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广岛”
你不知道的“广岛”
文/小玲子
二十二岁那年夏末,我坐在拥挤不堪的松岗汽车站候车室。候车室里到处都是等车的旅客和前来送别的人。我在等他,要来和我做最后临行道别的韩。离登车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对他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
离我要登车检票前不够一分钟的时候,我看到韩挤过厚厚的人群朝我这边艰难地走过来。
“你知道的……我一定会来。”韩擦着汗,气喘得厉害。
“这些……你车上吃。”他不等我开口,接着塞给我一大袋食品。
“上车吧,再见。”他一边徐徐挥手,一边一字一顿地说道,仿佛怕我听不清楚。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互诉衷肠的话昨晚已经说清楚了。时间也不允许我再做任何道别的思考。
“恩,再见。”
“再见。”
我坐在由省道线上的直达巴士上,欣赏着窗外黄昏下不断往后倒退的红花紫荆,渐渐从刚刚道别伤感的情绪中恢复过来。车 快要到达终点站时,从车壁的扩音器里播放出一首撩动人心弦的歌曲,正是《广岛之恋》。虽然不是张洪量和莫文蔚演唱的,质量固然差得要紧,但它却一如往昔地撼动着我,不,远比过去更强烈的撼动着摇晃着我。使我触动的不仅仅是这首深情的歌曲,而是刚刚经历的离别,还关于一部经典的电影《广岛之恋》。
一九五九年,在法国戛纳第十二届电影节上,由阿伦·雷乃拍摄的一部电影,如同若干年前落在广岛的原子弹,立即震动了整个世界影坛。它以现代意义的题材,多重意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同新小说的紧密结合,开启了一个现代电影的时代。它就是被誉为西方电影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划时代里程碑式的电影——《广岛之恋》。
人们说《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工程师短暂的异国之恋,其中穿插法国女演员和德国士兵在内维尔的爱情悲剧。影片中完全不同的叙述视角和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的独白,使观众不得不放弃以往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观念,以新的思维去观看着部影片。被描绘的世界已不存在,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有人说《广岛之恋》是“空前伟大的作品”、 “超前了十年,使所有评论家都失去勇气。”尽管如此,从这部电影诞生以来,关于对它的评论就没有停止过。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也说不了。真的,正是因为无能为力,才有了这部电影。”玛格丽特·杜拉斯这样写道。
影片同新小说的紧密结合,使得电影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五十年代末期,法国一批反电影传统的“新浪潮”导演,一反传统的电影叙述方式,使他们拍摄的电影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同时期的“左岸派”被认为是“新浪潮”的一个支流,阿伦·雷乃是“左岸派”的代表人物,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大量的浓郁的内心独白,时空交错的意识流表现手法成为这部电影的特点。
由“新小说”代表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成为电影与文学结合的经典之作。其突出的特征不仅是在于电影放弃改编名著,只拍文学家为电影而创作的剧本,而且影片表现手法大多也源于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这无疑使《广岛之恋》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之作。
这部影片让观众震撼的不仅仅是它一反传统电影的叙述方式、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文学式的表现手法。而且更多是源于影片中,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工程师一场短暂的异国恋情悲剧。一场劫后余生广岛式的恋情,从观众内心底处最柔软的地方触动人们的心弦。正如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说的,影片一开始男女主人公诵读式的独白,以及广岛劫后惨烈的画面,并没有给观众造成困惑,问题不在这里,人们关注的是接下来这对男女主人公要发生的故事。
她和他劫后余生广岛式的恋情,如同这部电影本身一反传统。他们之间的异国恋情一开始就没有解释,他们的故事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幸的内维尔回忆而展开,直至咖啡馆的道别。整个爱情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广岛,如果是发生在其他地方,那它注定只不过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恋情。而在广岛,使得这一场短暂的不伦之恋超出了普通式悲剧恋情的意义,并注定在瞬间成为永恒。
他们屏弃掉那些世俗,或者说是对世俗不屑一顾更为确切。影片一开始观众看到的是一截赤裸相拥的身躯,随着乔万尼·菲斯哥的乐曲伴奏紧紧相拥慰藉,他们谈论的不是温柔亲呢的情话,而是广岛。男人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女人也是有妇之夫。他们的婚姻没有什么不幸。他们如何邂逅,为什么走到一起,为什么在此做风流韵事,在片中没有给出答案。镜头时空交错地插叙入广岛劫后余生的惨景,一幅广岛经历过原子弹浩劫的全景画面,和一些新闻记录片,独眼的日本孩童,对镜自怜的女孩,以及暂时的幸存者。连同女主人公疯狂声音,相互交错,叠加着他们之间的恋情。让人感到恐惧、压抑、愤怒、顺从不公命运的无可奈何,而要伤心落泪。
她说她在广岛看到了一切,而他却说他在广岛什么也没看到。这相互矛盾的对白让人困惑。影片中他们并不纠缠于此,他们继续着他们的异国恋情故事。他说在广岛博物馆他看到了一切,那些劫后余生的人和物都可以使每个旅客黯然泪下,一直到伤心够了才走出来。除了哭泣他再也无能为力。在历经原子弹浩劫的广岛除了哭泣还可以做什么?正是这种无能为力的哭泣,使得观众再也不会纠缠于他们为何抛弃世俗而走到一起了。而关注他们之间的这段劫后余生式的恋情,因为劫后余生的爱恋不得不让人敬畏,引发深层的思考……
广岛,这座生来就适合恋爱的城市。他这样对她说道,你天生就适合我的肉体。你害了我,你对我真好……他们谈到各自的过去,两个人的婚姻家庭都很美满,没有什么不幸。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满足显现于字里行间。他告诉他在这(广岛劫难)之前他离开广岛去打仗了,你真幸运。他回应她说,之前他在内维尔。故事到这里暂时截断,他只提起内维尔,关于在内维尔发生的事,他没有解释。并且表示再也不愿见到他。很明显他是那么的渴望他,需要他。他为何如此矜持却又疯狂不羁,为什么会这样如此渴望萍水相逢的恋情,而在爱面前又软弱不决,无可为力。在伫立于水旁的咖啡馆他告诉他在内维尔发疯的事情。画面里交叠入内维尔他和初恋男友的情景,情人间情话喋喋不休,他扬起幸福的笑脸。
他离开了她。在和平广场上,他们再次相遇。他们伫立凝视,看得出他们彼此是多么渴望对方。与此同时关于和平的游行队伍开始了,孩童的队伍,学生的队伍,妇女男人们,还有猫和狗。队伍浩浩荡荡,整个广岛都在撼动。他拉着他伫立在路旁,害怕游行队伍将这次重逢冲散。并告诉他他爱上了他。
在水边的咖啡馆,他告诉了她自己在内维尔的另一个劫难。一九四四年,在内维尔,法国解放时,他的初恋男友德国士兵被杀死,而他被剃成光头,呆在地下室。一直到广岛浩劫时,他才恢复过来。他又一次逃离了他。她像刚刚受过伤害一样,走在街道小巷,他则跟在她后面。他们又一次彼此深情的注视,爱情在他们心底已蔓延开来。他要求她留在广岛,而她却拒绝他说不。
他是那样的渴望着她,需要着她,深爱着她,而却要拒绝她。这场在广岛的恋情注定将要和内维尔一样被扼杀,注定要被遗忘。在广岛看到的那些伤痛和这一短暂的恋情,已经使他感到满足。他害怕和他再叙恋情,害怕走到爱的尽头。他个人在内维尔的不幸与广岛的不幸彼此相应,仿佛两者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系。或许这就是他拒绝他的原因。曾几何时,我们用青春年华去换取一张张文凭,而放弃时间去谈一次花前月下唯美的恋爱。当爱来临时,我们又困惑于现实陈规,变得软弱不决,失去再谈一次的勇气。渴望才子佳人式的拍拖,遂成为一个遗恨于青春星河里不可释怀的梦。或许这样理解可以解读女主人公拒绝他的原因。
他们之间已经尘埃落定,他们彼此沉默不语。他无可奈何。最后只剩下伤感的离别。离他启程的时间愈来愈近,他们之间的爱越来越浓烈。
他们短暂的恋情故事如此的简单,没有什么波澜,悬念。仿佛这一场短暂的广岛之恋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结束。在咖啡馆里,他和另外一个男人坐在一起,而他就坐在他们的一旁。男主人公神色镇定,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绝望。仿佛他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他们的异国之恋就这样将要结束。他好像已经“心有所属”。
最后一次相遇是在她的房间里,他敲开她的门,表示她不可能不来。他们彼此沉默,彼此面面相视,彼此深知,又形如陌路人。内维尔,广岛。他们这样呼唤着对方,仿佛他们已走到爱的尽头,爱的禁区。影片大量的内心独白,多重意义的对话,完全超出了银幕字面的本意。这些大胆新颖的电影表现手法,不仅给观众留下强烈的撼动与对爱,和平,命运的深刻思考。而且电影还给观众叙述了一个超越爱情本身,在瞬间成为永恒经典的广岛之恋。
由张洪量根据这部电影做曲写词,并和莫文蔚一起演唱的同名歌曲《广岛之恋》亦成为经典的恋爱金曲。歌词和演唱同样经典,但我更衷情于它的歌词,也许是文字特有的魅力。曾想过这首经典的爱情歌曲成为电影《广岛之恋》的结尾曲,那将达到完美结合。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他们或许根本就是两码事。由衷地感谢张洪量与莫文蔚的歌曲,感谢阿伦·雷乃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带来这部经典的《广岛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