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高地阶梯:东周列国的地理命脉争夺(中)

战国时代,第二三级分界线上的斗争不仅没有减缓,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各种斗争向着地理阶梯分界线的南端和北端延伸,具体分化为秦国与三晋的鏖战、燕赵之争、齐燕之战和秦楚在巴蜀的博弈。

其实可以换一个思路来看战国史的主线。魏国、赵国和楚国都有计划直捣关中,却都被处于高地的秦国反杀。上述三国都有领土位于第二级地理阶梯,均给秦国造成过实质性威胁与伤害。

魏国的计划

三晋虽然分家 但在早期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春秋和战国重要的分界标志就是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其中三晋就位于二三级地理分界线的中段,恰巧是最早建立郡县制度和军国制度的地方。附近的郑国虽然不强,也是后来法家制度的策源地。三晋也因此成为了历史的突破结点。

由于地方大夫的实力日益做大,让晋国经常爆发激烈的内战。这促使大夫们采用务实的言论和制度,改革政治制度、提高军政效率。长期和戎狄的混血与征战,淡化了本来就不受重视的陈冗礼制,更有利于三晋的改革与发展。所以赵简子、魏文侯和韩昭侯的改革,其实是战国变法运动的先声。其他地区的变革,多少是由这三国刺激或者催生的。例如魏国的军国体制刺激了秦国,导致在魏国流亡的秦献公下定决心推行新政。商鞅这才有机会到秦国加速变法进度。

秦国和魏国的河西之战 就是两国的生死战

作为秦国与魏国的一流改革人才,吴起和商鞅都有过类似的表述:魏国和秦国是势不两立的关系。因为两国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是否能牢牢守住第二级地理阶梯的制高点位置。

战国初期的魏国称霸时代,正是魏文侯和魏武侯经营河西最好的时代。依托三晋联盟,魏国继承了晋国对秦的强势。秦国则因为封建贵族把持国政,国力陷入贵族争权与废立国君的内耗中。吴起的灭秦计划很可能实现。

但是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大增。魏国则因为排斥吴起,丧失了彻底灭秦、断绝后患的最好机会。在公元前350-330年之间,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陆续为卫鞅和公孙衍等人夺取。所以魏国和韩国沦为了春秋时代郑国的角色,成为了受到边缘国家打击的内线国家。正好位于秦国东出通道上的位置,则加剧了两国的悲哀。在后来秦灭六国的战争中,这两国就是最先被灭的。

失去了河西 秦军就成为魏国无力阻挡的存在

巴蜀:天下格局转变的关键节点

巴蜀盆地的地形图

在以晋国自居的魏国衰败后,秦国和楚国就也失去了共同的劲敌和缓冲地带。互相敌对是迟早的事情。两国为了实现统一的理想,在第二级地理阶梯上展开过一系列的激烈厮杀。

前318年,楚怀王给合纵联盟当合纵长时,秦楚两国就已经处于对立面。虽然楚国出于削弱三晋和燕国的目的,故意出工不出力,使韩赵联军损失了82000人。但是秦国已经记仇,秦王专门发表了诅咒楚国的巫术表文《诅楚文》。秦国因楚国组织合纵,破坏秦楚十八世联姻,将楚国列为最主要的对手。双方的主战场就逐步向着巴蜀地区转移。

《诅楚文》的背景是秦国和楚国失去了共同的强敌

早期的巴人应是古羌人分支,从甘肃青海一带迁徙到四川盆地以东。在商末周初的武王伐纣中,巴人曾经为周武王效力,在阵前表演战舞,为联军鼓舞士气。在西周封建中,巴国被封为子爵,其核心地带是重庆全境、恩施以及四川东北部。到了春秋初年,巴国一度和楚国结盟,但是随后两国翻脸。楚国趁机进入重庆东部,让巴人放弃了汉水上游和恩施地区,转入重庆和川东自保。

战国时代,巴国还是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因为占有湖北的清江盐泉,重庆地区的巫溪和伏牛山盐泉而十分富庶。汉中、鄂西、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食盐大都来自这里。楚人自然是垂涎三尺。截至公元前329年前后,巴国的3座大盐泉均被楚国攻取,巴国被打的屡屡迁都。楚国为了获得稳定的盐来源,于是设置巫郡去控制盆地以东之地。公元前318年,巴国又被另一支南下古羌人建立的蜀国击败。

巴蜀及周边地区 至今都是重要的内陆盐矿产区

前317年,巴蜀两国又启战端,巴国向秦国求救在进取中原和南下巴蜀的选择上,秦国宫廷进行了讨论。

当时的张仪正建议秦惠文王出兵伐韩,夺取周王室与九鼎。但另一位重臣司马错指出,伐韩会引来天下诸侯和自己作对。而且周王室的土地和财富,不足以使秦的国力有本质性的提升。倒是三晋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坚韧。相比之下,长期不与外界广泛沟通的巴蜀军队较弱。而且巴蜀盆地非常肥沃,没有旱涝和霜冻之灾,也没有严重的洪水之患。

古代巴蜀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优越

所以,秦惠文王就派司马错率兵南下灭了巴蜀,为秦获取了资源和对楚地缘上的优势。相比之下,楚人对巴蜀的经营仅满足于掠夺川东的巴国,非常漫不经心。

秦国攻占巴蜀以后,无疑对楚国取得了巨大的地缘优势。四川盆地第二级地理阶梯上的最低洼处,也是从北方到南方的要道。类似的情况,将在日后的西晋统一和蒙古灭南宋的历史中反复上演。对于楚国而言,这是致命的弱点。秦国不仅获得了一个盛产粮草的安全后方基地,还多了一条伐楚通道。以巴蜀为基地的秦军,向北可以攻打楚国设置的汉中郡,向东可以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出巫峡。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就完全暴露在秦人的攻击下。

秦军的入侵 预示着古代巴蜀文明的核心被摧毁

楚人的传统国防思维是以“鄂北山地为城墙,以长江汉水为护城河”。而且楚国的名臣沈尹戍表示,土石的城墙再坚固也没有用。只要内政清明、政通人和、军队整肃,就是最好的城墙。所以,直到春秋晚期和战国前中期,很多鄂东的楚国城池仅仅有壕沟而没有城垣。一直到吴起变法,才将加强城垣作为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楚国城市缺乏城墙,而且江汉平原北部的山地是东西走向的。北方之敌南下容易受阻,但是来自东西方的敌人,可以轻易地沿着东西流向的长江汉江水道。只要乘坐战船,就足以进入是楚国核心的江汉平原。

秦国在兼并巴蜀后对楚国形成了俯冲之势

在秦国的白起入侵郢都之前,公元前506年的孙武和伍子胥就率领吴军长驱直入。如果不是秦人出兵相救,楚国将面临被腰斩的威胁。公元前377年,趁楚国防务空虚之机,一向缺乏攻击性的蜀国也意外地杀出四川盆地。他们攻克了位于湖北松滋的兹方,推进到距离楚国郢都仅仅数百里之地。于是楚国被迫依托三峡,在宜昌以西修建扞关进行防御。

所以在占据巴蜀后,秦国想顺流而下罚楚变得非常容易。但楚军要佯攻反击则很困难。借助蜀人、濮人等部族,秦国得以在秦楚交界处组织训练水军,随时窥视楚国。

顺水而下的秦军从此就能占得先机

楚国的西部战略

失去巴蜀后 楚人也制定过进攻关中的计划

在丧失巴蜀后,楚国开始正视西部的威胁。楚国上层发展出了一个直捣关中的军事计划。从战国中后期到秦末的陈胜起义,还有义帝熊心的“先入关中者为王”谋划,这一思路是长期在的,并在刘邦和项羽手里最终实现。

楚国高层明白,只有直捣秦国腹地,才能稳居于第二级地理阶梯上。这一规划甚至被楚国贵族写进祭神诗《九歌-东君》中,象征着光明的太阳神东君弯弓搭箭,射杀西北的天狼星。天狼星所在的井宿,对应的地理分区是西北秦地。天狼也象征侵略,暗示着秦国如虎狼般的戎狄属性。其实这一规划,也暗合了楚国保住第二地理阶梯的用心。如果一旦彻底失去第二级地理阶梯,楚国和魏国一样,将完全处于秦国的俯冲之下。

秦国也用巴蜀的资源参与中原战争

至于秦国方面,在取得了巴蜀之地后如虎添翼。从公元前316-313年,秦军接连讨伐三晋。多次从韩赵魏手里夺取城池,还顺势派出偏师从义渠国那里夺取了25城。在从三晋那里攫取了足够的利益之后,秦国觉得可以与楚国一较高下了。

为了离间当时比较友好的齐楚两国,张仪用六百里的空头许诺欺骗了楚怀王,迫使齐国和楚国绝交。公元前312年,愤怒的楚王顺势出兵和秦国展开大战,史称丹阳之战。

张仪这样的纵横家 为秦国的霸权外交立下汗马功劳

战役中,楚国自认为是在主场作战,因此行军缓慢。但秦国已经占领巴蜀,获得了丹、淅两水顺流而下的地缘优势,让后勤补给十分充沛且进兵神速。楚国要增员丹阳战场,反而需要逆汉水而上。结果,秦国将领樗里疾率领戎狄骑兵扫荡了楚国的游哨,阻止楚人将战报传回郢都。魏章带领着车兵和轻装锐卒极速赶来设伏,让楚军自投罗网。为了占领汉中,秦军还派出一支偏师,牵制楚国汉中郡的驻军,使汉中郡不能回救江汉地区。

最终,楚军被秦军斩首8万,楚国的贵族将领70多人被俘。在自己的早期王城附近,无数楚人被送下黄泉。秦军却顺势夺取了楚国的汉中郡,将楚国进一步赶出第二级地理阶梯。

丹阳之战的形式与进程

不过,丹阳之战对楚国的损耗并不致命。受到刺激的楚人,将对秦国发动更大规模的报复。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楚怀王必须看准时机。好在丹阳之战后,齐国正在大举干预燕国内政,对秦国的远方盟友燕国烧杀抢掠。秦国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韩魏之军趁虚伐齐,以救援燕国。结果秦国的主力就出函谷关做了干涉军。楚怀王随即调用了国内的全部兵力出击,发动了著名的蓝田之战。这一战也是秦国灭六国期间,最为危险的一战。因为没有哪个诸侯国有实力,能直接威胁秦国腹地。

楚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秦巴山地间的武关。在离咸阳不远的蓝田,秦国举全国之力死守。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韩国和魏国在纵横家威逼利诱下,攻取楚国南阳盆地的北部疆域。这使得江汉平原的北部门户大开,楚军还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无奈之下,楚国只好选择求和,并得以保存相当部分的兵力 。

秦武王对鼎的执念 让楚国有了喘息之际

蓝田之战后,楚国实力大损,直捣关中的计划暂时被搁置。好在公元前311年,主张对楚作战的秦惠文王去世,主持对楚战略的张仪不受重用。新秦王赢荡的兴趣是获得周天子九鼎,于是出兵加紧对韩国的攻击,放松了对楚国的攻势。但是秦武王也没有忘记楚国这个大敌,还是派人去联系诸王子割据的越国地区,希望他们能牵制楚国。

为了防止秦人和越国的夹攻奏效,公元前306年,楚国大司马昭滑一举出兵灭越。楚军占领了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彻底完成了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统一。江东地区因为远离中原战场,而成为了楚国封君们偏安的后方基地。比如春申君就将自己在淮北的封地换到了江东,沿用吴国之前的宫室作为自己的府邸。他经营过的上海地区,就以“申”为自己的简称。类似的偏安局势看起来非常眼熟,将在后来的南朝、南宋和南明时代继续上演。

楚国灭越国 其实就是一种战略回避

楚国的末日

楚人的东迁 并不能缓解秦国的俯冲压力

到了公元前265年,楚国进一步扩展东线的领土,灭亡了山东南部的鲁国,获得了更大的战略纵深。但是灭越不久,齐韩魏联军开始进击楚国的南阳盆地。联军在垂沙之战中击败了楚军主力,撬开了楚国的方城防线,攻克了南阳盆地的宛城。至此,南阳盆地和楚人发源地的鄂西山地都落入敌手。作为云兵水道的长江与汉江也落入了敌对势力手中。楚国西线的战略劣势继续,第二地理阶梯的楚国领土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级地理阶梯的重要性,清醒的楚国精英是有深刻认识的。所以认为自己的局势比三晋和东周更加危险。因为秦国已经走下了第二级地理阶梯,突入第三极地理阶梯了。果不其然,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十万陇西之兵从巴蜀南下。他们水陆并进,自西向东攻击楚国的黔中郡。楚国大败,只好割地求和,把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给了秦国。

楚军的逆水仰攻态势 对自己非常不利

为了缓解秦国对其造成的地缘压力,也为了保住楚国在第二地理阶梯的领土,楚国向南开辟战线。通过侧翼迂回,准备从四川盆地以南的云贵高原收回四川盆地,缓解正面战场的压力。同时,北方的赵国已经完成了让人瞩目的胡服骑射改革。南下攻楚的秦军中也不乏来自陇西、天水和上郡的戎狄士卒,想必给楚国制造了巨大的冲击。楚国开始构思新的破局思路。

从出土文物来看,楚国有很多来自西亚、南亚乃至埃及的蜻蜓眼玻璃珠。这些珠宝的运输途径主要是从印度次大陆到缅甸-云南,再向北抵达楚地。南西伯利亚的巴克雷泽遗址出土的楚国式山字文铜镜,则是南中国与中亚联系的证据。

楚国的舶来品珠宝 蜻蜓眼

通过长途国际贸易,楚国人大致了解到在遥远的云贵高原上,不仅有铜铁等各种丰富的金属矿藏,而且西北的羌氐系游牧部落。这些人带着牛羊和马匹,顺着横断山脉走廊向南进入云贵高原,带着泛斯基泰骑射文化在滇西繁衍生息。与受百越影响的滇国,分据滇西和滇东。这些人虽然组织能力有限,但是有着不错的单兵战斗力,可以成为楚国的骑兵和战马产地,加强楚军抗秦的战斗力。

于是在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王族将领庄礄通过黔中郡开始西征。楚军溯沅水而上,先是灭了且兰国,然后继续西进又征服了传说中的夜郎古国。一直打到云南一带的滇国,征服了这个与越人和濮人有联系的小国。至此,为了争夺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楚国一路将战线开辟到了遥远的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存在楚人觊觎的资源和兵源

在庄礄西征的前后几年时间里,秦楚两国在黔中郡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我夺。公元前277年,秦国派蜀郡守张若再次夺取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第二年,楚顷襄王从东部领土集结十万大军反攻,收复了黔中郡部分地区。当庄礄想班师回国的时候,归路已被秦国切断。成为孤军的庄礄干脆放弃了回归,直接在云南做起了滇王。他的后裔一直统治到了汉武帝时代。

但庄礄所不知道的是,早在公元前278年,秦军就攻入了缺乏纵深防御和统一布防的江汉平原。那里封君领地遍地,而且因为长期没有外地威胁,所以很多城池缺乏基本的守城设施和防御经验。结果就是楚国的鄢郢(襄阳宜城东南)被白起焚毁,先王的陵寝遭到秦军的大肆破坏。

白起的毁灭楚国都城路线

楚顷襄王和一般贵族们迁徙到了陈国故地,像南宋把杭州叫临安一样,将陈城称为陈郢(河南淮阳)。后来魏国将陈郢以西几百里的许和鄢陵送给了秦国,陈郢又暴露在秦军前锋之下,于是楚国又将国都迁徙到了远离前线的安徽寿春。

末代的楚国都城,在丰富的铜矿和江南丘陵的庇护下,度过了最后岁月。由于失去了第二级地理阶梯,楚国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顺江东下从来都不是真正能自保的有效手段

赵国的雄心

楚国之后能阻挡秦国的就只剩下赵人

在北方的赵国,二三级地理分界线的规律依旧适用。赵武灵王曾依托着二级地理阶梯的优势,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打击秦国。他在让出王位之后,计划着和赵国大夫们一起,率领骑兵军团从赵国西北的云中和九原南下。以骑兵攻打秦国上郡和北地郡,进而攻打咸阳。

不仅是对秦国,赵国对于东北的燕国也有巨大优势。燕国虽然专注于草原地带和森林地带的扩张,但是其核心领土位于分界线燕山南麓。而且很多土地是被称为“白土”的盐渍土地,农业产出差强人意。其最肥沃的农业区仅仅是今天涿鹿和固安一带的督亢之地,这里正好位于太行山前,靠近自己长期敌对的赵国。所以赵国整体对燕国具有俯冲之势。

赵国与秦国和燕国在地理阶梯的北线斗争,将会最终决定诸夏世界的命运走向......

(0)

相关推荐

  • 林海涛:方国瑜先生的整体论与庄蹻入滇再研究

    [摘   要]战国到秦汉是古代中国国家形态从王国阶段转向帝国阶段的重要时期,中国在空间整合的同时,也达到一个文化交融的顶峰."庄蹻入滇"历来被视为研究中原与西南边疆民族关系史的大事 ...

  • 秦昭王:秦兼并六国,他的贡献其实最大

    文 / 子玉 没有人会想到,雄才大略的秦武王嬴荡因为玩举重,自己把自己压死了.秦武王壮年而死,没有子嗣,秦国一时出现权利真空. 宗室蠢蠢欲动,武王之母惠文后意在公子嬴壮,而实力派魏冉却将目光瞄向了远在 ...

  • 秦昭襄王:如果没有他,秦始皇一统天下只能是个梦

    文 / 子玉 没有人想到,雄才大略的秦武王嬴荡因为玩举重,自己把自己压死了.秦武王壮年而死,没有子嗣,秦国一时出现权利真空. 宗室蠢蠢欲动,武王之母惠文后意在公子嬴壮,而实力派魏冉却钟意远在燕国为质的 ...

  • 获得巴蜀之地后,秦国的实力究竟获得怎样的飞跃

    公元前316年,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国彼此相攻,北面的秦国趁机派国尉司马错统兵入川,一举攻灭巴.蜀两国,"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此前,秦国因为重用商鞅变法,国势日渐强 ...

  • 「四维中国通史」第十八讲:秦国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下)

    彻底控制了关中之后的秦国,只能说是个强国,并不具备对六国的绝对优势.而真正让秦国所向披靡的,还是靠另外两步:其一,吞并巴蜀:其二,打通进入中原通道. 秦国吞并巴蜀路线 巴蜀之地,在大禹分为九州时候被称 ...

  • 秦始皇当年所灭的六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霸业,确实让后人为之惊叹不已,可以说秦始皇绝对算得上千古一帝了,正是因为有了他统一天下并且制定各种全新的规则,华夏民族才正式走上大一统的道路,从此以后,不管任何时代,人们对统一的愿望都 ...

  • 貌合神离的解读:评析《东周列国志战国篇》中的时代变革

    1997年的<东周列国志.战国篇>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正剧,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从三家分晋到秦始皇一统山河的二百多年中,诸子百家纵横捭阖.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浩瀚场面. ▲评分者寥寥,想来都是历史 ...

  •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朋友聚会,一个家有中考生的朋友大倒苦水:孩子因为语文成绩低,以5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我们诧异:因为知道他一向重视孩子的教育,且不说当初花重金择校,就说2000元/节的一对一作文课就让我们咋舌- ...

  • 东周列国志名言(124句)

    东周列国志名言(124句)

  • 白描图谱:《东周列国人物绣像》(下)

    白描图谱:《东周列国人物绣像》(下)

  • 东周列国公室的界限在哪?无关血缘与权位,而在于执政卿大夫人心

    历史进入春秋后,就步入了古人常说的"诸侯相伐,礼崩乐坏"的东周乱世.这种天下大乱格局的根源所在,就在于中央集权因分封制而不断削弱,造成王权.君权不断下移:在这王权.君权不断下移的过 ...

  • 东周列国志4

    楚军颇有损折,退至皇浒下寨,取越椒箭视之,其长半倍于他箭,鹳翎为羽,豹齿为镞,锋利非常,左右传观,无不吐舌. 至夜,庄王自出巡营,闻营中军卒,三三五五相聚,都说:"斗令尹神箭可畏,难以取胜. ...

  • 东周列国志2

    一日,奚坐于堂上,乐工在庑下作乐,杜氏向府中人曰:"老妾颇知音律,愿引至庑,一听其声." 府中人引至庑下,言于乐工,问其所习,杜氏曰:"能琴亦能歌."乃以琴授之 ...

  • 东周列国志1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中国)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 东周列国志内容简介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