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3)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4)下;在下位,不援(5)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6)人。

  故君子居易(7)以俟命(8),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9)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10),反求诸其身。”

【注释】
  (1)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2)夷:指东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3)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于。(4)陵:欺侮。(5)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6)尤:抱怨。(7)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易,平安。(8)俟(si)命:等待天命。(9)射:指射箭。(10)正(zheng)鹄(gu):正、鹄:均指箭靶子;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读解】
  素位而行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

  这种安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事实上,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适应和处置后取得的。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回到我们在《大学》读解里面举过的例子,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钱,一个月一两千,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

  这样做值得吗?不值得,这就叫做不守本分,不“知其所止”,这个例子也许举得有点极端,但它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是否“下海”问题时的一个真实报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还可以举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到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

  与“这山望到那山高”密切相关的另一种迷失是不满足自己的职位,总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总是怨天尤人,而不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用耕云先生在其禅学讲话中的说法:这种人没有认识到“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会出故障,就会由松散而解体。所以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也唯有人人都能构成需要,才能形成整体的健全。”其实,耕云先生在这里所说的道理,也正是毛泽东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的情神。只可惜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不能“素其位而行”,安分守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居易以俟命”,而是心存妄想,只知道羡慕,甚至嫉妒别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向上爬,“行险以侥幸”,结果是深深地陷入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烦恼之中,迷失了本性。

  凡有奢望,必生烦恼。

  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吧——这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0)

相关推荐

  • 语音版《中庸》赏析(13)君子素其位而行

    <中庸>赏析(13)君子素其位而行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中庸>第十四章,集中论述君子素位而行的问题.全文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 不比较,不羡慕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福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中庸 所以君子能随遇而安,素位而行事.如果生而富贵,就做富人该做的事:生于贫贱, ...

  • 《孙膑兵法》行篡全文,翻译赏析

    本篇论述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战争中为统治者尽力.篇中有"篡贤取良"语,故以"行篡"为篇名. 行篡(1)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2).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 ...

  • 《中庸》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 ...

  • 《中庸》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1)!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2)大哉!礼仪(3)三百,威仪(4)三千.待其人(5)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6),至道不凝焉(7).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8),致广大而 ...

  • 《中庸》从一个方面下功夫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2),形则著(3),著则明(4),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5).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 (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 ...

  • 《中庸》至诚可参天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2):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3). [注释] (1)尽其性: ...

  • 《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 ...

  • 《中庸》牢牢抓住不要放弃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 [注释] (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 ...

  • 《中庸》最高的道德标准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 [注释] ①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 ...

  • 《黄帝四经》十大经篇.行守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天有恒干,地有恒常.与民共事,与神同□.骄洫(溢)好争,阴谋不羊(祥),刑于雄节,危于死亡.夺之而无予,其国乃必遂亡,近则将之,远则行之,逆节梦(萌)生,其谁骨可当之.天亚(恶)高,地亚(恶)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