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摘录〖袁家玑医案〗【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一、冠心病案

杨某,男,54 岁,工人。1977 年 1 月 26 日初诊。 自述心悸、心绞痛已半年余,曾于 1976 年 9 月 11 日在某医院作心电图检查:交界性期前收缩,室 性差异性传导,室性期前收缩,Ⅰ、Ⅱ、2VF之ST下降 0.1 毫伏。血脂检查:总胆固醇为 231 毫克%,三酸甘油脂 143 毫克%,诊断为冠心病。现仍感心慌心累,心痛阵作,胸闷气憋,动辄气 促,行走困难,自汗多,面浮而苍白,形体虚胖,脉来三五不调,结代频频,舌淡胖嫩,苔白滑, 以补心益气,温通心阳,兼以活血化痰通络之法治疗,用炙甘草汤加减,方拟:炙甘草 12 克、茯苓 30 克、潞党参 15 克、桂枝 9 克、郁金 10 克、泽泻 15 克、法半夏 12 克、丹参 15 克、薤白 9 克、 川芎 9 克、广木香 9 克、红花 6 克、当归 9 克、远志 6 克。三七粉早晚分吞 1.5 克。 二诊(3 月 1 日) :服方35 剂,诸证明显好转,结代脉已显著减少,胸闷气憋大为减轻,原方加佛 手 9 克、山药 15 克、陈皮 6 克续调。 三诊(3 月 16 日) :服前方 15 剂,效果明显,仍以养心化痰,活血通络之方治疗:炙甘草 18 克、 潞党参 15 克、薤白 15 克、茯苓 30 克、瓜蒌壳 18 克、桂枝 9 克、法夏 10 克、丹参 18 克、广木香 9 克、远志 9 克、当归 9 克、红花 6 克、赤芍 9 克、川芎 9 克、郁金 9 克。 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心动悸,脉结代反复时,加重炙甘草、潞党参、桂枝的用量,再加入太子 参,以增强益气通阳复脉的作用;血压高,肝阳上亢则加决明子、怀牛膝、牡蛎以平肝潜阳,血脂 高以茵陈、山楂泡水常服。经治 1 年余,共服 396 剂,坚持服用三七粉(患者未服过西药) ,并嘱其 少吃高脂厚味饮食,经常作散步、太极拳锻炼,结代脉逐渐消失,诸证悉平,精神转佳,面色红润, 舌转正常,随访至今,患者身体健壮,能从事家务及体力劳动,1982 年 5 月 21 日所复查心电图结 果:窦性心律,电轴无偏移(+45°) ,正常心电图。胆固醇 120 毫克%。

〔评析〕患者年岁较高,形体虚胖,心阳心气不足,故见心悸汗出,短气而累,动则气促,行动困 难,舌质胖淡,舌苔薄白;心胸阳气不足,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致气机壅塞,痰浊瘀血乘其胸阳 式微而痹阻心脉,故见胸闷气憋,心痛阵作,脉来不匀,结代频频;阳气不足,故见面浮苍白,舌 质胖淡。袁氏以益气通阳复脉,兼以化痰活血通络为法,用炙甘草汤加减进治。因心阳心气不足为 病之本,故去地、麦、胶、麻,重用炙甘草,以通经脉,利血气,复其血脉;配桂枝、党参、茯苓 益气通阳,协炙甘草复脉,共为主药;瓜蒌壳、薤白滑利通阳,开胸中结气;法夏、远志化痰开窍; 归、芎、郁金、红花、三七以活血;广香行气;泽泻利湿。配伍适宜,故能振其心气与心阳,宣其 阴邪之痹阻,故投药见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此后,据证加减,总以益气通阳为主,兼以 化痰行气活血为治,渐次加重炙甘草、党参、桂枝的用量,进剂 300 有余,兼调摄有方,活动知度, 遂使心气渐复,胸阳振奋,气机宣发,有如光照万物,阴霾四散,痼疾得痊。

二、中风(脑血栓)案

姚某,女,64 岁,1973 年 4 月18 日求诊。家属代诉,一天前下午,因家务劳累,感左上肢及左下 肢发麻,肢体沉重,进行性加重,数小时后,左侧身体活动不便,左手足无力,神志尚清,入夜思 睡,神志朦胧,喉间痰鸣,时有鼾声,呼之能应,语言不清,左半身不遂,大便未行,小便黄少, 颜面潮红,右侧鼻唇沟变浅,脉弦滑而数,伸舌不利,舌质红,苔黄厚。治宜潜阳镇逆,熄风化痰, 拟方:生石决 30 克、生牡蛎 30 克、代赭石 24 克(三药均打碎先煎) 、怀牛膝 30 克、生白芍 18 克、 钩藤 15 克、法半夏 10 克、川贝 9 克、胆南星 9 克、石菖蒲 6 克、决明子 30 克、黄芩 9 克、竹沥 60 毫升(加生姜汁数滴,频频喂服) 剂。 。3 二诊(4 月 21 日) :药后神志稍清,语言略好,余症如前,大便数日未行,于上方加入生大黄 7 克, 2 剂。 三诊(4 月 24 日) :服上方后大便得下,病情未再增重,上方去大黄,继以竹沥加生姜汁服用,续 服 6 剂。 四诊(4 月 30 日) 剂尽后,神志语言清楚,舌质红渐次减轻,黄苔化薄,但左侧肢体仍不能活动、麻木,感觉欠佳,有时觉痛,内风渐平,舌质偏红,苔较前减薄,尚属黄厚而腻,脉弦而滑,于潜 阳熄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袁家玑)风中增入滋阴清热,化痰通络之品。 生石决 30 克、牡蛎 30 克(二药打碎,先煎) 、生白芍 20 克、钩藤 15 克、怀牛膝 18 克、生地 15 克、 川贝 10 克、法夏 10 克、枸杞子 10 克、石菖蒲 6 克、鸡血藤 18 克、桑枝 21 克、延胡索 10 克、夏 枯草 10 克、竹沥 60 毫升(分冲) 剂。 。6 五诊(5 月 10 日) 剂药尽后,病情稳定,神志语言清楚,心烦眠差,口干不欲饮,诉左侧上下肢 :6 疼痛,麻木,舌质红,苔退,脉细弦,已不数,以滋阴清热,化痰通络法治之,杞菊地黄汤加减: 枸杞 10 克、菊花 10 克、生地 18 克、赤白芍各 9 克、皮丹 10 克、桑寄生 15 克、怀牛膝 15 克、川 贝 10 克、法夏 10 克、牡蛎 24 克(先煎) 、丹参 15 克、枣仁 15 克、山栀炭 10 克、地龙 10 克、鸡 血藤 18 克、延胡索 10 克。6 剂。 此后,在上方基础上据证加减,并嘱功能锻炼,左侧肢体逐步活动,经治半年痊愈,思维行动如常, 至今 19 年从未复发,现 80 高龄,仍健康无恙。

〔评析〕患者为阴虚痰热之体,年老,气血失调,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又因长期吸烟,痰热内蕴, 因其劳累,引动肝风,风火交煽,致气血逆乱,气血痰火并于上,神明被蒙,风痰痹阻经脉,故而 发生神志不清,半身不遂。中风初起,以潜镇摄纳,平肝熄风为主治,生石决、生牡蛎、代赭石重 镇潜阳,平肝熄风,钩藤、决明子熄风散热,痰因火动,故以黄芩苦寒降火,怀牛膝引血下行,折 其亢盛之风阳,生白芍入肝,敛肝之液,收肝之气,柔肝熄风,使气不妄行,法夏、川贝、南星、 菖蒲、竹沥通窍除痰,使气下行,合而有镇肝熄风,降火除痰之功。药后风势渐平,增入生大黄, 导热下行,风火潜藏,故神志语言清晰。服药 11 剂后,风火之势已退,阴虚痰热显露,故减少潜阳 熄风之品,增入滋阴清热,化痰通络药物以复肝肾之阴,清热平肝,化痰通络,本标兼顾。 风火平熄后,改用滋补肝肾,清热宁神,化痰通络法殿后,病情逐渐好转,调治半年而愈,思维敏 捷,左侧上下肢活动复常。本证阴虚痰热,故初中时滋阴腻滞之品不宜,以免壅塞气机,反使痰火 恋滞,难于降泄,待肝风平熄后,才转滋阴清热,化痰通络法,杞菊地黄汤加减,增化痰活瘀通络 之品以标本同治,治法有序,方药中的,半年后痊愈。

三、痿案

患者,赵某某,女,46 岁,初诊:1987 年 10 月 3 日。患者驱车由人背扶来诊,自诉双下肢无力颤 抖,不能行走已半年,平素急躁,遇事多思善怒,一年前因工作不利,致心情郁闷不安,口干而苦, 呃逆频频,呃声响亮,尿意频数,渐感双下肢发抖,逐步加重,不能自控,半年前终至不能站立行 走,饮食偏少,腹痛气胀,大便不爽,进油肉食品,易于腹泻,一日二、三次,似排之不尽。 精神紧张,无明显消瘦,扶之站立则双下肢颤抖剧烈,肌肉松弛。经西医多种检查,均示正常。 苔薄白,舌红润,脉细弦。拟疏肝和胃,调畅气机之法,以四逆散加味进治。 柴胡 10 克、生白芍 15 克、打枳实 10 克、佛手 9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广木香 9 克、青陈皮 各 10 克、山药10 克、山栀炭 7 克、枣仁 15 克、丹参15 克、炙甘草 10 克。6 剂。 二诊(10月 12 日) :药后呃逆减少,腹痛腹胀大为减轻,余症均有好转,但身楚,痛处不定,腿足 不利,颤抖似有所减,心情急躁时,腿颤如前。月经不调,脉弦细,续以疏郁和气血为治。 上方去青陈皮、山栀炭、枣仁,加制香附 10 克、牛膝 15 克、桑枝 20 克、太子参 15 克,6 剂。 三诊(10 月 28 日) :前方服 12 剂后,感两腿较前有力,可站立扶墙行走,双下肢颤抖减轻,饮食 睡眠好转,有时耳鸣,头内翁翁作响,头痛,双眼有时充血,眼胀不适,舌平,脉弦细滑。拟柔肝 疏郁,佐以凉肝熄风,潜镇之法。 柴胡 10 克、生白芍 15 克、打枳实 10 克、太子参 15 克、钩藤 10 克、丹皮 10 克、菊花 10 克、白蒺 藜 10 克、牛膝 15 克、佛手 10 克、桑枝 21 克、牡蛎 30 克(打,先煎) 、丹参 18 克、炙草 6 克。 6 剂。 四诊:1987 年 11 月 5 日。药后诸症继续好转,逐渐已能自己行走,双腿有力,已不颤抖,惟在情 志激愤时颤抖发硬,但程度较前大为减轻,腿脚不利仍有发生,肝郁诸症大为好转,有时呃逆,消化欠佳,食油腻食品,间或有腹泻。上方续调,再进 6 剂。 此后,总以四逆散或逍遥散据证略为加减,历时半年而愈,患者能操持家务与工作。但情绪波动时, 呃逆、眼红、尿频、腿颤尚有发生,嘱其遇事泰然,情志舒畅,以免郁而百病由生。

〔评析〕痿一证,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行动而言,危害极大。其致病原因大抵 可因外感邪气所致,或是风寒,或是湿热之邪,侵犯筋脉、肌肉,致弛缓无力;亦或是外感温热邪 毒,侵犯筋脉肌肉,亦可致痿;温病耗伤肺胃之阴,致不能输布津液,濡养筋脉而发病。 因内伤所致者,多见于久病体虚,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多以清热生津, 养肺益胃,或滋养肝肾,或清热化湿为治。而本例,袁氏认为乃因郁证所致。盖郁证表现复杂,此 虽下肢颤抖,痿软无力,但综观全证及发病过程,而是情思不畅,肝气郁结所致,郁怒伤肝,诸症 亦起,正如《鱼孚溪医一(袁家玑)论选》引沈明生曰: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其脏应肝胆,其经在胁肋,其 主在筋爪,其伤在脾胃,在血分,其性喜调畅,故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 行,又曰:血郁者,四肢无力。肝藏血、主筋,故肝气郁结,则血于郁滞,气血郁滞,则筋脉失荣, 故见下肢颤抖,痿软不用,久郁不解,则肝胃气血不调之证,腹痛腹胀,呃逆食少,腹泻乏力,脉 弦而细,诸症迭起,故先以四逆散疏肝理气,畅达木郁,继之进退于逍遥散,疏肝健脾,调气养血, 佐以通行血脉之品,痿告愈。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内科6

    97手颤99拇指对掌运动 99右肢颤抖 99手足震颤 100四肢沉重定时发作 100不安腿综合征 100肢体震颤 100四肢抖动 101震颤麻痹 101面神经麻痹 102双侧面瘫 102周期性麻痹 1 ...

  •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之颤证

    颤证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 ...

  •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6【转载】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6 发表者:赵东奇 1083人已读 名案评析 周氏不特以灸法见长,且对用药遣方,更多引经据典与独出心裁之处.特拈出其体系完整,立论详明之病案一束,以见其余. (一)敛肺补肺治 ...

  •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5【转载】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5 发表者:赵东奇 854人已读 临证特色 一.热证贵灸以灸治疫(一)热证贵灸的理论依据热证可灸与禁灸,自金元以至近代,争论已有千余年,但始终以禁灸占上风.中医的学说思想既总 ...

  •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4

    十一.重大发现灸感三相 1.灸感过程的三个基本时相:当人体在接受某种外来刺激时,虽属同一刺激物,由于作用方式和作用量的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就不能相同.所谓"灸感三相",是在采用特定 ...

  •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3

    发表者:赵东奇 (一)针灸功效是以阴阳学说为核心1.阴阳平衡是以双相调节为凭证: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不论是生理机能的发挥与病理过程的衍变,都是处于阴阳转化和矛盾对立的运动过程之中,故中医认为疾病 ...

  •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 2

    发表者:赵东奇 (二)中医脉学与心血管系统的一般关系1.心血管之脉在中西医脉诊中具有同等地位:根据桡动脉的搏动状况,用以作为生理机能的探测与病理变化的推理,这不仅是中医的常规,同样也是西医的守则,只不 ...

  •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楣声1

    发表者:赵东奇 提倡热证贵灸一专多能的周楣声 周子洋蔡圣朝魏从建整理 编者按:周楣声教授是著名针灸学家,毕身从事针灸学的研究,崇尚道学,精于灸法,著述丰硕,成果卓著.周氏在针灸学上的重大成就,被国务院 ...

  • 【中医】国家名老中医经验集

    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秘方集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瞧波瘴吃四梢伏约病君不霄科虐釉家洲当淋旧琵灼介盖棋幻滴究钳桃 ...

  • 王世民(名老中医经验集电子书)

    王世民 开拓实验方剂学的中医药学家王世民 王红梅 施怀生 王永吉 整理 编者按 王世民,河北石家庄市人.1935年生,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卫生部第四届新药审评委员.王氏1962年毕业于北京 ...

  • 名老中医经验集

    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开拓者干祖望 编者按:干祖望,上海金山人,是当今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家,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72年奉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经干氏20多年的辛勤劳作,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