的自由自主的思索却是反大脑本能的,因此,它是难的,请大家一定要保持对这一点的重视,这是突破这一禁锢的前提。

小务虚专注思维模型研究,模型决定实在,唯求深刻,欢迎交流

本文的大脑神经实验主要来自洪兰教授,我们力求结论的科学性,有兴趣更全面了解的,可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洪兰”,可找到洪兰教授关于大脑科学的更多视频介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