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似玉”的老聂

文:曾钰  冯璐茜  聂传安


老师容易成为孩子们的写作对象。对于有些老师,一些孩子的文笔放不开,显得拘谨;对于聂老师,许多娃却可以极尽写作之能事,能把老聂写得朝男暮女,面目全非,目不忍睹。

我们先看一班曾钰小丫头的一篇,她文章的题目是《趣》。

这次,老聂终于开始讲《春》了。(《春》是七年级课本的第一课。如果没有记错,此文开学一个多月后才开讲,所以曾钰同学才用“终于”一词——再不讲,黄花菜都凉了)

虽然这堂课多了一群“吃瓜群众”——听课老师,但老聂仍不失幽默,常常逗得全班哄堂大笑。(这写得老聂像个“人来疯”似的……)

老聂讲到了偷偷钻出地的小草:“偷偷的,偷偷的,偷偷的……好玩儿吗?好玩儿!”这句话给我了一个词:可爱。可当时的朱自清都35岁了,这句话一瞅就知道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写的,而朱自清正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于是乎,他的作文自然像调皮的小草一样好玩。(人有童心,文自然就有童心)

去年《狮子王》上映的时候,我邀请我姨婆一起去看。她看了一会预告,叹了口气说:“这是儿童片啊!”我说:“可以说算,也可以说不算。”她满脸伤心地说:“那我还是别看了,我老啦,你们年轻人的片子不想看喽。”于是姨婆再也没看到逼真的动物们边跳边唱歌的场景了。(为了突出老聂有童心,不惜拿姨婆当反衬,曾钰也不怕影响家庭和谐么?)

而聂老师可以说是“不朽木丛”中的典范:和年轻的老师一起打篮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开玩笑,对句子的理解总带着童心,真是一块“不朽木”。(“老朽”,成了“老不朽”)

有些人,他年纪虽轻,但他的心已经老了。(此句莫非是在说姨婆?)

有些人,他年纪虽老,但他依然有颗不老的心。(此句莫不是说老聂?)

活着,就是要热爱;活着,就是要有无尽的好奇。(总结得好)

这样的活着,才有趣。(由具体的人事,推及普遍,这就是主题的深化)

曾钰文章巧用对比,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曾钰文章善于概括,让文章的主题摆脱了具体的一个人而延及一种现象,使得文章更有力量,更有深度。

我们再看二班冯璐茜同学的文章,她的题目就是那个颇吸引人眼球的《如花似玉的老聂》。

老聂说:“'花枝招展’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应该是的吧?)

我说:“老聂,您好像把自己忘了吧?”(这孩子调皮)

周四一节作文课,桌上,书、笔、素材本。(关注点在“素材本”上)

下课时,素材本上有这样一句话:老聂讲作文时托着下巴,好似一个“林妹妹”。(上课的及时记录,记的内容有些出人意料)

违和,违和!(我也感觉是)

阳刚的老聂怎能和娇柔的“林妹妹” 放在一起呢?这也太违和了吧?(这个排列组合应该给个差评)

“划掉、划掉,这也太奇葩了。”(说出了老师的心里话)

回想一下,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究因)

上课时,老聂一手托下巴,一手持话筒,着衬衣,站于讲台之上。林黛玉,一手扶栏杆,兰花指托住下马,一手持蒲扇,束长裙,立于阁楼窗旁。风托起她的长发,她望着远方,微微皱眉。(两相观照,造型似乎有些像。不过让林姑娘拿着蒲扇,是不是也有点违和呀)

嘿!别说,还真有几分相像。(你就乱想吧……)

在讲《春》一课时,老聂望向东方,眼睛瞪的大大的,还闪着小星星,学着课文里的样子,东风来时(并没有),欢快的拍起了小手。这一举动使我们下面的学生笑的前仰后翻。(终于与上篇有点联系了)

老聂象个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拍着手。(纯属虚构)

“嘿!这么一回想,这句话也没错啊!写进周记里吧!”(照应前面的“奇葩”话。另外,这一素材也由素材本进了周记本)

花枝招展的老聂,如花似玉的老聂……嗯,不错!(看璐茜那沉醉样儿……)

璐茜文章如水般自然流畅,摇曳灵动。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她写此文时完全沉醉于文章所设置的情境中,不时地神思、微笑、得意甚至大笑。那种入神状态的确很美!

为人师者,要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也要能得到学生的喜爱。

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