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打鸣的公鸡

和朋友聊到孩子放假在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每天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喊孩子起床。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己定好作息时间,然后早上自己设好闹钟,该起床就起床。儿子告诉我:“注意,那是别人家的。”好吧!我自己家的还是得每天早上亲切地问候。
        儿子小时候写比喻句:妈妈就像一只公鸡,每天早上准时打鸣喊我起床。这一喊,就喊到了现在。公鸡打鸣音量的变化不太明显。但是,我早上喊儿子起床完全是像给四五岁孩子讲一个故事那么刻板:音量、语气完美地配合着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
       “幺儿,起床了!”声音温柔,如春风拂面。一点反应也没有。
        于是,走到床边,摸摸头发:“幺幺,起床了哟!”捏捏鼻子,拍拍脸蛋。被子动力一下,头左右摆动,试图挣脱抚摸的手。然后继续睡。
      “儿子,起床了!”音量提高了一些,语气有些生硬,手开始捶打着被子,有的时候是用冰冰凉的手去摸摸暖和的脚板,还是没动,但是基本上已经被叫醒了。继续闭着眼睛,假寐。
       不想喊了,走出卧室,过了几分钟,不见动静。又走进去,音量提高:“你起来不?”“嗯!”被子里传出一声含混不清的声音。我走上前去,拍脸,眼睛闭得眨都不眨一下。
“快点不?每天早上都喊喊喊,烦不烦嘛?”被窝里的他依然睡得香。
      “你起不?再不起,我衣架就拿来了哟!”第一回说还蛮有用。后头渐渐演变到需要转身;再接下来需要打开放衣架的柜子门;现在,基本失效,仅仅被窝动动:“嗯嗯,我要起!”
      “要起就快点!搞啥名堂嘛?自己说的是好多时间?你看看现在多少时间啦!”我完美地把音量提高到院子里都能听见,真感觉到血往脑门冒,恨不得一把把他拖起来。
        “晓得啦!晓得啦!”含混不清的声音,被窝里伸出两只手。半天,才把身子往枕头上挪动一点,斜靠在床头:“那我就勉为其难地起嘛!”这才算是完成了任务,我已经真的有些生气了。
         想起我读中学的时候,住在家里。早上五点五十就要起床,六点二十开始早自习。夏天还好,冬天真的是起不来。我娘喊我起床也是喊到怒气冲冲。第二天,她又重复昨天早晨的心路历程。二十多年后,情景完美再现,接力棒交接到我手里了。

生活这条河流,就这么向前流淌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