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2(3)
12.12腹中胀满而痛,时时上下,痛气上则吐,痛气下则利,脉濡而涩者,理中汤主之。
解释:中焦虚寒,所以胀满,吐利,用理中汤。
12.13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解释:吐利有虚实,虚寒一般用理中汤,实热用黄连、黄芩清热消炎,葛根“逆流挽舟”,把掉下去的热气提上来止利。
12.14霍乱,转筋,必先其时已有寒邪流于筋间,伤其荣气,随证而发,脉当濡弱,反见弦急厥逆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解释:抽筋有几种原因,一般是血虚、湿气重或有寒气。本条属于虚寒,吐利加上抽筋用理中加附子汤治疗。
12.15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泽泻一两六铢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将息如法。
理中丸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可益至三四丸。
解释:吐利以后的善后方法,如果有外感的头痛、发热、身体疼痛、口渴想喝水,可以用五苓散通水路。如果仍然是以寒证为主,不想喝水,用理中汤暖中焦,补足正气。
理中丸加减法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解释:这里的白术用法让人有点混乱,稍做一个分析。肾气动,有奔豚的要加桂枝或者肉桂补命门火,这个可以理解,白术会把药性拉到中焦,会有影响,所以不用白术。
呕吐篇的时候,学过要用白术,比如苓桂术甘汤,因为是慢性的呕吐,已经形成一个痰饮体质,需要白术来帮助吸收,改善体质;本方的吐比较偏于急性吐,是有水毒、废水一类,用生姜来去水毒、止吐,所以不用白术。
下利过多,还是在中焦虚寒的框架下说的,所以用白术补强中焦。
心悸加茯苓这个可以理解,基本用法。
口渴想喝水,在中焦虚寒的框架下的话还是要加白术帮忙吸水,运化,止渴。
肚子疼一般用法是芍药松平滑肌,但是本方用人参,说明是吐泻导致津液缺失的肚子绞痛。
寒证加干姜也可以理解。
肚子满去白术用附子,可以想到这种腹满是类似于通脉四逆汤、四逆汤证的腹满,是虚寒导致的腹部无力的胀满。
最后吃完药以后喝热粥盖被子就好像是桂枝汤的用法一样,可以看出太阴病的治疗思路和太阳病还是相通的,从内开到外,热粥和盖被子对通营卫是有帮助的。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