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柏四子满门忠烈,沉淀一个世纪的苗族英雄血泪史
杨光柏四子满门忠烈
文|杨进文(苗族)
休假在家翻看《杨氏族谱》,寻找我的直系一脉祖先的概况。仔细一看,居然发现一段鲜为人知的血泪史记载在家谱中。
曾祖父杨光柏,原名崇柏,字冀卿,生于光绪十年(公元1885年),娶妻肖氏(花桥王家冲人),生四子,分别取名为:宗朝、宗干、宗乾、宗瀚。长子宗朝便是我的祖父,祖父四兄弟可谓是“精忠报国满门红”!
我之前曾在《城步县志》第十九篇军事中的第四章《兵役》第二节抽丁中看过如下内容: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国民政府发布《征兵法》,实行征兵制。采取适龄壮丁抽签法,两丁抽一、三丁抽两,以抽签的方式来确定应征顺序,俗称“抽壮丁”。在“抽壮丁”过程中,官方采取强硬措施围捕,将壮丁捆绑送到军营,所谓的“抽壮丁”实际上是“抓壮丁”。
从1940年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借抗日之名,以前线兵源不足为幌子,大肆在湘桂边界的乡、保里抓壮丁。那年冬天,在当地肖保长手里的那份“抽壮丁”的花名册上杨光柏家就有其中两个儿子的名字:杨宗乾、杨宗瀚。一双兄弟一起应征入伍,同上战场打日本鬼子。
兄弟俩一直抱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信念在战场上英勇抗敌,与他俩一起入伍侥幸活下来的战友后来回忆说:“宗乾兄弟俩是在1942年参加长沙保卫战时候不幸牺牲的,当时战斗激烈,我方官兵堪称九死一生,敌方伤亡是我方的三倍,所以算起来还是我方胜利。”
杨宗乾和杨宗瀚二人年纪轻轻就因抗战而牺牲,永别了亲人。因二人入伍前均未成家,所以未曾有子嗣。
当时的《征兵法》虽然写有“平等、平均、平允”三平原则,但是实施过程中难免有营私舞弊、滥竽充数的事情发生。1942年秋,肖保长苦于手头没有壮丁往上报数,便将“歪主意”打到杨宗朝身上。杨宗朝生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38周岁,早已超龄。当时县里有征兵比赛,肖保长为了凑够人数立功领赏,派手下的人跑去杨宗朝家强行剃了胡须和头发,冒充年轻的“壮丁”送去了大部队上阵抗日。
杨宗朝身材魁梧,力气惊人。被“抓壮丁”前因没文化靠给当地的地主“挑脚担”谋生。据说入伍后被安排当“脚夫”,跟随大部队后勤挑炊具。他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很多年后,经我父亲(杨宗朝的儿子)多方面了解与证实才得知——杨宗朝入伍不久便在新化的洋溪狙击战中不幸阵亡,魂落异乡。
老二杨宗干算是家中的“幸运儿”,成功得躲过“抽壮丁”的劫难。他生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娶妻漆氏。夫妻俩你勤我俭,1942年生下长子杨敦贵,1954年生下次子杨敦华。解放后,杨宗干两口子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积极参加互助组,出集体工。在生产队中,他种田是数一数二的“好把式”,手脚利索,干活快,主要是爱干净。据老一辈的回忆,他每次都会穿白色的衬衣去田里坝田径,干活的过程中能成功避开污水不溅到身上一滴点。因为周身干净利落,周围的人都私下喊他“干书生”!
1959年,杨宗干夫妇将长子送去当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杨宗干见自己身强力壮,又主动向大队及人民公社领导请求参加修建金紫水库。1960年2月7日凌晨2点,水库工地突然失火,烧毁工棚二十六间。杨宗干虽然被人成功救出,但整个人烧得面目全非,气若游丝。在送去邵阳大医院救治的途中就断气了,享年54岁。
以上便是杨光柏四个优秀儿子的故事,杨宗朝、杨宗乾、杨宗瀚抗战的英勇事迹载入了族谱,杨宗干遭遇的那次“金紫水库工地失火事件”记入了《城步县志》。作为抗战烈士的后代,我为拥有这样英雄祖辈而自豪!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的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