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关于日记的日记】◆苏法锋

作者简介
苏法锋,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供职于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有文学作品散见于《鲁西诗人》《文学月报》《长江诗歌》《东昌月刊》《聊城晚报》等期刊杂志。
关于日记的日记

(一)2021年5月23日

今天周末,下午理完发,沿着东关街就去了古城。进古城不远,就发现了我常淘书的那个书摊又出摊了,在这里停了下来。

主人见是老顾客来了,与我自然而热情地打着招呼。我从书摊的外围转到内围——也就是主人所在的一侧,发现了摊上摆着几本旧日记本,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是有记录内容的。以前,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别处,我没注意过旧日记,也从未想看——更未想收藏过。今日突然来了兴致,翻看了起来,想通过日记更多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样子。

主人见我翻阅日记类的东西,就说:“有很多人愿意收藏日记本,有喜欢不写东西的,有喜欢里面写东西的。”我翻阅着,看到日记本的形式都留着时代的印记,有的中间插印着毛泽东诗词,更多的插印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内容。我脑海里浮现着那些鲜明的时代印记,又想起在自己的少年时代,有本精装的日记本是个很骄傲的事情。

我发现了一本一名战士在部队写的日记,从侧面看到了原主人的名字(主人姓申)。

初见,便被里面劲秀的字体吸引了。继续翻看,发现更多惊喜,主人在记录时还插画了一些简笔画,简洁而生动。最让我欢欣鼓舞的是主人记录的东西积极向上,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弥足珍贵,至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翻阅着,我心中一直浮现着“最可爱的人——战士”的身影——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新时期祖国的边疆,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在祖国每个最危难的时刻和每个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无处不在。从少年起,我就对军人充满了敬仰之情。

翻阅着,又偶尔会想,这么优秀的日记怎么会流落民间呢?是主人不下心把它弄丢还是其他?这本日记能否回到它的主人或主人的亲人手中?

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毫不犹豫地收藏下这本战士的日记和另一本没有署名的也是战士的日记。

(二)2021年5月24日

我收藏的当年的年轻战士——而今的申先生的日记放在了餐桌上,在一起的还有我经常阅读和正在阅读的两本书。

晚饭后,坐在餐桌旁,不禁又翻看起这本日记。突然想,日记的原主人就是我们地区的(通过里面记录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日记能不能重回原主人手中?是不是更应该回到原主人那里?很快,就有了答案——这本日记更应回到原主人那里,如果找不到,我再收藏。

申姓人士在我们地区是不多的,我马上想到一个朋友姓申,便微信联系了她。

我:“前几日从地摊上收藏了一个申姓同志的当兵时期的日志(1978年12月-1982年),这个同志就是我们地区的,记录的内容挺好的,不知你是否认识或知道这个人。你若不认识,有机会时问问家中老人或其他人。若有缘,把这本日记交给其本人或他的家人。”告诉了朋友日记主人的名字,并发了一些日记截图过去。

朋友:“苏老师这么有心!”但是她并不认识这个人。朋友表示晚会儿问问家中老人,看能不能有线索。

我:“日记的主人值得尊敬,值得学习,我就收藏了。这也是你们申氏家族的骄傲。”

朋友:“是的,字写得好,画画的水平也很高!主要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是我们最该学习的。”

我:“英雄所见略同,哈哈。对,就是要继承老一辈身上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乐观精神。”

朋友:“确实给我们申姓人争光!我老家是冠县的,后来听说这边闫寺办事处一个村有姓申的。希望这位老人家身体健康,一切安好,如果有机会可以和你一起拜访这位老人。他现在应该和我们的父辈差不多吧。”

朋友:“你多少钱买的这本日记呀?”

我:“找到主人,免费送予就是。”

朋友:“你有淘旧东西或淘书的习惯,希望能找到更多心仪的东西。”

我:“这是我第一次收藏旧日记,真心感觉挺好的。”

朋友:“向你学习。再联系,希望早日得到日志主人的消息。”

(三)2021年5月25日

上午,我刚到单位,就收到了朋友的消息。

朋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找到那本日记的主人了(三个笑脸的表情)。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那个名字,出来了几个,我就把电话记下来想挨个拨通试一试,结果第一个就是他本人!他说当时卖旧书的时候都收拾出去了,没注意到日记。”朋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没想到会找到的这么快,自然也是惊喜。更没想到朋友会用这种方式找到一个陌生人,真是佩服。赶紧问:“他是哪里的呀?”

朋友告诉了我申先生的单位(退休后的兼职),仍在我们所在的城市,并给我发来他的联系电话。

朋友:“咱们把这个日记当成很荣耀的事,可是这个老人家结果给收拾卖掉了。”

我:“就是呢,我得问问他怎么那么不珍惜。”

朋友开玩笑说:“说明你收藏的东西有待提高(品位和价值)。”

我:“你言之有理,我争取进步,哈哈。”

接着告诉朋友,我抽空与申先生联系,并随时告诉她进展情况。

晚饭后,有了空闲,我拨通了申先生的电话,报过姓名和拨打原因,可以听出对方继而十分高兴的声音。因为有朋友之前给他打的电话,已经知道了我收藏日记的事情,所以他并不感觉突兀。

在电话里,先互相加深了一下认识,说了一些单位及地址等情况。

我把收藏的经过告诉了他,他说:“搬过几次家,日记可能被孩子或自己夹在旧书中不小心给处理掉了。”

我翻阅着日记,随意地说了日记中的几个情境,他在电话那端高兴地回忆着在部队的一些经历和生活。

我说插图画的很好,申先生又说起了参军前在学校就是经常出黑板报,有点基础。还说了他的学习经历。

最后,我说日后把日记送予他,申先生连声感谢。

然后,我又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我的那位朋友。

我:“我联系了申先生,改天把日记送予他。他在电话中也表示了对你的感谢。”

朋友:“跟我没啥关系,你的一个善举让申先生很高兴。”

我:“当然也要感谢你了。若不是你,真不知道把日记送予谁呢。”

朋友:“人多力量大。你的善举也影响着我呀,跟着优秀的人我也会进步。”朋友谦虚,说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我们互相学习。我先把日记内容扫描下来存到电脑中,再把日记本送予申先生。”

(四)2021年5月29日

今日周末,午休醒来,下午正好空闲,就准备去送日记给申先生。

出发前,先拨通了申先生的电话。他正在单位,听说我去送日记,忙说抽空找我取就可以。我说,我送去吧,然后再交流日记里的一些东西。

开车一会儿就到了申先生的办公地点。见到申先生,一个清瘦而亲切的面孔,六十二三岁的样子,落座后,二人毫无违和感地聊了起来。

首先聊起了日记的丢失,今日失而复得,申先生自然很是高兴。我谈到这也有客观原因,原来的居住条件紧张,空间狭小,都是尽量处理掉一些无用看似无用的物件,以此扩容居住空间。申先生又说起了丢失的毛主席纪念章、诗抄等一些珍贵的东西,到后来想一想,很多都是应该认真保存下来的,应该珍惜的,丢失得有些遗憾。这一点,我们颇有同感。

我们一生中,从生存到生活,弄丢了多少东西,弄丢了多少机会,弄丢了多少人?每个人早懂一些且行且珍惜多好。

接着聊起了申先生的部队生涯。在蓬莱的山区,先在连队呆了一年左右,因有写作和绘画的特长,后被调到团部宣传队,具体在电影放映队,后来入党——复员——在地方工作。

我们又聊到曾经的、现在的学习经历、生活等等。

交流了许多,突然想起今天周末,大办公室中只有他一人,便问今天怎么还上班。申先生告知是赶来加个班,整理一些标书。申先生的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畏老的精神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考虑申先生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我起身告辞。申先生一再邀请晚上一起吃顿饭,我婉言谢绝,并说以后会有机会再见的。

我回来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位朋友,朋友也非常高兴的。

(五)附录并随感

下面节选申先生日记中的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楷体字部分为日记内容)。

日记本是主人当兵前他的朋友赠予的,在扉页写着朋友的赠词。赠亲密战友XX(根据申先生的意见,此处隐去了他的名字)参军留念,赠诗一首:冬去迎春来,双花相迎开。友谊深似海,盛开情谊赛(更深更好之意)。祝你在新的征途中,为祖国做出优异成绩。(1978年12月12日)

赠词中,充满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更有“为祖国做出优异成绩”的家国大情怀,这种情怀是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代都应所怀所思——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我们应该铭记,国富家才兴,国强民才幸,没有祖国的富强何来我们民众的安康。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努力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为自己的虚度、无为而后悔和惭愧。

第一页记录下了作者的部队番号——蓬莱54939部队77分队。

1978年12月20日(星期三)

今天早饭后,下着小雪,我们新兵冒着严寒和北风,在操场上第一次进行了基本训练,同志们都很认真。我认为这是锻炼的好机会,能磨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勇气,使自己成为一个钢铁战士。下午根据团部指示,到团部进行了体格复查,回来后又学习了一首歌。

1978年12月21日(星期四)

早操,吃饭后,我和刘忠魁同志在二班长的带领下写了一上午黑板报(决心书和老战士的致友书),没有参加训练。下午,继续写黑板报,完后便去跟随训练。今天的工作很有意义,我认为能为部队做一点自己能做的工作是很幸福的。今后,我决心尽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党多做工作,多出力,使自己在干中学、学中干,做一名毛主席的好战士。

1979年1月1日(星期一)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以新的战斗姿态跨入了战斗的1979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向四化(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为我军的两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1979年1月4日(星期四)

今天我们一天的训练,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都严。我们认为成绩不错,这大概是干部们通过学八连后的一个突进吧。从今天的人人腰酸腿痛来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只有这样下去,才能大见成效,做出成绩,就应练兵有方,严师出高徒嘛。

简短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志坚强的战士的身影,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1979年1月18日(星期四)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和今天的教育,更使我明确了我们参军的意义,深知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军人的神圣职责,认清了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我们虽然不能参加选调任务,但我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目前,有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我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不惧虎狼在前。我们以高昂的战斗姿态,时刻准备着。如果侵略者胆敢侵犯,我们只听党的一声令下,誓把来犯之敌全部灭亡。使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美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赫然映在我们眼前。先辈为我们祖国的强盛流过多少鲜血,忍过多少屈辱,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先烈奋战御侮,让世界列强不敢小觑中国!不能忘记科学家们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创造出一个个惊世之举!不能忘记每条战线上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众志成城,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应珍惜美好的今天,努力工作、学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1979年1月20日(星期六)

我们进一步掀起练兵热潮,把对敌对势力的满腔仇恨化作巨大力量。刀枪凝结仇敌恨,同仇敌忾杀豺狼。苦练杀敌本领,让我们社会主义铁打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豪情壮志,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

1979年1月23日(星期二)

今天上午,我们到团里开了欢送赴昆明前线的老同志(老兵)大会,会上被选调的同志、留下的同志和团政委发了言。通过会议,我心情激动,我也好想到前线狠狠地打击侵略者。他们即将奔赴前线,保卫祖国的西南大门,这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严正。如果能让我们新兵去,我一定舍掉一切,坚决赴前,亲自杀豺狼,才真的解恨。为受难者报仇,为我们祖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而英勇斗争,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最伟大的共产主义壮丽事业。

在这里,我看到了战士们最美丽的青春,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也应该深记,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应努力感恩这个时代,感恩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感恩周围的每一个值得感恩的人!

1979年2月22日(星期四)

今天,我们新兵之中有十四名同志根据工作需要离开连队,去了别的单位。同时,我也根据连队安排到了炮班。我决心走到哪里就在那里干好,革命需要是第一需要。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像雷锋同志那样,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多么可爱的战士,并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觉悟。

1979年3月17日(星期六)

素描黑板报学习今天结束了,以后就要进行幻灯的学习。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知识。虽是关键时刻没能瞪起眼(没能瞪起眼即发挥不好的意思),也有些客观原因。我深感肚里确实装进不少东西,但表现力太差了,总是力不从心。看来手上的功夫还不到,必须在今后的练习以及在实际中努力摸索探讨。

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爱反思、爱学习的战士!

1979年4月2日(星期一)

根据上级指示,我们连来到了林格庄,在海边准备打靶。这对我们新兵是第一次,如何搞好这次实弹打靶,需要我们全连同志的不懈努力,来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集体主义观念时刻装在胸中。

1979年4月13日(星期五)

鼓干劲、乘东风,争取再创新水平。今后将迎来第二次实弹射击,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的新课题。所以必须以刻苦的劲头搞好射击预习,更上一层楼。

1979年7月12日(星期四)

麦收到来了,为支援生产、搞好“三夏”,上级发出了通知,今天我们连开始到于家沟参加麦收。割麦中,同志们热情很高、干劲儿很大,不怕苦、不叫累,不顾酷暑炎热,干得很好。

上午支农回来,吃过午饭后,大伙休息了。四班战士张其喜同志因有病没能去参加割麦,他为了下午的割麦,为了同志们多休息一会儿,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同志们一把又一把地磨好镰刀。他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作者记录着劳动,记录着(更可以说是收藏下)战友的好品质。我们又看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影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记下这些美好的东西。(传统的麦收就如一场田间恶战,需要着超能的体力和坚强的意志。)

1982年9月30日(星期四)

今天我是无比激动和兴奋地参加了政治处支部会。会上,我读了自己的入党志愿书。领导们对我的成绩做了肯定,也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希望。我的志愿得到一致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同志们的帮助使我有了较大进步,我感谢支部,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怀、信任和帮助,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作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感觉无比光荣和神圣,心中也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

备注:文中插图均来自于日记封面和日记截图。

结尾语:感谢申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时代更加明亮,感谢我朋友的热心帮助让我们周围更多了一份正能量。

(0)

相关推荐

  • 走进防空利剑的十二时辰!

    十二个时辰,九十六刻钟 日升月落,昼夜相替 不同战位,书写同样奉献 分秒之间,镂刻奋斗青春 今天,一起去看看 第71集团军某旅驻训官兵 "十二时辰"的风采 子时-又称子夜 23:0 ...

  • 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宁中学子回王师的信(2)

    编者按   宁中1999届毕业生,现任职于鄞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王师,响应国家号召,千里驰援武汉抗疫,于工作之余写了10多篇"待到疫情散去我们再相聚"系列抗疫日记,这 ...

  •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刘海洋211高地战斗日记(二)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刘海洋211高地战斗日记(二) 2015年10月刘海洋与战斗英雄韦昌进和胡国桥.张庆秋.马兴等战友参观老部队军史馆,回忆当年211高地战斗经历 在"国善-老山战友走老山&qu ...

  • 我们奋斗过 又忘记 一一青藏线上的故事(十一)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轻松关注 青藏线老兵之家 微信号:qzxlbzj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quo ...

  • 山东作家‖【老妈•亲人•《好逑传》】◆苏法锋

    作者简介 苏法锋,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供职于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有文学作品散见于<鲁西诗人>.<文学月报>.<长江诗歌>.<齐鲁文学>.< ...

  • 山东聊城∣苏法锋:杂诗四首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杂诗四首 苏法锋 湖畔轻语 翠柳轻摆水微波, 蛙虫间鸣清风过. 几许幻影入浮梦, 斜卧沿石对灯火. 东坡颂 落笔超逸绝凡尘, 无工无巧流率真. 声啸雨林天地阔, 一片磊落照古 ...

  • 山东聊城∣苏法锋:六月的光

    六月的光 --上海交通大学时光随想 苏法锋 六月的光 注入火热的梦想 映在思源湖   透过  图书馆静谧的窗 六月的光 闪烁着灵动的音符 拨动青春的心弦  和起一曲   不舍昼夜的  澎湃乐章   六 ...

  • 山东作家‖【追思奶奶】◆苏凤霞

    作者简介 苏凤霞,山东省聊城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喜欢读书.运动.音乐. 追思奶奶 奶奶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每次回忆起奶奶,心中总是深深的不舍,还有一种被撕扯的痛. 奶奶是我童年最重要的陪伴.儿时,爸爸去学 ...

  • 山东作家‖【致主子的一封信】◆苏兆会

    作者简介 苏兆会,山东省鄄城县人,网络文学签约作家.自幼爱写爱画,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奖,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全国诗歌散文获奖作品选集& ...

  • 看谁都不服的诺奖作家纪德读书日记,重读这本名作却“钦佩到难以承受”|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阅读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内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在1889至1927年间,留下了大量读书心得,通过短小精炼的麻辣点评,读者可以窥见他广 ...

  • 山东作家‖【父亲的梦想】◆吕方平

    作者简介 吕方平,男,1971年出生.济南市莱芜区汶源学校教师.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养花.     父亲的梦想 女儿考研成功上岸.在获悉被深圳大学"拟录取"后,我让她立刻电话告知 ...

  • 山东作家‖【春雨】◆唐永亮

    作者简介 唐永亮,日照市遨游车件有限公司.普通打工族,文学爱好者.热爱工作和阅读,在<黄海晨刊><作家地带><易稿><日照小小说><渔舟唱晚> ...

  • 山东作家‖【那棵垂柳】◆路明

    作者简介 路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90后文学爱好者,章丘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摄影,喜欢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来记录生活.诉说情感.热爱生活,写下的是文字,记录的则是人生.  那棵垂柳   春风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