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猛老师以三部经典吃透庙堂隶书的字法应用
01
简帛隶书虽然精彩纷呈,但却只适合取其意味,摩崖隶书大多个性很强共性较少,而共性较强的经典庙堂碑刻隶书包含了隶书的成熟期的技法要点,若将其作为入门的取法对象,在明白了法理之后再参以摩崖的气象,简帛的意味,这不失为一条学习隶书相对便捷的途径。
《张迁碑》、《石门颂》、《鲜于璜碑》
02
就像一年时间内4入国展的90后书家—常猛,他有道不完的经验之谈。
03
常猛老师刚开始学的时候,发现总是写的风格不纯正(这也是大多数书友会遇到的问题),时间一久,他意识到是不是自己解读碑帖不够到位。
于是,他把每个碑,每个帖,每个碑的风格弄清楚,再仔细观察其中的字形变化、收放关系、空间关系、伸展的关系等。时间一久,常猛老师发现这几个碑帖之间另有“玄机”啊!
每个碑帖之间字形上存在极强的共性,要是掌握了,在临摹当中就能够快速的捕捉到字形的特点。
渐渐地,常猛老师在创作中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很快想到变换方式,该收的收,该放的放,作品风格瞬间就纯正了。
再说说常猛老师学的其中三个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石门颂》,可谓是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美妙...
《石门颂》持有独特的豪肆之美、但是它不及《张迁碑》的方整,也不像《鲜于璜碑》的古拙。不同独体字、上下结字之间的对比,左右结构的共性与个性,不同半包围结字的原理都该怎么去理解呢?
一探究竟
而在实际创作中,常猛老师认为三碑的用字要想做到协调统一,这两点必须要做到,其一,自行风格处理特征进行创作;其二,要学会借鉴。
比如了解了张迁碑的风格以及他在处理某一个结构中的手法之后,再去借鉴相同偏旁的字,来进行过度;这样两个风格,两个方式就可以把这个三个碑的用字,做到协调统一,灵活应用。
不得不承认, 常猛老师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写出来的作品是有思想、思路,有出发点,有灵魂的!
要不然也不会屡次入国展,他以张迁碑融合鲜于璜碑风格分别入了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展,以石门颂融合张迁碑风格入了全国第四届隶书展,以张迁碑风格入全国第二届大字展...
常猛老师12届国展入展作品
对有隶书临摹基础但单字记忆储备量少的书友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合适不过了!
不但能解决结字单一,用字雷同等问题,还能学习记忆训练的方法,扩充汉隶字法的储备量,最重要的是能掌握不同庙堂碑刻单字结构的融合应用方法!
所以,大家的求学时间又到了!墨池特邀常猛老师以三部经典带你吃透庙堂隶书的字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