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东坡的人生,范宽的画
范宽,从五代而来走到宋代。
苏轼,接替范宽而出生在宋代。
一幅画的绝世,一个人的伟大。
范宽用那幅绝世《溪山行旅图》
矗立起山水画的一座标程;
苏轼,用他的诗词书文画,
矗立起一座千年伟岸的丰碑。
一个是有形的山水画,
如今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一个是名留青史的千古一人,
他的人生哲学和文化性格,
为后世无数文人倾慕的对象。
苏轼,用自己的一生,
深刻的阐释了这一幅画的雄浑境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范宽《雪景寒林图》
范宽,从五代而来,走到宋朝。
这个时期的宋代,
正开启辉煌灿烂的文化模式。
凤仪峭古落魄不拘世故的范宽,
用他的山水画竖起了一杆百代标程。
他曾取法于荆浩、李成,
后感悟“与其师人,
不若师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
遂移居终南山、太华山,
对景造意,写山真骨,
穷究自然造化,中得心源,
画山画骨更画魂,
终成一代大师。
他的山水画崇高悲壮雄浑,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
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范宽 《溪山行旅》
他的《溪山行旅图》,
代表了山水画的精神
——对于山水的崇敬,
努力表现山水的伟大,
并侧面体现出了人的渺小,
对于自然宇宙万物的谦卑之心昭然若出。
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雄浑”----
推向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横绝太空,寥寥长风。
一种可以触及灵魂深处的美,
融崇高、悲壮、高古为一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范宽 《雪山萧寺图》
文化发展到宋代,
已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时候了。
偏远蜀地的青年才俊苏轼,
与弟弟骑一匹意气风发的黑马越过山丘荒野,
横空闯入当年科考进士及第。
一入京城即中榜,
春风得意马疾驰,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样开挂的青年盛事,
启动了他志满意得的人生模式。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夙愿可偿也。
如果按最初这样的设计走下去,
那么今日我们看到读到的,
可能是官场争斗中年油腻男,
而不是这个名满天下千古一人的苏东坡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此时的东坡正处于《溪山行旅图》中的近景。
一个凡俗的人世间,
人们有数不尽的包袱和渴求,
放不下太多的执著和欲望,
前行的道路似乎很宽广,
却日复一日而茫茫无边。
名乎利乎都在道路上奔走,
来者往者无见溪山多清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人生的转折在于“乌台诗案”被台谏围剿,
沈括,中国正史上第二个有传的科学家,
正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其科学思维精密的大脑细胞,
对苏轼却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他轻轻一晃动他骨子里的阴暗,
从此就让苏轼在仕宦的生涯上奔走四方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原本以为千里横空出山来,
是“求为世用”的金“凤凰”,
一不小心却变成了人人厌恶的黑“乌鸦”。
大难不死后被下放到湖北黄州。
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人生,
就从这里开启了宦海沉浮悲喜交加的生活模式。
从黄州团练副使的小日子里,
悟道出“人间有味是清欢”。
终明白与其牵肠挂肚名和利,
不如修篱种竹邀明月。
感叹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才是造物者的最佳恩赐也。
然后徐州、杭州、苏州,
广州、惠州、儋州……
无论在哪,始终以出世之精神而入世,
为民生计,为百姓想。
三十多年四处奔波的官宦生涯中,
几乎遭遇了当朝所有官员的排挤,
一辈子都在新旧两党之争的夹缝中生存,
诽谤诬陷迫害与他相伴一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可他天生一股豪迈气一副热心肠,
在父亲一屋子藏书的严格训练下,
成就为一个抱负非凡才气纵横的有为青年。
以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政治舞台上“奋厉有当世志”;
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
有“薄富贵、藐生死”的大丈夫气概;
胸中自有一股浩然蓬勃之气,
随时随地发出万丈灼灼光芒,
照耀在世人面前。
对于宦海沉浮,毁谤诬陷,
苏轼轻描淡写: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东坡先生笠履图》 张大千
对于人间功名富贵,
对于那些为权为利无所不为的人,
他的心中倒是有些怜悯之情:
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
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
历经纷繁错杂的世事,
此时的东坡如《溪山行旅图》中的中景,
求道者翻山越岭,
经过危桥行走在隐晦的道路上,
于丛林密布中探求摸索,
经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煎熬和考验,
看到的只是一条被遮掩的不明的求道之路。
书画名家手写真迹书法玄关办公室挂画客厅卧室装饰画 竖幅和 四尺卷轴76*180cm/幅
¥298
购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苏轼以超旷达观而对待人生,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
身处逆境,却无悲凉消极颓废。
在生活中知世故而不世故,
在政治上的以“气”使“志”,
以及在文学上的善于使“气”,
使得平生无乐事,唯有做文章。
胸中那一股蓬勃之气,
尽情发泄,得到快意人生。
达则金马玉堂帝王师,
穷则食芋饮水南荒客。
沉沉浮浮的生活把他历练成了:
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一个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一个优秀的酿酒师和品茶师;
一个排水除患的工程师;
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
一个瑜伽术的修炼者和佛教徒;
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
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已见者;
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磨难成就大风流,
大悲欢写就大人生。
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在绘画方面,开启了文人画模式。
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
乃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人!
而每每人们一提到苏东坡,
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也许这才是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一千年以来,人们从他的文字里
领略他的热情欣赏他的正直。
每个时代每个人,
都从他这面大镜子里,
发现自己与他同样的感情,
同样的理解同样的诗情画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往今来被称为仙者,
唯李白与苏轼两人。
李白乃“仙而人者”,
以其恣意纵横的天才,
以高智商零情商的处世方式,
“人人都想杀李白”而不为世容,
命中钦定的悲剧。
而苏轼则是“人而仙者”,
他有凡人一样的痛苦和烦恼,
又有几分飘逸的仙气,
因而最终能超越凡俗获得解脱。
这时候的东坡已经成就为
《溪山行旅图》中最独特的部分了。
坚实浑圆巨大无比的主峰,
高耸入云天之极处。
两侧流动着如灵源的清泉飞瀑烟岚,
山顶密林枝叶茂密,
高处不胜寒又移念到眼前,
浩然正气天地大美,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横绝太空,寥寥长风。
如宇宙中最高意志的主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白在天上天马行空,
成了恣意的谪仙人。
苏轼在地上矗立成了,
范宽《溪山行旅图》中那挺拔雄浑的山,
与浩然正气之天地大美的精神境界共存。
不管岁月如何更替变换,
山,还是那座高耸的山,
它静默庄严肃穆萧瑟沉稳雄浑。
正如苏轼笔下的《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