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从文”四误读

《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此变化就是常说的“弃医从文”。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对此语做过解释:“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以为“从文”就是写作,即鲁迅先生离开仙台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写作。近看曹聚仁先生的《鲁迅评传》及《鲁迅年谱》,才知并非如此。曹氏之书据说是研究鲁迅先生的最权威著作,现根据曹书将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后至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前主要从事的活动简列如下:

1.1906年3月(26岁)离开仙台回东京,4月,所译《地底旅行记》出版(凡尔纳原著);

2.1906年5月,所编的《中国矿产志》、《中国矿产全图》出版(与文艺无关);

3.1907年欲办杂志《新生》,但因经费、人力问题而搁浅;

4.1909年,与周作文合译《域外小说集》(两册)出版,“销数都很坏,在东京只销了二十部,在上海也差不多。”

5.1909年6月归国,在杭州任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6.1910年上半年任教杭州两级师范,九月间,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那时,他正在研究植物学”;

7.1911年上半年,仍任绍兴中学教员,冬天,试写第一篇小说《怀旧》,意在讽刺当时的革命;

8.1912年1月,任南京教育部部员,2月,完成《古小说钩沉》,6、7月间,在北京连续讲演《美术略论》,八月后,编纂谢承的《后汉书》,并开始抄录《唐宋传奇集》;

9.1913年,刊行《会稽郡故书杂集》,计有八种。

10.1913年8-10月间,翻译了上野阳一所著的《艺术鉴赏之教育》、《社会教育与趣味儿童之好奇心》,刊在教育部日报上;

11.1914年开始看佛经;

12.1915年(35岁),1月,翻刻《百喻经》成书,后主要钞古碑;

13.1916年,无;

14.1917年,看旧书,拓碑;

15.1918年4月,《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

综上所录,鲁迅离开仙台后至发表《狂人日记》时其间12年余,所做的主要与“文艺”相关之事,其一办杂志(未出而夭折);其二翻译一些外国作品(其翻译风格为人所不喜,故译著未能流行);其三从事一些学术研究,但此类研究多是古时文化的补救与延续,并非“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于是我想,鲁迅先生的自尊心与爱国情感受在仙台受到极度伤害,于是决定“弃医”,立志“从文”,其意志之坚、决心之强使人心悚,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到他告别仙台之后就会在文艺界中纵横驰骋,以自己的雄健文笔来解决医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是为什么,在漫长的12年中,鲁迅先生只有某些并没有影响力的译著出来,而并无一部“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的文艺作品出现(《怀旧》基本无声)?而即使是《狂人日记》的写作,也是钱玄同所敦促,“终于答应替他们做文章”,并非自己主动出击。

由是我想,我们或许对“弃医从文”存在了误读。

第一,我们误解了“从文”的含义。一般的感觉,“从文”是指从事写作,甚至特指文学创作,而鲁迅先生弃医之后的12年真正的创作极少。

第二,我们夸大了“弃医从文”时转折的力度。在课文中,似乎力度极强,令人心紧,但后来的淡淡移靠告诉我们,当时的愤然或许也有心血来潮的影子;

第三,我们夸大了从“弃医”到“从文”的速度。虽说“提倡文艺”并非仅是写小说,但鲁迅这十二年中所为,与“提倡文艺”相关者仍太少,我们还很难得知,如果没有朋友钱玄同的“敦促”,先生是不是还在“钞古碑”。

第四,我们忽视了生存环境对于行为的影响。在仙台,当自尊与爱国情感受到严重刺激之时,先生义愤填膺,断然决定“弃医从文”;但回国后一则少了心灵的刺激,二则又为应对生活中诸多问题,先生又显得淡然与静穆,两个形象之别远矣。而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的“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一句中的“那时以为”四字,就可以明显读出那时与现在的想法或许存在有不同。

人的际遇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行为自然受制于生存的环境。但不管怎么样,课文里的那个“爱国青年”的形象在我心中永远熠熠生辉。

(0)

相关推荐

  • 一个被鲁迅崇拜的狂人,画出最“色”日本

    一个被鲁迅崇拜的狂人,画出最“色”日本

  • 在仙台读鲁迅【最终话】·后仙台时代

    仙台的惜别 1906年初,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学习进入了第二年下半学期.班长铃木逸太郎发现"鲁迅这时开始讨厌学医学,对于上课的热情明显变低,记笔记.整理笔记的心情也渐渐没有了,临近三月的时候,他 ...

  • 老舍与鲁迅的隔空交谊

    熟悉现代文学史的人,时常会把老舍与鲁迅二人相提并论.他们在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上,同被誉为"最彻底坚持国民性探索与批评的作家".传统的现代文学六大家的提法,在前几年经由专家和读者投票重 ...

  • 鲁迅回忆日本留学往事,与恩师藤野的说法不一致,究竟谁在说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犹记得中学课本上印象最深刻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藤野先生>,不同于其他那些,令"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文字,<藤野先 ...

  • 【灵璧杂谈】欣雅眼中的“狂人”

    重读<狂人日记> 文/欣雅 在多大年纪时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不记得了,甚至内容说了什么,也无从记起.今日整理书籍翻出不久前友人送的旧书,其中一本就是鲁迅先生的文集.听说 ...

  • 历史是谁人创造的:谈谈教员先生的史观

    什么样的历史观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持何种历史观?应该如何解读教员先生思想中的史观? 这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就此深入地讨论一下. 其实这些问题原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都是教员先生闹的,把人给弄糊涂了. ...

  • 鲁迅先生的字,真是有味……

    今日在朋友圈偶见鲁迅先生的字,是一段手稿摘录,那字似不经意而写,因为作者首先考虑的当然是文字内容,而非书法,但细细品味,却又是十分严谨,颇有古意,格调很高: 鲁迅先生的字,过去见过不少,书艺咀华也专门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四:鲁迅2

    中国现代文学之四:鲁迅2 1926年8 月,鲁迅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写完了散文<朝花夕拾>,编定了<汉文学史纲要>前十篇,并和青年们合作出版了文学刊物.他的<写在〈坟〉后 ...

  • 观后闲聊:别样的鲁迅

                         别样的鲁迅                                             鲁人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开年 ...

  • 七大“弃医从文”的文豪,中国占了几近一半

    <文学家的存在意义> 尘世间大大小小的野兽们有充分的余暇去自相残杀,或者去经验那茫然而不是真实的实存, 作家和艺术家为他们创造善与美, 是为了把人类从兽性中拯救出来. 是我们,使这棵树和那 ...

  • 杭师大学生欲弃医从文以文言文自荐,虚词太多,我来给他润色润色

    近现代有许多弃医从文者,其中不乏一些大文豪,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郭沫若.冰心.郁达夫等,"医者治身,文者治心",大凡弃医从文的人,都怀有"兼济天下"的大志.但是 ...

  • 【文论长廓】鲁迅弃医从文的心理诠释 | 孙德喜

    在鲁迅的一生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事莫过于弃医从文.因而,对于这个伟大的转折的探讨和研究,理所当然历来受到鲁迅研究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和重视.而人们探讨最多的大约有两点:一是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时就与同学 ...

  • [132]伤医事件想到了弃医从文的大家

    惊悉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界知名专家学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陈仲伟主任惨遭伤害,全国广大口腔工作者无不感到震惊与痛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官方消息:5月5日下午17时20分许,刚刚办完退休手续的我院口腔科主 ...

  • 六层楼:“产科吴彦祖”弃医从文?

    问诊.问答两不误 从研究生到刚毕业的那几年里,六层楼曾毫无悬念地过了一段妇产科大夫的生活,如他所说:"同学要么考博,要么找一家三甲医院工作."这就是一名医学生再常规不过的人生规划. ...

  • 四叠汉字误读

    2021-05-05 11:40:35

  • 误读与悟读:《文心雕龙》书名英译研究

    本文为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心雕龙>在北美的译介与传播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号:2017SJB1073).扬州大学2017年学术学位研究生科 ...

  • 专访 | 马克力文:揭下误读标签,让世界看见真实中国

    美国人马克力文(Mark Levine),自2005年来到中国,他作为一名音乐人.作家.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美籍专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名音乐人,他用美国乡村音乐讲述中国故事,迄今已创作 ...

  • 凡人说税:四句话记住30号公告,让误读离咱远点

    8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2017年第30号公告,简化.优化了关于跨境应税行为免税备案.其他个人委托出租房产代开发票等四个事项办理流程.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凡人发现很多的小会计们多有错误理解.其实理解读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