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义士赵良
原文
赵良者,燕人①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
义士怒不可遏②,径自诣③某村,索④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目⑤斥之:“汝非人也,但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⑥。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⑦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注释
- 燕人:今河北一代人。
- 遏:阻止。
- 诣:前往,去到。
- 索:搜寻,寻找。
- 瞋(chēn)目: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 仆:向前跌倒。
- 儆(jǐng):告诫,警告。
译文
赵良,是燕地人。漂泊在江湖上,嫉恶如仇。一天,他路过谢庄,听到有哭泣的声音,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少女蓬头垢面,看起来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这才知道她是被某村的两个恶少侮辱,痛不欲生。
赵良怒不可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欺凌无辜的少女?”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剑已经插进了他的胸口,恶少立刻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他的耳朵给大家看,警告他不能再为非作歹了。
文言知识
说“索”:本义指“绳子”。古时大者为索,小者为绳。
“索”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搜索”、“寻找”。如上文“径自诣某村,索二恶少”。又如,《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 指“要”、“讨取”。如《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又如。“索战”,“勒索”。
- 指“独自,单独”。如“离群索居”指“离开大家,孤独地生活”。
文化常识
侠的起源
侠的起源有多种说法,通常认为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文武分途之后的武士阶层。
古代的士在春秋战国时一分为二:知识礼乐的专家,称为文士、儒士; 打仗的专家,称为武士、侠士。即“ 善用文者归儒 , 好用力者为侠”。
固然偏尚用武的人容易成为侠,但是历史上的侠未必都有武功。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侠”的定义是:“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那些不会武功但具有侠义胸怀和担当精神的人,也可以因为行侠仗义而成为侠 。
启发与借鉴
赵良嫉恶如仇,严惩了两名恶少,替这位少女伸张了正义,他的这种行为正是“侠”的精神的体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自古以来,侠士都被人们所崇敬和向往,他们伸张正义,言出必行,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当今社会,虽然古时侠士的行为已经不适用了,但是侠义的精神依然重要。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