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讲故事比茶的品质更重要
如果你去买茶,是喜欢安静地喝茶,还是喜欢跟茶掌柜聊两句?
显然,是后者。
如果这位茶掌柜,还特别能聊,天南海北无所不晓,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你是不是有得遇知音之感?
显然,是的。
那么,聊到热火朝天的时候,彼此都相见恨晚的当口,若这位掌柜拿出来一款老白茶,并讲述了一段这款老白茶的前世今生,那些洇灭在烟尘里的前尘往事,你会不会迅速动心,与这款“老白茶”结下一段善缘?
显然,会的。
好了,恭喜你,成为了一枝粗壮的韭菜。
被你刚刚还惺惺相惜的茶掌柜,手起刀落,毫不留情地,给齐根割起。
之所以写上面这段文字,是因为一位茶友的留言。
在茶友的留言里,讲述了一段关于“老白茶”的活灵活现的往事。他应该是信了。而我,显然并不信。
但如果是列位看官,听到这段往事,会信吗?
某些喜欢听故事的看官,想必亦会,极之相信,并爽快掏钱吧。
他的留言,全文如下:
XX家有款2007年的贡眉散茶,成都仓。当年外商订的,最后各种原因不要了。扔在仓库里10年,后来被杭州一个茶商淘去,4年前卖2000一斤,取名“XXX”。这茶一泡满屋子花香。我这边收了他12年的白牡丹,去年还有青味,今年倒是可以喝喝了。散茶,需要更长年份才行。叶子颜色有点青,但味道没有青味的,倒是可以喝了。你拿个还带青味的,那个就是尝尝,不要多喝。
有人肯定要问,这个故事讲得很好啊,有头有尾,有详有略,有细节有点评,活灵活现的,村姑陈你为什么不信?
我为什么不信呢?
首先,这种故事村姑陈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早就麻木了,自然就不信了。
曾经母上大人办过一个案件,卖古董的,故事内容跟这个卖“老白茶”的差不多,大纲相似,套路相当。
故而一听,便有熟悉之感——跟小时候听过的案情如出一辙嘛,这么老套的剧情,怎么还有人相信呢?
百思不得其解。
看来套路并不在新,旧的也行,只要有用就好。
其次,这个故事里漏洞太多,以我们刑侦专业的敏感度来判断,可信度太低。
第一,2007年的贡眉,存世量能有多少?
白茶是2008年才在上海世博会上崭露头角横空出世的,在那之前,白茶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那时候就有人识货存货,存下大量的贡眉,这种可能性,有多高呢?
茶农是不会存茶的,茶农要的是现金(S师傅就天天催我去库存)。
茶商会存茶,但是,单一一个茶商,他能有多大的实力,去建一个大型的仓库呢?至少以今天村姑陈的实力,也只能建一个小型的而已。
如果从2007年开始存白茶,并且是散茶,那需要一个至少1千平方的仓库!能拥有这种规模仓库的茶商,那在福鼎的龙头企业里,得排前三甲!
而故事里的这位茶商,却默默无闻,委实稀奇得很。
第二,故事里说这茶在仓库扔了十年。
他用的这个“扔”字,村姑陈很不喜欢。
不爱茶的人,才“扔”,爱茶的人,必定是“收”,“藏”。
一款不被真心对待的,随意可以抛和扔的茶,就算存了10年、20年,也不可能陈化出极好极佳的内质和口感来。
我们喝老白茶,并不是喝它的年龄,年龄只是个数字而已。
我们喝老白茶,是喝它经年累月陈化出来的丰富内质、丰沛养分、饱满汤感、稠滑浆感。
如果一款老白茶,没有得到细心的照顾,没有得到良好的储存,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它存了多少年,都没有价值——不能生成极佳口感、不能转化出极佳内质的“老白茶”,都是在耍流氓。
没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这些岁月,也只是虚度罢了。
第三,白茶是里是不分的仓的。
只有普洱,才分东莞仓,云南仓......
而白茶,是不分南仓,北仓,东仓,西仓的。白茶只讲究一个字——干。
管它哪里的仓,只要白茶先天条件好、工艺好、仓库里空气干度达标,不潮湿不闷热,就能陈化出好白茶。
一听到有人把白茶像普洱那样分仓,第一反应就是,这位仁兄喝白茶的日子尚浅。第二反应就是,这位仁兄中在普洱中浸泡太久,受普洱文化的洗礼太深了。
照搬普洱的理论到白茶当中,只能说明,白茶的进阶之路,还很漫长。
难怪被人当韭菜。
第四,故事里说2007年的贡眉,一冲泡就是花香,还是满屋子花香。
这就更不对劲了。
贡眉,尤其是秋贡眉,它的花香是很浓郁的,但也仅限于它的新白茶时期,以及它的陈白茶时期。
一旦跨过了3年的门槛,到了4年5年6年以后,贡眉的花香,就渐渐弱下去了,它的粗老大叶、它的粗枝长梗,会转化出像当归、防风一般的沉郁中药气息来。
这是从2017年的秋贡眉散茶身上,验证出来的。
这款近5年的老白茶,前几天喝它的时候,它当年飘扬得耀眼的甜花香,早已经变淡,转入了幕后,转化成了浓郁的中药香气。
才5年的老白茶散茶,便花香隐淡,何况故事里那2007年的贡眉,那可是距今13.5年的老白茶啊,怎么可能还有高扬到满屋子皆香的浓郁花香来呢?
完全不合常理。
第五.......
不能再写下去了。
漏洞还是很多,但已经不想再分析了。
有时候,人还是喜欢听故事的,并且愿意为自己愿意相信的故事,去买单。
村姑陈千劝万劝,仍然有很多茶友,前赴后继地,飞蛾扑火。
只能说,老白茶这三个字,太诱人了,明知有可能是陷阱,仍然痴心迷离,不买不快。
现状如此,世情如此。
要想海晏河清,太难了。
知内情如村姑陈者,唯一声叹息,而已。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