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团队散漫,没有凝聚力,该如何管理?

所谓散漫、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只是对现状不满表现一种表现方式。管理是方法,也是艺术,能学到的只有方法,而学不到是艺术,只能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把方法灵活应用,才能有效达到管理的目的。
真实的案例
方锐(化名)中层管理者,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调岗到一个谁都不敢接手的部门,只是商量,并非通知,因为团队散漫,没有凝聚力,曾经的几个中层根本起不到作用,是公司出了名的难管理的部门。
方锐当时很欣然地接受了,并且立了“军令状”6个月的时间,要让部门有明显的进步,一年的时间让部门成为优秀部门。领导很高兴,但方锐提了三个个条件:
希望领导无论听到什么,都要信任自己,非常手段,处理非常事情;
奖惩措施,拿出具体方案后,希望领导批准;
有权随时辞退团队中任何人,并且可以给任何调岗。
很多人当时都要看他的笑话,团队中所有的人都以为他大会小会的强调工作,抓纪律,下任务等,新官上任总要三把火,可是他没这样做。
前个月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到处转,后半个月逐渐开始有人向他说是非,他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全盘接受,不表态,不决定,但是似乎表示很感兴趣,甚至有时在办公室玩游戏。
第二月月度例会的时候,先让下属汇报工作,都以为他要总结发言的时候,他却没有说任何工作的方法,只说了自己当时来这个部门的时候,和领导谈的几个条件,和自己的对工作简单要求。
要求中只提到:各司其职,每个人做好分内的事情,责任他来扛,工作要下属做。
第二个月里,每个人都在试探,博弈,他还是原先的态度,不表态,不决定,让下属任意发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开始找他谈工作,说想法,说别人的优缺点等等,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信息凌乱,让人难以分辨。
第三个月的时候,他宣贯了奖惩措施,并且强调会严格执行。让大家对奖惩提出建议,并且将两月里自己私下整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全部摆出来,让下属自己选择自己要并且能做好的工作,不怕奖励,就怕做不到,惩罚也一定不会留情。
刚开始还有人试探,结果得到严厉的惩罚,找到领导那里,得到回答是:情况知道了,并且还是要严格执行。
6个月的时间里,团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让所有人都没看成笑话,反而对他的管理摸不清了,看似他没做什么,但是团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对此也表示疑惑,确实是没做什么啊。我们来分析他做的这些事情。主要有五点:
一、抓住了职场人的心理
职场人的心理很简单,趋利避害,不是为了赚钱,获利更多,谁愿意上班呢?既然工作就希望自己能够获利更多,利益是职场人的驱动力,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会被触及。
二、获得领导的支持与信任
在职场中能够获得领导支持很重要,只要领导信任,并且全力支持工作,很多工作其实并不难。有领导的支持与信任,并且有“军令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获得领导支持,是很重要的事情,下属能看到,同级也能看到。
三、熟悉情况各种情况
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建立在熟悉各种情况之上的,在不熟悉情况的时候,最好别点火,往往会适得其反,烧的恰到好处能够促进,烧到不该烧的地方那就是惹事。自己熟悉情况的过程,也是让下属熟悉自己的过程。
四、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
把所有的工作拿出来让下属挑自己能做的,并且能做好的,有奖励有考核。谁都自己有一个评价,每个人擅长的并不相同,在选择时,调整岗位时就是物尽其用,没人会选择自己不擅长并且做不好的事情,想做要有能力去做,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自己选择的工作内容,减少了做不好的理由。
五、提出自己的要求
明确目标,使下属有做事的标准,使团队能够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行,其中各司其职很重要,每个人都自己职责,能够做好分内工作,很多事情就做得比较顺畅。而且表态自己负责承担责任,下属负责做事,不是前面做事后面“挖坑”,这样下属在做事时才无后顾之忧。
写在最后
这虽然只是个例,但是能够看出管理中的几个关键点,领导的支持,目标的明确,奖惩的严格执行,以及下属私下汇报时想表达的内容。不表态、不决定,就避免了职场中一些“小人”的背后阴人的想法,毕竟每个职场人都在趋利避害,看自己无法获得更多利益时就会向着另一个方向使劲。
作为管理者,承担责任是必然的,但是要让下属知道,自己会为他们承担,让他们做事中无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敢打敢冲,避免内耗,是凝聚团队的关键,严格执行奖惩是治理散漫的良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