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文 / 一湖

杜甫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个问题,我猜,大部分朋友的脑海里出现的形像,恐怕是学生时代课本里见过的那个诗圣画像,网络上被玩成手端各种枪械的那幅古人图片:锁眉,眯眼,四十五度角仰望上空,嘴角紧抿,面容消瘦,表情凝重,悲天悯人看世间的忧愤诗人。

这个杜甫形像,也是也不是。这个画像,出自画家徐悲鸿弟子蒋兆和之手,而他当年因找不到任何历史参照,就按照自己的长相,加上世人对杜甫气质的固化感觉,画成了杜甫像,于是,画杜甫的画家本人形像,成了新时代里杜甫的专有代言。

王维曾为孟浩然画过像,杜甫那时还是小字辈,轮不上,但说起来杜甫的评画诗也是一绝,与许多画家有过来往,可惜竟没能让相熟的画家给自己画一张像留存下来。

在各种诗文堆里,能找得到诗人李白爱穿紫袍的仙侠气质信息,然而几乎找不到杜甫形象的描述,世人无从知晓他真实的样子,慢慢地,只剩下后人对诗圣概念化的刻板想象了,其实,是时代蹉跎了杜甫,促成了他苦大仇深的印象,也成就了“诗史”一般忧国忧民的诗圣,而在这之外,杜甫也是有活泼泼个性的有趣诗人。

比如老杜写题画诗,鉴赏力非凡之外,更有别致的幽默,在《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中,他无比精妙地赞赏了画家韦偃的画技,描写他画的松树“屈铁交错回高枝”,然而最后却笔锋一转,跟好朋友开起了玩笑: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老杜居然也有这么皮的时候,要让擅于画屈松的好友在他一匹好东绢上画一棵笔直的松树。

还有一首《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我非常喜欢: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

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诗的前四句不提这幅山水画,只说王宰十天才画一片水,五天才画一块石,这又是老杜在跟朋友皮呢,这样戏谑夸张地说画得慢,也是借玩笑做个铺垫,突出王宰作画的认真态度,只有不被时间催迫,他才可以充分酝酿,了然于胸,意兴所至,方肯留下一幅真迹,这样画出来的画是怎样的呢?老杜用了“壮哉”起感叹,开始描写这幅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

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是中国疆域最西边的仙山,方壶则是最东边的海上仙山,王宰用艺术概括手法把这么广阔的山水集中在一幅画中,幸得老杜这样高水准的读画人,几笔之间就浓缩了画意且精妙地呈现出来:“巴陵洞庭日本东”,由西向东依次点出三个地名,就好似贯穿了自西向东蜿蜒奔流的水系,无比壮阔;“赤岸水与银河通”,又将这水色从地上到天际纵向连通,极尽浩渺;“中有云气随飞龙”,中间云雾缭绕似飞龙一般,让人联想到庄子的逍遥游,写意传神。

这样浩大的水势,云龙飞舞的气势,风高浪急,渔人急急驾舟驶向避风的石岸,山上的树木被狂风巨浪吹得低垂俯偃。这幅画被老杜活灵活现地描述到这里,已经由静态的山水画表现出了十足动感,由此,老杜高度评价了王宰的画功:远近比例,构图布局,都是旷古未有的技法,小小几尺画面,尽显万里山河气象。“咫尺应需论万里”这句话就成了此后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尾联,杜甫发出一句由衷慨叹:“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这是用了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画的典故,借索靖赞顾恺之而赞朋友:“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这里的松江亦是吴淞江,是苏州吴江发源于太湖的江水,古时曾是闻名遐迩的浩瀚大江。

王宰是唐朝著名山水画家,可惜原作并没能传世,然而杜甫这首诗却流传了下来,笔法生动活泼,轻松自然,是历代评画诗里少有的佳作,后人可通过他的神来之笔,还原王宰当时的画作、画品和画技。

这两首题画诗都作于公元760年,是杜甫几经辗转来到四川,定居成都,结束一段流离,生活相对安定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浣花溪畔,有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有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样鲜活春景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七首。杜甫草堂的家里也难得有了祥和安宁的景象——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在杜甫的诗作中,提到发妻与幼子的不少,梁启超先生曾赞杜甫是“情圣”,不仅是赞他深切同情底层人民的仁爱之意,也包含他不吝表达对妻儿的深情,无论年纪,妻子出现在诗文里都被含蓄亲切地称为“老妻”,隐含心中恩爱之情,如“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两地思念时,杜甫写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乱世离人之思总让人悲切,又是老杜这样情感内敛的诗人,写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样满是柔情的词句来表达对妻子的想念,尤其令人动容。杜甫也在《月夜忆舍弟》中写下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个亲厚的兄长,一个长情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爱国爱君爱民,有忠肠有热肠,情圣二字担得起。

杜甫的一生,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历程,如他在《百忧集行》中所写: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健如黄犊走复来”,“一日上树能千回”,上窜下跳,多动症一样的顽皮少年,必是无忧无虑的,那是诗圣健壮阳光的少年时代。

曾记青年时代壮游期间的杜甫,写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诗句,与李白、高适飞鹰走狗,策马狂奔,有过“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青春,若不是战乱毁了盛唐,杜甫或许是第二个李白。

经过动荡离乱,诗人体衰多病,家徒四壁,与老妻四目相对,幼子不谙世事,饥饿地哭闹。如此百忧,不忍细读,杜甫在《空囊》里也写:“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读来叫人笑中带泪,不胜唏嘘。

顽皮的少年,壮志满怀的青年,到忧患多愁的中年,是杜甫的人生轨迹,有活泼有趣的一面,有柔情深种的一面,也有认真实诚的一面。

清代《古圣贤像传略》中,有孔莲卿绘的一幅杜甫画像,穿着官服,手持书卷正低头翻阅,慈眉善目,笑意微微,题为杜拾遗像,想来是画杜甫担任左拾遗时的画像,不知来源根据是什么,不过形像还是符合的,杜甫任左拾遗时,有过一首写在左省值夜班的诗,很能说明那时喜悦而勤奋的心情: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写得非常美,也非常生动。夜幕降临,飞鸟归巢,满天星斗照耀在宫门上闪闪烁烁,像那些门在晃动;宫廷的高楼离月亮那么近,一定会接住更多月光吧;睡不着,总像听见守门人腰间钥匙作响,风里又似乎传来马儿的铃铛声,莫不是臣子们已经来上朝,明天我有封事上奏,可不要迟到了,忍不住一次次问打更人,现在什么时辰了?

“封事”就是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密,提前用黑色袋子密封起来。从这首诗的情绪里,看得出实诚的杜甫,对待工作是多么认真且热忱。左拾遗,是个从八品的小官,是负责给皇上给大臣提意见的谏官,也是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一般人在这个位子上很少如此顶真,可是杜甫不一样,他很珍惜这样一个直接与圣上对话,直接为民说话的机会,而且是说真话,屡屡受挫不改初衷,这就是实诚的杜甫。

实诚的杜甫交友也是这样实在,他是李白的狂热粉丝,一首一首为偶像写诗,其中有: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首《春日忆李白》,小粉丝杜甫,实诚地以自己的角度不吝赞美,他膜拜的历史偶像是庾信,是鲍照,就把这最看重的赞美给了李白,赞李白有庾信的清新,鲍照的俊逸,可是,李白的超级历史偶像却是谢安,是谢朓,这在李白诗中有过数次的表达。但庾信的确是杜甫的真爱,直到中年之后,杜甫依然有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实诚如杜甫,只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赠给别人,并不在意他人领会否。

在这首诗中,杜甫留给后人一句成语:暮云春树。纵观杜甫诗文,可以说是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位诗人,比如:裘马清狂,飞扬跋扈,炙手可热,翻云覆雨,别开生面,惨淡经营,雾里看花,白云苍狗……实在太多了,细数不过来,老杜实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大师。

杜甫有过凛凛生气,是乱世使他在颠沛流离中看尽了世间冷暖,变得沉郁,忧愤,写出了三吏三别那样的不朽诗篇;但只要生活有着落,也会充满活泼的情趣,是时代蹉跎了诗人,也是时代造就了一个诗圣,于他个人是不幸的,于中国的千年诗坛,又是何其幸哉。

元稹对杜甫评价极高:“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感谢他让更多世人看见了杜甫,记住了杜甫,使之成为了诗圣。鲁迅也曾言:“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这话放在今天,依然合适。

-作者-

一湖,一个热爱诗词的简单女子。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