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创新中的吕梁民营经济

小时候读过《吕梁英雄传》,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故事所感动。三万多吕梁英雄儿女血染沙场,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英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史诗。同时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颂扬了吕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腰、在强敌面前不低头的民族精神。

近80年过去了。吕梁市的城市面貌和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市接壤的山西地级市

吕梁,山西省下辖地级市,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东西最大宽度14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0公里,周边界限总长954.3公里。吕梁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部紧邻太原市、晋中市,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南部、北部分别与临汾市、忻州市接壤。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5%,耕地面积788万亩。1971年5月,组建吕梁地区,2004年7月,正式撤地设市。目前总人口约400万。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8.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85亿元,增长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第二产业增加值916.17亿元,增长4.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5%;第三产业增加值547.02亿元,增长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6%。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1.2%,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9%,新材料产业下降12.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8%。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50.4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30.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0.9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69.2千公顷,增加7.9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9千公顷,减少0.09千公顷。果园面积5千公顷,减少0.1千公顷。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101.2万吨,增加5.6万吨,增长5.8%。其中,夏粮0.7万吨,增长113.2%;秋粮100.5万吨,增长5.4%。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91.4千公顷,下降10.3%。

  全年全市猪牛羊畜禽肉总产量12.6万吨,增长7.7%。禽蛋产量12万吨,增长39.2%。牛奶产量3万吨,增长25.2%。水产品产量0.1万吨,下降7.2%。年末生猪存栏53.9万头,增长22.5%;生猪出栏75.4万头,增长5.2%。

  工业和建筑业调整中发展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10.4%,非煤工业增加值下降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0.4%,煤炭和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6%,金属制品业增长9.7%,酒、饮料制造业增长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4134.4万吨,增长15.3%;焦炭产量2673.5万吨,下降0.7%;白酒产量14.9万千升,下降8.3%;钢材产量347.2万吨,下降0.1%;氧化铝产量1006.4万吨,下降15.8%;发电量272.2亿千瓦小时,下降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374.83亿元,下降8.3%。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379.36亿元,比上年下降12.5%;利润总额189.64亿元,下降18.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73.82亿元,下降21.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0.1%,比上年末减少2.9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9.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6.8亿元,增长13%,共签订合同额164.1亿元,增长3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6.2万平方米,下降17.2%,竣工面积177.5万平方米,增长27.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132家,增加13家,其中,一级企业9家。

   服务业增长比较缓慢

  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9.32亿元,下降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21亿元,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23亿元,下降12.3%;金融业增加值76.70亿元,增长3.1%;房地产业增加值67.86亿元,增长4.5%。

固定资产投资国有增长一枝独秀,房地产还是比较热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增长9.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4%,民间投资下降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18.1%。

  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9.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0.8%,其他投资增长2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7%。

  工业投资中,企业技改投资增长7.7%;制造业投资增长34.6%;煤炭工业投资下降12.1%;非煤工业投资增长17.6%。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90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8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5.5%。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3.3亿元,增长20.2%。其中,住宅投资42.5亿元,增长19.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6亿元,增长18.6%。

国内外贸易有所下降,进出口下降更为突出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57亿元,下降2.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3.51亿元,下降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3.06亿元,下降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18.48亿元,下降2.1%;餐饮收入额38.09亿元,下降10.2%。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8.4亿元,下降15%。其中,进口额18.4亿元,下降21.7%;出口额20亿元,下降7.8%。

全年出口镁及其制品23吨,下降29.3%;出口钢材0.11万吨,增长405.6%;出口机电产品5.64亿元,下降35.6%;出口高新技术产品5.97亿元,下降32.7%。

  全年进口铁矿砂(铁矿砂及其精矿)205万吨,下降31.5%,进口金额14.7亿元,下降24.6%;进口机电产品0.43亿元,增长202.6%。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8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0.16亿元,增长117.6%。

经济区开发和财政金融保险

  年末全市纳入统计的市级及以上开发区9个,全年区内税收收入1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85.67亿元,比上年下降1.8%。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26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7.79亿元,下降5.7%;非税收入49.46亿元,增长6.3%。分税种看,主体税种增值税59.5亿元,下降9.8%;企业所得税21.74亿元,下降11.3%;资源税25.35亿元,下降3.7%。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1.16亿元,增长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6亿元,增长7.5%;教育支出70.67亿元,下降3.2%;卫生健康支出44.74亿元,增长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81亿元,增长11%;住房保障支出11.05亿元,增长0.4%;节能环保支出29.48亿元,增长13.7%;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45.09亿元,增长6.1%。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61.24亿元,增长5.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3.71亿元,增长6.2%;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1.31亿元,增长5%;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37亿元,增长29.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86亿元,增长4.2%。

  文教、科卫、科技和文旅等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801所,小学550所,普通初中272所,普通高中5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4个, 文化站162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48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14个;出版报纸1种(不含高校校报)3万份;广播电视台1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9%,电视人口覆盖率99.2%,有线电视用户28.46万户。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30人次;海外创汇13.14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638.77万人次,下降6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2.84亿元,下降61%;旅游总收入232.84亿元,下降61%。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0.46万个,床位1.59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38万人,      年末全市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3个。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17枚、23枚和24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25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0项。

  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2元,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54元,下降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6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06元,增长6%。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40年来,吕梁市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全市民营经济排难而进、稳步发展,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达到37596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合作组织),从业人员达到68万余人。在37596户民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20亿元以上企业5 户,10亿元以上企业8户,亿元以上企业118户。纳税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5户。2019年在全国500强企业排名中,孝义鹏飞集团排名第426位;在全省百强企业排名中,吕梁有14户民营企业榜上有名。民营经济近50%的税收,6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发明专利,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总数,都是来至于民营企业。

强化政策配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其中是着力强化财政支持。除已设立的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从2017年起,政府设立了吕梁市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5亿元,专门用于推动吕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设立了规模1.5亿元中小微企业转贷专项资金,旨在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改进和健全。

市级建立了发展民营经济市长联络员制度、市县两级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干部包联帮扶民营企业制度、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例会三项制度。2019年市委重新调整更新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王立伟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进一步加强对促进民营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

民营企业“六新”发展势头良好

吕梁市在“六新”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已迈出更大步伐,现建设有山西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新基建项目,甲醇联产LNG和使用碳酸钙、粉煤灰为原料的石纤造纸新技术项目,生产高端软磁磁芯、合金粉末的新材料项目,开发井下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机器人的新装备项目等。

在新基建方面:山西建投晋西北建筑产业园是山西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围绕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绿色健康、智慧建造,生产销售PC构件、木结构构件、预拌商品混凝土、绿色建材等,致力于培育集产、销、学、研、物联物流、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产业基地。

在新技术方面:孝义鹏飞集团甲醇联产LNG项目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焦炉煤气中甲烷和氢气制成液化天然气。山西中包凌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地研发出使用碳酸钙、粉煤灰为原料的石纤造纸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流水线。

在新材料方面:山西中磁尚善科技有限公司以金属合金软磁粉末、磁芯及电感器的研发、生产、应用设计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高端软磁磁芯在磁通密度、损耗密度、高直流叠加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行业水平;合金粉末在平均粒度、氧气含量等关键打起,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新装备方面:山西新龙重工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吕梁市煤机装备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吕梁市煤矿相关需求,以煤矿智能化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选矸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以选矸机器人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开发生产一款满足煤矿井下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的选矸机器人。

截止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有49户。经市人社、中小企业、科技部门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院士工作站10个,博士工作站3个。

中小微企业规范化股份制稳步改造

截至2019年底,全市中小微企业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32户。今年上半年组织服务机构辅导对接企业37户,19户企业与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和意向。

2020年重点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企业+电商+基地”两类企业推进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工作。

2021年6月20日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