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48):由表及里——释“表”

朱英贵

成语“由表及里”的含义是从表面现象看到内在本质,今天通常意义的“表”是指表面、外表的意思。此前我们刚刚谈过具有“毛皮衣服”初始意义的“求”(裘)字,其实“表”也是类似于“裘”的衣服,只不过它所强调的是裘衣外现的皮毛,这一篇就来谈谈这个“表”字的形义联系。

一、“表”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表”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未见“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从上图可以看出,战国时代的楚国简帛文字(包2.262)和秦国简牍文字(睡.为3),“表”字都是一个从“衣”从“毛”的合体会意字,其形体构造是将“毛”写在“衣”的字形之内。而马王堆汉简则将“毛”写在“衣”的字形之外(呈上“毛”下“衣”结构)。

说文小篆字形又将“毛”写在“衣”的字形之内,其实并不意味着“毛”在衣服里面,而是表示衣服的毛显露在外的意思;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字形则“毛”在“衣”的字形之上,更加突出了衣服的毛显露在外的意思,“毛”无论是在字形之内还是在字形之上,所表示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即裘衣的毛外露,这应该是“表”的基本构字理据,即表示以皮裘的毛面为表面的意思。

《说文解字》卷八衣部:“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可见“表”的本义应该是裘衣外现的皮毛。然而《说文》的解释也有前后不一致之嫌:许慎先将“表”解释为“上衣也”,这就是说表的本义是指上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为“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意思是说穿在外面的衣裳为“表”。然而许慎还有“古者衣裘,以毛为表”一句,这是对“从衣从毛”的补充说明,意思是说皮衣有毛的一面穿在外面,故“表”的含义应该是指皮衣有毛的一面而言,而不是指穿在外面的衣裳而言。两种说法都是许慎在《说文》中的解说,孰是孰非,值得推敲。根据上图的古文字形体推断,“表”的造字本义不应该是指穿在外面的“上衣”,而应该是指裘衣外现的皮毛。

二、“表”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表”的本义为裘衣外现的皮毛。据汉代刘向《新序·杂事第二》记载:“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也?’”以上引文虽然未出现“表”字,但其内容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路人背负柴草,因为怕损坏了皮革上的毛,才反穿裘衣的,而文侯告诉他说:“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因为反穿皮衣,所以“里”的一面朝外,容易磨坏(里尽),一旦皮革磨坏了,毛也就失去依托了,你反穿又有什么用?由此可见,“表”确实是指皮衣有毛的一面,而且是应该穿在外面的。

由此,“表”字可以引申为外衣、外层、表面的意思,这便是它的基本常用义。例如:“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这里是说子贡里面穿着红青色衣服(中绀:“绀gàn”的意思是红青色,即微带红的黑色),外面穿着白色衣服(表素)再如:“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汉·刘向《九叹·愍命》)又如:“诏赐钱百万,袍表千端。”(《晋书·桓冲传》)

“表”字由此外衣、外层、表面的基本常用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罩上外衣。例如:“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论语·乡党》)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必表而出之,加上衣。”皇侃义疏:“当暑絺绤可单,出则不可单,必加上衣。”再如:“表龙章于裸壤,奏韶舞于聋俗。”(晋·赵至《与嵇茂齐书》)又如:“某性不能热,每见生,不表絺绤而出,且虑生怒某之失礼。”(宋·王禹偁《送郑褒序》)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外表,仪容。穿在外层的衣服关系到一个人的仪容,故又可引申出外表、仪容的意思。例如:“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庄子·天下》)再如:“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孔丛子·嘉言》)又如:“人见其表,莫测其里。”(晋·潘岳《夏侯常侍诔》)

二是表示外边,外在。例如:“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书·立政》)再如:“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又如:“自永嘉之乱,播流江表者,请一切北徙,以实河南。”(《晋书·桓温传》)《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中原以江南为江外,亦曰江表。”

三是指表亲。例如:“表”还可由外层、表面的意思引申为表亲的意思,表亲是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例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等。再如:“产破身穷为学儒,我家诸表爱诗书。”(唐·徐夤《赠表弟黄校书辂》诗)又如:“那一个生的好些的,是上厅行首李亚仙,这一个是他妹子刘桃花,就是敝表。”(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一折)

其二,表示显扬,表彰。“表”还可由外层、表面的意思引申为显扬、显示的意思,利用语言文字将人的优秀之处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例如:“世胙大师,以表东海。”(《左传·襄公十四年》)杜预注:“表,显也。谓显封东海以报大师之功。”再如:“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史记·留侯世家》)又如:“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韦应物《石鼓歌》)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标明,标出。例如:“祭之日,表齍盛,如洁展器。”(《周礼·春官·肆师》)郑玄注:“故书表为剽,剽表皆谓徽识也。”再如:“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语·周语中》)韦昭注:“表,识也。”又如:“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荀子·大略》)

二是表示表明,表示。例如:“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礼记·内则》)郑玄注:“表犹明也。犹为之隐,不明其犯礼之过也。”再如:“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陈奇猷集释:“表,表明也。”又如:“红笺写寄表情深,吟摩吟,吟摩吟。”(前蜀·顾敻《荷叶杯》词之六)

三是表示表述,述说。例如:“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再如:“这首诗单表为人难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又如:“单表这位生着几绺稀稀朗朗的花白胡子的七十岁的李二爹,带领他的十一岁的孙子正在动手选茶籽。”(周立波《翻古》)

四是表示表率,榜样。例如:“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再如:“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大戴礼记·主言》)又如:“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五是表示特出,迥异于众。例如:“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楚辞·九歌·山鬼》)王逸注:“表,特也。言山鬼后到,特立于山之上而自异也。”再如:“冰雪为精神,仪容表绝世。”(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着图》诗)

其三,表示标木,标记。因为设立标志也是要显露在外的,故又可引申出标木、标记等各种标志的意思。例如:“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周礼·夏官·大司马》)孙诒让正义:“树木为表,标识步数,以正进退之行列也。”再如:“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这里的“表”是指用作标记的木柱。又如:“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吕氏春秋·察今》)这里的“表”是指指示河水深度的标志。又如:“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阮元《畴人传》)这里的“表”是指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旌旗,徽帜。例如:“车无退表,鼓无退声,军事集焉。”(《国语·晋语五》)韦昭注:“表,旍旗也。”再如:“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晏子春秋·问上九》)又如:“舳舻相隔,呼吸难通,以表语目,以鼓语耳,截击要迟,尺寸不爽。”(清·张岱《陶庵梦忆·定海水操》)

二是表示古代圭表的标杆,系古代天文仪器圭表的组成部分,为用以测量日影的长度的直立标杆。例如:“犹表之与影,若呼之与响。”(《吕氏春秋·功名》)再如:“夏至,日至东井,去极近,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长一尺五寸八分。”(汉·荀悦《汉纪·高后纪》)又如:“流清以源洁,影端由表正。”(《旧唐书·魏玄同传》)

三是表示报警的信号,系古代边塞或城上报警信号的一种。例如:“城上立四队,别立四表以为候视。若敌欲攻之处,则去城五六十步即举一表,橦梯逼城举二表,敌若登梯举三表,欲攀女墙举四表。夜即举火如表。”(《通典·兵五》引《守拒法》)

四是指石碑。例如:“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唐·杜甫《石笋行》)再如:“弟丛羌,友静农,霁野立表;鲁迅书。”(鲁迅《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

五是指表字。例如:“(空照)笑嘻嘻的问道:'相公尊姓贵表?府上何处?至小庵有甚见谕?’”(《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再如:“此位就是令亲颜大官人?前日不曾问得贵表。”(《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其四,指奏章的一种,多用于给皇帝上的陈请谢贺的奏章。例如:“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表施于外也。”(《释名·释书契》)再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又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启奏,上奏章给皇帝。例如:“茂负太守孙福逾墙出,藏城西门下空穴中,担谷给福及妻子百余日,福表为议郎。”(《东观汉纪·刘茂传》)再如:“又博陵人郎岌亦表后及楚客乱,被诛。”(《新唐书·忠义传上·王同皎》)又如:“时关右扰攘,鄜畤被兵。帅臣纥石烈承诏往援,表君从事。执政难之,不得已乃遣。”(金·王若虚《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

二是表示首,第一。例如:“奉世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着,为世使表。”(《汉书·冯奉世传》)颜师古注:“表犹首。”再如:“王僧虔《吴地记》云: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

三是指表谱,表格。例如:“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再如:“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唐·刘知几《史通·表历》)又如:“《史记》作十表,昉于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凡列侯将相三公九卿功名表著者,既为立传,此外大臣无功无过者,传之不胜传,而又不容尽没,则于表载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各史例目异同》)又如现在所说的: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统计表、一览表、价目表等。

其五,指计时器的一种。清代早期的表还比较大,相当于钟,后来的表一般都比钟小,可以随身携带。如:手表,怀表,电子表、秒表等。例如:“(安公子)看了看墙上挂的那个表,已经丑正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再如:“诸臣趋直,各佩表于带,以验晷刻。于文襄相国于上晚膳前应交奏片,必置表砚侧,视以起草,虑迟误也。”(清·沈初《西清笔记·纪职志》)又如:“熊丙岚看一眼手表,叫苦不迭!哎呀,都一点多了。”(蒋子龙《燕赵悲歌》第二章第八节)

由此又可引申出指称计量仪器的意思。表示度数、用量等的仪器。如:温度表,电表,水表,气表等。

根据上面对“表”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表”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表”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表”字在常用成语或词语中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五种类型:

其一是泛指外在的,与“里”相对。例如:成语“由表及里”的“表”指表面,“里”指本质,意谓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溢于言表”是说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语见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望表知里”的意思是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成语“表里山河”的“表里”即内外,意谓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语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而“互为表里”则是说互相之间是表与里的关系,指相辅相成,相互转化。

其二是表示外表、仪容的意思例如:成语“仪表堂堂”的“仪表”指人的外表风度,“堂堂”是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凤表龙姿”意谓有如凤的外表和龙的姿态,形容英俊的仪表。“一表人才”的“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虚有其表”的意思是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表里如一”的意思是表面和内心像同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其三是表示表率、榜样的意思例如:成语“为人师表”的“师表”指学习效仿的榜样意谓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源自《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而“万世师表”则是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其四是表示显扬、显示的意思例如:成语“聊表寸心”意谓略微表示一下微薄的心意。而“自我表现”的意思是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其五是表示某种标志或准则的意思例如:“车无退表”的意思是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语见《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而成语“抱表寝绳”的“表”是指做人的标准。“绳”是指做人的准绳,意谓坐卧不离准则,坐有坐相,卧有卧相,坚持德操。语见《文子·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

四、谈谈“华表”

前文提到,“表”可以指用作标记的木柱,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还有一种特殊功能的“木柱”或者“石柱”,称作“华表”。据网络上一些“百科词典”介绍: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据“百度百科”)

关于华表的源起由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

多数学者则认为,华表是源于尧舜时立下的诽谤木原型,其原始造型可能就是在一根柱上横钉一块木牌,这种诽谤木就是为了便于百姓在上面书写不满情绪、上谏批判朝政而专立的。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讲究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曰“诽谤木”,或简称“谤木”,也叫“华表木”。据古籍《淮南子·主木训》记载:“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据说华表是由一种名为“木锋”的古代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的木柱。

谤木

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华”者“花”也,所以称为“华表”(意谓“花表”),汉代还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后来,华表这种指示道路的木柱,就逐渐演变成为建筑、桥梁、墓地等的装饰性柱表。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洛水)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凤凰,似欲冲天势。”周祖谟注:“华表,所以表识道路者也……古代建筑前路边每有石华表。”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纹饰。北周庾信《燕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唐·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后来,华表逐渐发展成为桥头和墓地等设置的小型装饰建筑品。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梁虹桥两端就画有两对高大的华表,顶端白鹤伫立,神态生动各异。卢沟桥两头也有华表四座,高4.65米,石柱上端横贯着云板,柱顶有莲座圆盘,圆盘上雕有石狮子,庄严秀美,气势非凡。唐高祖李渊献陵和高宗李治乾陵前装饰的石柱华表,雕刻工艺精巧,造型美观。

墓地神道柱华表

明永乐年间建造“承天门”(即今天安门)时建立的两对华表,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现在天安门内外的两对华表,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是以巨大高耸的圆柱为主体,通身塑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行云插入云际。顶端承露盘上的蹲兽,栩栩如生。

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因此顶部至今还保留有图腾形象。现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着一头怪兽,非狮非狗,头望宫外,名为“犼”(读作hǒu),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让它望着宫外,是让它眺望远游的皇帝不要迷山恋水,早作归计,以理朝纲。这种说法本身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天安门内的一对华表名曰“望君出”,是提醒皇帝应该出宫去体察民情。天安门外的一对华表叫“望君归”,是呼唤皇帝应该赶快回宫处理朝政大事。“望君出”和“望君归”的思想意识,倒是与华表最初的“诽谤木”的意思有些相似。

华表在较为雄伟的建筑物前延续下来,既是建筑小品,也是中国封建礼制建筑的附属品,在建筑群体序列仪式的开场白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定调和陪衬作用,这是从局部相对于整体上来感受建筑的符号功能。如果将故宫建筑群比作一篇乐章,那么华表就是这篇乐章的序曲,起到定调的作用。

清·北京圆明园华表,现存北京大学校园

北京大学华表

北京天安门华表

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围绕着天安门共有四根。门外华表柱二,金水桥环之,门内亦华表柱二。而在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看到的天安门前金水桥畔两根对称的华表,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是1950年8月因天安门广场扩建需要把华表和石狮向后(北)挪移了6米。天安门华表的上部有两个圆盘形的柱帽称为“承露盘”,其上雕刻着蹲立的龙头神兽。这样的华表还分布在明十三陵。

沈阳清昭陵(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河北遵化清裕陵(清乾隆帝的陵墓)、河北易县清泰陵(清雍正帝的陵墓)和北京圆明园(后分别移入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院内)等地。其中,天安门、明十三陵和圆明园华表,柱头为神兽;而沈阳清陵柱头则有所变化,为莲花头。

辽宁沈阳清昭陵华表

除了在天安门,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等处我们也可以见到的古代遗留下来的华表之外,大连的星海广场还曾出现过一尊现代建造的华表,而且曾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它竣工于1997年6月30日,据说是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建。后来,大连华表被拆除了,主流媒体均未对此事进行评价,估计是建造者没有读懂《左传》中的一句话“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华表”意为中华的、白色的(汉白玉制)、显要的、皇家御用的表柱,是皇家寓所、陵寝的标志,地方诸侯岂可染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