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17执术明分不得为非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17执术明分不得为非

题文诗:

圣主之治,犹造父御:齐辑之于,辔衔之际,

急缓之于,唇吻之和;正度胸臆,执节掌握;

内得心中,外合马志.是故,进退履绳,

旋曲中规;取道致远,气力有余.诚得其术.

故权势者,人主车舆;大臣,人主驷马.

舆马不调,王良不足,使以取道;君臣不和,

舜,不能为治.执术而御,管晏智尽;

明分示之,蹠蹻奸止.据除窥井,虽达视犹,

不能见晴;借明鉴照,寸分可察.故明主之,

耳目不劳,精神不竭,物至观象,事来应化,

近者不乱,远者治也.是故不用,适然数而,

行必然道,故万举而,无遗策矣.今夫御者,

马体调车,御心和马,历险致远,进退周游,

莫不如志.虽有骐骥,騄駬之良,臧获御之,

马反自恣,人弗能制.故治者不,贵其自是,

贵其,不得为非.勿使可欲,毋曰弗求,

勿使可夺,毋曰不争.人材释而,公道行矣.

美者正度,而不足者,于用,海内可一.

  【原文】
  圣主之治也,其犹造父之御。齐辑之于辔衔之际,而急缓之于唇吻之和;正度于胸臆之中,而执节于掌握之间;内得于心中,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是故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体离车舆之安,而手失驷马之心,而能不危者,古今未有也。是故舆马不调,王良不足以取道;君臣不和,唐、虞不能以为治。执术而御之,则管、晏之智尽也矣;明分以示之,则蹠、蹻之奸止矣。  

夫据除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晴,借明于鉴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是故明主之耳目不劳,精神不竭,物至而观其象,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远者治也。是故不用适然之数,而行必然之道,故万举而无遗策矣。今夫御者,马体调于车,御心和于马,则历险致远,进退周游,莫不如志。虽有骐骥騄駬之良,臧获御之,则马反自恣,而人弗能制矣。故治者不贵其自是,而贵其不得为非也。故曰:勿使可欲,毋曰弗求,勿使可夺,毋曰不争。如此,则人材释而公道行矣。美者正于度,而不足者建于用,故海内可一也。

【译文】17

圣明君主治理天下,就好像造父驾御马车:善于控制缰绳、调节辔头来使马儿步伐整齐和谐,通过他平和的吆喝来调节车辆的快慢;驾御马车的法术熟谙于胸中,而竹鞭又紧紧地握在手里;那缰绳的松紧,吆喝声的高低,竹鞭的使用等无不传达他的意旨,而马儿也能领会他的意思。所以马车的进退、转弯都能符合规矩,取道上路多远都能到达,可人马不会感到精疲力竭,这都应当归功于神奇的驾御术。所以说,王位和权力是君主的车辆;而大臣则是君主的驾车马匹。身体还没在车上坐稳,马儿又不听使唤,就开始启动而不出车毁人亡的危险,从古到今好像还没有过。所以车、马不协调,即使是王良也不敢驱车上路;同样君、臣不和谐,即使是唐虞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掌握驾御法术,使管仲、晏婴的才智得以最大限度地施展出来;明确君臣名分,使盗跖、庄蹻这样的大盗也难以作乱耍奸。
    趴在井栏朝着井水照脸,眼睛视力再好也不易看清自己的眼珠子;而用明镜来照脸,脸上的毛孔和斑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英明的君主耳目不劳累,精神不耗竭,物体来到时能看清它们的形象、事情发生了能应对它们的变化,不论远近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不靠偶然的机会而遵循必然规律,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有失误。

那优秀的驾御手,使马儿的体形动作和车子协调一致,御手的心思想法又和马儿沟通一致,那么就是经过险阻,到达远方,进退转弯,没有不称心的。反过来说,即使有骐骥、 騄駬这样的良马,但让臧获这样的愚者去驾御,那良马反而变得暴躁放纵起来,没法控制它了。所以治理政务的官吏,不贵在其自身行为的正确与否(自以为是),而贵在不能做坏事。所以说:“不要助长人的贪欲,但也不要压抑人的正常要求;不要鼓励人争名争利,但也不要人放弃合理的竞争。”这样恰到好处,人欲能合理释放,真正的公正合理之道才得以实行。才德皆佳的人按法度正确使用,才德欠佳的人也应放适当的位置使用,这样,天下就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0)

相关推荐

  • 关于马的俗语45句

    2021-04-09 13:41 1.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2.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3.马屁拍在马腿上. 4.人怕理,马怕鞭,蚊虫怕火烟. 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6.马不打不奔,人不 ...

  • 臧棣的诗《马拉美的悬念入门》

    臧棣 马拉美的悬念入门 而我的灵魂会驳斥我的人生 --雪莱 沙沙作响,但是安静更绝对: 稍一屏息,回声即心声: 如果不取巧历史,辽阔始终是 最好的听众:甚至悠悠也很耸立, 但前提是,白云不拟人. 寒冷 ...

  • 《大山的自然笔记》---280【卷耳】

    诗经 听远古的声音 卷 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zhì)彼周行(háng). 陟(zhì)彼崔嵬,我马虺隤(huī tuí). 我姑酌彼金罍(léi),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6操约省分效易为功

    题文诗: 汤武圣主,而不能与,越人乘舟,浮于江湖. 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 故人智之,于物浅矣.欲以人智,遍照海内, 而存万方,不因道数,专己之能,其穷不达. 智不足以,治天下也.夏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1执一义德静虚平粹

    题文诗: 至一至情,至情至义,是一之理,能施四海; 故一之解,能际天地.一其全也,纯兮若朴; 一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澹若深渊,泛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7扶义自神民义兵强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7扶义自神民义兵强 题文诗: 夫影不为,曲物直也,响亦不为,清音浊也. 观彼所来,各应其胜.扶义而动,推理而行, 掩节断割,因资成功.彼知所出,不知所入; 知吾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7乐道忘贫自信真情

    题文诗: 圣人真情,常后不先,常应不唱;不进而求, 不退而让;天道无亲,唯德是与.有道者不, 失时与人;无道者失,时而取人.直己待命, 时至不可,迎而反也;要遮求合,时去不可, 追而援也.古存己者,乐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9执一则治智勇非道

    题文诗: 民众也者,有道同道,有法同守,但为义之, 不能相固,只为威之,不能相必,是故立君, 以一民也.君道至正,执一则治,无常则乱.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君之道者,非所以为, 所以无为.何谓无为?智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7见微知明观小知大

    题文诗: 物之相类,君所乱惑;嫌疑肖象,众所眩耀. 狠者刚愎,类知非知,愚者类仁,而非仁也, 戆者类勇,而非勇也.使人相去,若玉与石, 美之与恶,论人易矣.夫乱人者,芎藁本, 蛇床麋芜,此皆相似.剑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7事周于世务合于时

    题文诗: 道德之论,譬犹日月.江南河北,不能易指; 驰骛千里,不能易处.取舍礼俗,犹居室宅, 东谓西家,西谓东家,皋陶为理,不定其处. 故取舍同,诽誉在俗;意行虽钧,穷达在时. 成汤周武,累行积善,人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7至德精诚情胜欲昌

    题文诗: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 听而精之,莫聪于耳;重而闭之,莫固于口; 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见其形,耳听其声, 口言其诚,心致之精,万物之化,则咸有极. 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7观所与举圣忧知权

    题文诗: 今则不然,使愚教知,不肖临贤,虽严刑罚, 民弗从也.小不制大,弱不使强.故圣主者, 举贤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举太公望, 召公奭也,文王而王;齐桓公也,由任管仲, 隰朋而霸,举贤功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