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人的这些功劳你知道吗?

拾荒人的奉献

贾文

在我每天的视线里,拾荒人的身影业已愈来愈多地撞入我的眼帘了。甚至不管我走在大街上小苍里,或者下乡在村屯矿区,以及在上下班的时候,在不经意间,都会看到他们辛勤劳作的情形。
  通常,我看到了在那些拾荒人的人群中,有弱不禁风的女人,也有瘦骨嶙峋的男人。有年老一些的,也有年少一些的。据我了解,他们大都是来自一些人多地少外地的农村。也有很少一部分是下岗的和无业的人员。
  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尽快扭转拮据的家境,因此他们才选择了这个行当。因为他们做别的根本没有本钱。这个行当不用本钱,捡一分是一分。只不过是辛苦一些,脏累一些。故此说,他们为了生存,家里那点儿地也得有人种,这个活也得干啊!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需要衣食住行在等着用钱啊。然而,这个行当根本改变不了他们的家庭状况。

记得在我的平时的目睹中,这些拾荒人最辛苦的时候是在夏季和冬季。通常我看到了,他们在那赤日炎炎的夏天,每天天刚蒙蒙亮,他们就用那粗糙的手,拉着一辆两轮车,迈着艰难的步伐;有的跋涉在乡村的蜿蜒平坦的大路上(党中央为农村修的路太好了),有的在踽踽地奔波在大街小巷里,有时迤逦在村屯矿区中。此时他们有的人,那双肩已被那拉车的绳索,勒出了一道道很深的印痕。
  我还看到了那些瘦弱的拾荒的女人,经常上身穿得很旧的布衫,裤子也很显然穿过良久的了,但是都很干净。他(她)们有的绾着裤腿,有的穿着露着脚后跟的黄胶鞋。也有的穿着鞋底儿已快磨露了的布绑鞋。你再看:他(她)们的脸上,大都被那炽热的阳光晒得又黑又红又很亮。另外,我还经常目睹到了,那些拾荒的女人,为了使自己的容颜保持姣好一些;也为了躲避阳光的曝晒,她们有的用一些纱布把脸庞围裹起来(大抵也包含着羞赧和自卑吧!)只露着两只眼睛。
  在此期间我还看到了她们的脸上,总是布满了愁云。每当他(她)们在走街串巷的时候,两只眼神儿从无暇顾及眼前发生了什么可笑可看的事儿。而且老是认真的左瞅瞅右看看地盯着街道两旁,是否有些可捡拾的东西,或者及时发现哪个地方有垃圾箱垃圾堆什么的。其次据我了解,这些拾荒的人,除了下岗的人大都有自己的房子以外,那些来自农村的拾荒的人,大都是租人家房子住的。那房费一年下来都在一千五百元左右。据悉这房费大约得用十五万个矿泉水瓶才能换来的。是的,简直太难啦!
   记得在我平时走路的时候,我上前问过他们,一天要走多少路?他们说,少说要走二、三十公里;最多的时候要走三四拾公里呢!其实,别看他们每天走了那么多的路,而且起早贪黒的忙活着,且又付出了恁么大的代价,可在收入上是很微薄的。因为每个矿泉水瓶才挣一分钱,那些纸张纸壳易拉罐啥的才挣四五分钱;编织袋每个才挣三四分钱不等。还有一些塑料废旧物品等,每斤也不过挣几分钱。要说收铜、铁、铝、等金属物品什么的挣得稍多一些,每斤能挣几角钱。可是他们根本没有这些本钱,根本收不起。因此只能每天早出晚归地在乡村或者在街巷、矿区里的垃圾箱中,垃圾堆里,找一些能变为钱的废旧物品。然而,这能出钱的东西太少了。
   在我和他(她)们攀谈时得知,他们一天捡拾的废旧物品,在运气好的时候,能卖二三拾元钱,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个十块八块的。他们说,近些年拾荒的人太多啦。是的,他(她)们的衣食住行,我都熟稔地看在了眼里了。因为我看到了与我平房居住的邻居,这老两口已经五十六七岁了,可是每天都没有拾闲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每天拾荒回来,老是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的样子,之后,还要索性把捡拾回来的各种废旧物品上粘贴的商标啥的,必须一个个地扒掉,而后装入袋中,有的物品还要打成梱儿,方能送去收购点儿。
  

按说他们每天累得这样,本应多吃食一些好的东西来补养一下身体。然而,我看到了他们经常吃的是:大葱、黄瓜、小辣椒、洋葱等蘸大酱。平时的常菜也就是萝卜、土豆、白菜啥的……可谓什么菜便宜就吃什么。就连油豆角等一些好菜(东北)鸡鱼蛋肉啥的,在我与他们接触的几年里,似乎没见过几次。尽管这样,他们都能克服。他们说,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因为取暖煤五六百元一吨太贵了,只好烧一些煤泥,这样一来冬天屋里的温度也就十二三度。再说,他们一走就是一天,回来后炉子里一点儿火都没有了,连水缸都结成了一层冰。这个时候的肚子里又饿又渴,屋子里又冷,简直都要哭得过啦!
  他们说到这儿,眼里已噙满了泪珠了。此时,透过这一情景着实让我联想到了他们在以往的一年一年里是怎样度过来的啊!同样在人寰,他们却是那样的艰难困苦极了。我想,他们的生活,就连我们目前的一般家庭都赶不上。纵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在春夏秋冬里,也从没有耽误过去拾荒的。记得我这个邻居,经常有代表性地与我谈及过拾荒人的家境,他说他们这些捡破烂儿的人,家里多数都有老人。有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初中、高中的,也有上大学的。满寻思出来多挣几个钱儿补充一下家用,可是,根本做不到啊!因为这个行当,已经人满未患啦。
  是的,我的确被这些拾荒人的苦衷所恻隐了,故此才写出了这篇拙作。那么你也许会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他们一贯的一只手背个编织袋,另一只手拿个铁勾子,无时不在走街串巷地去寻找废旧的物品,应该说:哪里有垃圾箱,哪里就会有他(她)们的身影;哪里有废旧物品,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当然了,事实上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从而每天被迫地在那赤日炎炎的几十度的高温下,晒得满脸通红,顺脸淌汗。其间还要被这垃圾箱所散发出的各种臭味儿那样熏呛着。尽管如此他们还要不时地在那垃圾箱里反复地捡挑着生活的收获。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是在翻找着他们生存的向往和渴望啊!那么,倘使他们的宿命不是这样的话……可谓理想的生活,同样也是他们生活的理想不是吗?!
  最让我不忘的是,那些拉着两轮车的拾荒的人(也有个别登倒骑驴车子的),他们在边捡拾着废旧物品的同时,还要边收购一些零碎的废旧物品。当我观察到了,他们一边拉着车一边走的时候,还要不断地“当当当”、“当当当”地敲打着清脆悦耳的铃声。而且两只眼睛,唧啦咕噜的不时在左顾右看地扫描着街道的两旁。且两只耳朵极力地去搜寻着有出售废旧物品的声音和时机。每每我看到了当他们收到了一份废旧物品的时候;当时他们那个慊意劲儿,真是溢于言表了。简直不亚于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样的高兴。
  是啊,他们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早走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跋涉、蹒跚在乡村、矿区、街道上。且仅仅为了一点点简单的温饱而已。因此,在我看来,生存的方式有N种,然而他们选择了这个苦累龌龊的行当,每天在臭气弥漫冲天的环境中劳作,本应得到社会的支持理解,然而有时还会遭到了一些不谙世故人的蔑视以及嘲讽。
  纵然是这样,这个拾荒的群体,在多年以来已经基本做到了。花落不改香,镜破不改光。始终是在春夏秋冬里,为净化我们的城乡矿区的环境,乃至也为了改变城乡邋遢的局面,减少城乡各种垃圾的堆积和肮脏,不洁净等等,一如既往地做出了他们应有的一份奉献了不是吗?!
   那么在我看来,我们城市的事业和教育等单位,和机关公务员,每月能拿到数千或上万元的工资,与那些拾荒的群体来比较,委实是大相径庭啊!对此来说,我们应该是十分的满足了啊?!更应感恩党的的恩典啦!!!

作者:贾文  黑龙江省鸡东县作家协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