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四篇 】/刘社教
旧文四篇
刘社教
年馍
如今年馍都是街头现买。没有了那热气腾腾和扑鼻甜香,觉得年味淡了许多。
父亲在世时,每年春节前都要自己动手蒸馍。蒸馍既要技术又靠力气。父亲在庆华厂食堂干过近二十年白案,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蒸出的馍,软硬合适,口感香甜。我最喜欢父亲蒸的包子。年青时他给一位点心师傅帮过下手。他捏的包子,大小均匀,褶皱像花一样好看。特别是包子馅,就是放凉了吃,也十分可口,有一种说不出的香味。给我们家蒸年馍的同时,父亲还要给那位远房堂弟准备些过节。他这堂弟有点智障,孤苦伶仃。父亲经常照顾他。不只给他蒸馍,肉菜也总帮他炒好。
2006年8月父亲病逝。入敛那天,他这位堂弟抚棺痛哭,久劝不下。他口里呢呢喃喃,诉说着父亲对他的关爱,听得在场所有人泪如雨下。
春联
除夕农村,无论贫家的破墙烂屋,还是富人的深宅大院,都要贴对联,千门万户,焕然一新。现在商品经济发展,许多人家因图方便,对联都采用印刷品,缺乏个性,趣味索然。对联还是书写品感觉亲切。出自名家手笔,当然是锦上添花。由孩子铺纸运墨,却是自家风味,别有动人之处。普通民众崇尚物质利益,影响到对联内容,满眼堆金积玉,盈耳发财致富。虽然俗气逼人,倒也喜庆吉祥,不必过分指责。2004年春节,我从陕南归来,拟好门联,请西安美术学院返乡学生书写。上联:“喜闻亲朋四季平安”;下联:“乐见邻里五谷丰登”。父亲平时对儿女要求甚严,很少夸奖我们。那天他看过这副对联后连声说好。我知道父亲赞许的是那种敦亲睦邻的美好情怀。后来大家见了也夸我写得既热烈又真挚。
上坟
荒草寒云,慎终追远。在热烈喜庆背景下,除夕上坟,更觉庄严肃穆。文革中族谱焚毁坟头铲平,但是强权无法割断人们对祖宗的思念。即使是风雪严寒,长辈也都要坚持带领晚辈上坟,这是他们传播族规祖训的课堂。面对上辈人的坟墓,追思他们的嘉言懿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认同感凝聚力得以维持巩固,和谐敦厚的风尚得以发扬光大。
拜神不如敬祖。光宗耀祖,是人们超越自我不断上进的动力。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可以成为安身立命之本”。他阐发说:这种崇敬之情,常会转化为戒惧之心,使人自律自警,不犯或少犯错误,以免辱没祖先对不起他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夫子所云确实是至理名言,颠扑不破!
年集
年集是农民消费热情的年度大释放。
一反平时“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年集时间由晨光熹微一直到暮色苍茫。街道两边众商骈集百货杂陈。火红的春联和鲜艳的年画,映照得市场异常亮丽。男男女女,熙熙攘攘,东来西往,如蜂似蚁。即使是风雪严寒,人们也欢声笑语步履快活。吵杂混乱的市声中,音乐广告嘹亮的响着,不时有鞭炮试放声清脆传来。空气中弥漫着油炸和烧烤的香味。蒸包子煮羊肉热气腾腾,馍香肉香四溢而出。娃娃们像泥鳅一样在人群里兴奋的钻来钻去。在他们心中,逛年集就像是龙宫探宝,无奇不有,目眩神迷。到处都有他们欢快的身影。
年集空间有时会延伸到城外田野。农林产品、牲畜、煤炭等大宗交易都在这里进行。正是这里的兴旺发达助推着城里的红火热闹。
2015年元月2日傍晚在铜川
作者简介:刘社教,1963年农历十一月初三生,家住乾县城关镇照厚庙刘家村。在铜川电信公司工作,业余喜爱古典文学。
●
主一位编 :张主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