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刘英钊作品

我的母亲

刘英钊(河北)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总是忙于工作和应酬,以至于到现在强迫自己静下来的时候,拿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了,还是从儿时的记忆来说开吧。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家里很穷,家境一直不好,父亲兄妹五个,父亲排行老三。大伯早年丧妻,留下一双姐妹,二伯参军参加解放战争,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留在了北京成家立业。家里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和没有娶妻叔叔及待嫁的姑姑。那时父亲在外教书,只埋头工作挣钱,很少回家,最多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母亲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出工外,一大家子人冬换棉夏换单,常年的缝补浆洗全靠母亲的一双手,在许多年里,母亲顾及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女,还照顾着这个大家庭上上下下许多人。

其实母亲并不是一个很干练的人,体质不是很好,从她走起路来脚下不实很虚弱的样子就可以看出。一双手经常用白胶布裹了又裹,满是崩裂的口子。母亲总说自己的手皮不好,容易裂。在我印象中母亲常常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脸的汗水,从生产队收工回来,即便这样还是赶紧为我们做饭(虽然是粗茶淡饭),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又忙着喂猪、喂鸡……夜里又要做针线活,母亲夜里很少早早睡下,常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或拆洗被褥或为我们缝补衣服、鞋袜。有时候我半夜里醒来,发现满脸憔悴的母亲竟然劳累过度坐着睡着了……母亲承受了太多劳作的艰辛。由于一生劳作母亲腰腿疼和胃病一直伴着她。忙碌一辈子的母亲,生命不息,辛苦不止。母亲生前以80多岁高龄和父亲一起住在乡下自己单独生活,不需要儿孙们任何人的照料,不但如此还包揽了给二哥一家做饭,好让二哥二嫂安心在外边打工。

母亲的性格很随和,一辈子没有和人红过脸,也没有和别人发生过争执。和邻居们相处的很融洽。都说婆婆和儿媳关系最难相处,但母亲和五个儿媳相处的如母女一般,也许是母亲没有女儿的缘故吧,有时候融洽的让做我们儿子的都有些吃醋。母亲心肠软还信佛,经常做些小善事。相信好人会有好报。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村里的小庙烧香上供,祈求菩萨保佑自家的孩子们都平安健康,这大概是她最大的心愿吧。

母亲很善良。母亲的善良在乡亲们中间是有口碑的。与人相处,从来没想过占别人的丁点儿便宜,总认为吃亏就是“福”。看到别人有难了,总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若被别人伤了,也会很愤怒,却绝对不会去以怨报怨,母亲说若与歹人一般见识,也就跟那歹人差不多了。她一直用自己的善良的言行感染着自己的孩子们。

母亲做事要强也很执着,从不甘人后。有时候近乎追求完美,不管做什么事都认认真真,从不草草了事,敷衍凑合,虽然身体不好,却从不叫苦叫累,即便是身体有些不恙,也不在人前显露,怕家里人为她担忧就坚持硬扛着不吱声(这些都是母亲身体好些以后才告诉我们的)。认准事做起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连为我们弟兄缝补衣服的针脚也整整齐齐,象一件艺术品似的。母亲表现出的坚韧意志和善良的心境是我一生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人都说父母在家就在,而我的理解是父亲是顶梁柱;是一棵树、是一座山。而母亲才是真正的家,是家的温暖;是家的味道,是家的根,是家的概念。多少次在自己最失落、最难过和最绝望的时候,只要回到老家看到母亲,就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心里立刻就踏实下来。有母亲在,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也无论年龄有多大,都觉得自己有个根,有个可以随时归附的安定的家,有幸福的挂念。母亲在,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这个家的核心,都会围着母亲转,假如某一天母亲不在了,这个家无序了、混乱了、空落了。母亲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

2016年1月17日(农历乙未年腊月初八日),患病的母亲不忍再拖累我们,急匆匆地走了,永远离我们而去。在母亲葬礼的几天时间里,恍恍惚惚防佛做梦一般,让人不敢也不愿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那种既虚无而又真实的痛,曾几度让我窒息、让我喘不过气来,没有人能够体会得了当时我心中的那种痛……

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清苦一辈子,仁义一辈子。本是应该生活得更幸福一些,应该得到孩子们更好的孝敬,可就在应该享受的时候了,母亲因病撒手人寰匆匆而去,以至于她走后我几乎没梦到过,每每在坟前祈祷入梦却不得,人都说这是因为她走的无牵挂,也是她一辈子的修行。

其实,我何曾不知道母亲仁义的情怀,母亲一辈子都在替别人着想,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很少有考虑自己的时候。对母亲的牵挂,最有体会的是我们弟兄几人。而最具典型的,也是距今最近的,是在母亲生前牵挂我的一件事,让我至今无法释怀,觉得愧对母亲。

2014年冬季,母亲和父亲搬到城里和我们一起度冬。期间,妻子因公远赴甘肃省张掖市,在某制药企业做技术指导,儿子在部队服役,家里只剩下我和父母亲我们三人一起生活。到了2015年清明节前夕,已经过了供暖季,天气渐渐变得暖和,又到了扫墓祭祖时节。按照以往惯例,母亲和父亲会趁着清明节的时机回乡下老家居住,但这次母亲很早就和我说:“等你姑姑、你叔叔他们烧完清明纸我和你爹俺们还回城里来和你作伴,要不你这里就剩你一个人,下班回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太孤单。孤苦伶仃的家不像家,没有人气,有我和你爹在,好歹给你看着家,你回家还能吃一口热乎饭,你也不会太孤独,等她(指我妻子)回来后我和你爹再回老家”。(写到此处我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我没有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为了不让母亲牵挂我,劝母亲天气暖和了就安心回乡下生活。但母亲这次态度很是坚决、一定要坚持和我作伴。最后还是大嫂和三哥出面极力劝说做工作,母亲才答应清明节回老家后不再返城。

现在想想竟是我最愧对母亲、违背母亲意愿的事情。让我深切的感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痛憾,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我内心感到愧疚、自责、不孝。现在想起来,能够享受80多岁老母亲的爱是多么地幸福,可如今母亲不在了,其悲其痛让我无言以表?“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母亲,却常常任热泪流淌,不能自抑。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窗外风沙遮日、天色蒙蒙,我流着泪写下这些文字,来缅怀我的母亲。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她的离去成了我永恒的伤痛,我时时深深怀念着,期望每晚能在梦中与母亲相见叙旧,可母亲却不眷顾我,让我悲痛无奈……

永远怀念母亲!

二〇二一年五月六日

【作者简介】刘英钊,从十多岁的时候就好看闲书,爱写写画画,多年来一直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在虚度光阴的数年间,也曾断断续续的胡乱涂鸦,写过几篇小文,但终难登大雅之堂。不觉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忽如开窍般豁达,不再做无病之呻吟,也看淡了钱财、名利等身外之物。爱摄影、爱旅游、爱生活。正所谓:不管是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流浪的路上。最欣赏的一句话: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