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始废掉的4种迹象
不要用短期快感,
消耗后半生的幸福。
作者:黛西
来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
1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人是怎么废掉的?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你身边是不是有不少这样的人:
1. 每晚12点,还沉浸在言情小说和手游中不可自拔;
2. 假期很少出门,用综艺填满自己的业余时间,靠外卖养活;
3. 每天浑浑噩噩,按部就班,时间过去了,却不知干了些什么;
4. 人云亦云,无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容易被网上的言论带节奏。
这些都是一个人快要废掉,逐步沦为平庸的常见迹象。
在我看来,人废掉的本质很简单——
沉迷于消耗性的事物,而很少做创造性的事情。
很多人总是有一种思维惯性——等着别人告诉自己答案。
就像在课堂有不懂的地方,总期待等着老师最好能把答案扔给你。
这样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总习惯于被别人灌输知识和信息,从而逐步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生活中,就反映为被五花八门的信息所“消费”,比如:
每天花大量时间关注娱乐圈的明星八卦;
在网络口水战中对人指指点点;
无节制地刷手机,脑子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填满;
在综艺和段子中获取短暂的快感......
人生有三大悲剧: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在我看来,还有“不知不觉地被消费”。
2
不得不说,现代可以娱乐的东西太多了,出于人性的懒惰,我们的心智很容易被消耗,而很少做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这些事情,通常是艰涩、前期没有任何快感的,甚至有点烧脑的:
比如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读一本经典著作;
比如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
比如燃烧脑细胞,写出一篇2000字的好文章;
花很多心思,做一顿可口健康的饭菜。
这些事情需要你去创造,回报周期很长,但是无法给你及时的快感反馈,所以很多人没有耐心去做。
习惯于去消费那些猎奇的八卦、去打那些高频刺激的游戏、去点一顿毫无营养的外卖。
人是怎么废掉的?
就是长期沉迷于这些短期反馈的事情,意志力和心智逐步被蚕食。
最后身体被掏空、脑子被榨干、对一切失去兴趣、想做点事情时却感到无能为力,沦为一个真正的废柴。
曾经看到过一段很有趣的话:
“你要是想观察社会,就去看看微博热点话题下面的评论者,
跟着他们的脚印,去看看他们的生活,
就会发现,这些人没几个是像样和靠谱的。”
并且这其中还存在一个可怕的规律,评论者⽣活的不景气程度,与他骂人的激烈程度,几乎是成正比。
3
大家如果看到上面的分析,正是说的自己,千万不要焦虑。
因为认识到问题,才是改变的开始。
最可怕的是,持续堕落而不自知。
所谓“废掉”,只是你目前的状态,不代表一辈子就废了,只要你愿意改变,随时可以站起来,活出一番新的样子。
对此,有2个小建议想送给你:
1. 避免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
对泛滥的大众娱乐资讯保持高度警惕,把你的目光,专注到经过时间验证的经典作品上。
比如:读书就要读经典,而不是畅销书;
看质量高的纪录片,而不是不用动脑的综艺节目;
刷手机就要刷高质量的文章,而不是消费那些娱乐八卦。
你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你保存的注意力就越多,你就越有富余的时间和脑力,来寻找和消化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 少做消耗性的事情,把志趣转移到创造上来。
任何能“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都要小心。
轻易能让你爽的事情,最后都容易让你痛苦。
比如从天而降的艳遇、无尽通关的游戏、幻想意淫的小说、轻易得来的财富(赌博、彩票)、想要就有的快感。
这些事情,本质是在用你的短期快感,消耗你的后半生幸福。
别掉进这些陷阱。
多做创造性的事情,才能获得长久而健康的幸福。
比如花1年学会一门有用的技能、用1个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用1周构建一个有用的思维模式、用1天陪伴你挚爱的亲人、用1个小时写一篇详实的复盘日记。
向那些厉害的人看齐,做一些有长期回报的创造性事情。
时间越长,你越会发现它们带来的好处。
▽
很喜欢一句话:“优秀是能养成习惯的,颓废也一样。”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绩,核心条件绝对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上天垂怜。
而是你把你的注意力,花在了一件有创造力的事情上,并为它付出超过常人的心血和努力。
最后,点个【在看】,告诉自己:
别让这一年再浑浑噩噩下去了,放下手机,去运动,学习,阅读。
一点点彩蛋,生命就能多一点点彩色。
一点点改变,就是一个焕然一新的人生。
别不信,坚持下去,时间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作者:黛西,来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