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方三境界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一枚奇葩,自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武器。但是众所周知,经方很难把握,对大多数医生来说,一直是望而生畏。随着近年来兴起的经方热以来,学习经方,应用经方者如雨后春笋,生机无限。学习经方要要经过三个境界,达到第一个境界,那是入门,只能是说明初步进入经方世界;达到了第二个境界,可以说是对经方略有体会,可以加减变通;只有进入了第三个境界,才能说是对经方出神入化,游刃有余,进入了理想的境界。
第一境界:方证相对,对号入座
《金匮要略方论》序:“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就是把病人的症状与仲师之方相符合,按照原方用药,此既对应之病症,又对应病机。所谓按图索骥是也。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提出了方证对应的思想。
第二境界:随症加减,活用经方
《伤寒论》有113方,《金匮要略》除去重复剩140个方左右,此加减就是抓住主方,随症加减,如桂枝汤一方就可变化出几十个方,做到主证相对,兼证不同,随症加减,疗效不同。
第三境界:善施古法,自创新方
通过反复之学习,体会,临床,掌握了经方的精髓,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之程度,如庖丁解牛,目牛无全;如轮扁斫轮,得心应手。应该说经方是根基,经典是基础,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方可达到一个新的高的境界。吴鞠通在仲景承气汤基础上,创制了五承气汤,在炙甘草汤基础上创制了复脉汤和加减复脉汤。王清任在仲景建中法基础上创制了补阳还五汤。这就是名医的境界。
但愿我们学经方的同道,能在年轻的时候多背一些仲师的原文,入得进门,以后随着读书的增多,阅历的增加,临证的加深,病人的体验,逐渐进入一个暂新的境界。
李景华主任医师
松原市中医院中医内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