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936):西外大街清福康安可园故址的位置

可园旧址位于西城区西外大街137号北京动物园西北部。
北京动物园门前有两块文物保护牌。一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牌,名“乐善园建筑遗存”,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牌,名“清农事试验场旧址”。
乐善园、清农事试验场的关系中,隐隐约约有个可园(邻善园、继园、环溪别墅、三贝子花园)。对可园主人(三贝子)一说为康熙皇三子允祉,一说为福康安。
综合一些资料看,北京动物园西北部这一片区域在成为清农事试验场旧址一部分以前,名可园(又名三贝子花园、环溪别墅),为富察·福康安别墅的可能性大。光绪年间更名继园。
因富察·福康安和他的父亲富察·傅恒是清朝传奇人物(参见《北京瞬间(767):沙滩大院清傅恒府的位置》),特意又查了一点资料。
pan >

X



可园旧址位置,北京动物园西北角


北京动物园地图
北京市动物园网站介绍: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在西直门外乐善园、继园和广善寺、惠安寺“两园、两寺”旧址上的清“农事试验场”内,由商部奉旨筹建。园内由动物园、植物园、农事试验三部分组成。最早的动物园位于园内东侧,占地1.5公顷,是中国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动物园和华北地区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公园。据考此地也是中国现代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的发祥地。
2015年5月28日西城区旅游发展委博客《你知道动物园最早是什么场所?》摘录:
继园故址位于今北京动物园西北部,康熙朝此园名邻善园。邻善园系康熙帝赐其皇三子允祉的园林。明义得到邻善园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并更名为环溪别墅。道光年间,此园主人已改为宝文庄公,且将此园易名可园。光绪初年,可园改名继园,后此园归属内务府奉宸苑,这片园林与动物有关系的历史由此始,它的前身是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试验场是在原乐善园、继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所建。初衷是为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开通风气,振兴农业”。
北京市文物局网站2004年7月27日《万牲园史考》(刘珊)介绍,农事试验场是在乐善园、可园(俗称三贝子花园)、广善寺、惠安寺及附近官地的基础上建造而成。摘录如下:
当时西直门外,是清政府农事试验场的所在,1906年筹建的农事试验场可以看作是万牲园的前身,它是在乐善园、可园(俗称三贝子花园)、广善寺、惠安寺及附近官地的基础上建造而成。广善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寄养动物的破庙,庙内尚有明代碑刻。惠安寺位于广善寺东,庙址已毁,无法考证了。
关于可园,清人崇彝曾写道:“西直门外农事试验场,当年亦宝文庄之别业,名曰可园。旁有庙,曰紫竹林,盖奉观音大士之祠。其中亦有园亭点缀,宝氏家庙,今试验场并两处圈入,故尤广。当年故址,一无存者,惜哉。(光绪壬辰,曾侍先妣往游可园,其水木明瑟,花树犹繁,长廊数十间,缘山坡而起,旧制尚不改,可念也。)”崇彝在这里颇有点怀旧的情怀,有万千的感叹。的确,作为生活在清朝末年的人,他此时看到的可园已经并入农事试验场,过去的历史被几乎隔断。不过公允地说,可园虽然可以上溯到康熙朝,但是确实已经荒废很久了。到同治年间,可园已经三易其主,早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同治时文人李慈铭以及潘伯寅曾于1872年游历可园,留下一部《越缦堂日记》,让我们了解了可园的一些历史:“酒罢更游‘可园’,都中人呼为‘三贝子花园’,相传为‘诚隐亲王’赐邸。道光尝归‘宝文庄公相国’,今为卖花人所居矣。”从日记中我们知道,“三贝子花园”的正式名称为可园,最初可能是诚隐亲王的赐邸。诚隐亲王名允祉,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诚郡王。1699年降贝勒。1709年晋诚亲王。后来,由于争夺皇位同四弟胤祯(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结下仇怨。1732年被雍正拘禁,不久死去。1737年被乾隆追谥为“诚隐亲王”。恰好允祉排行第三,这可能就是“三贝子花园”的由来。但是,李慈铭关于“可园”第一位主人的分析,使用了“相传”的说法,自己并未肯定,所以这种猜测可能并不确切。因为允祉由郡王晋亲王,又由亲王降贝勒,从来没有封过贝子。清初在没有沿用明朝的封爵制度以前,“皇子”最高的封爵是“贝勒”,同“贝子”是不同的。康熙时代更是明文规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等级,所以允祉虽然行三,却并不是“三贝子”。
根据老辈人的记忆,三贝子不是允祉,应该是清朝异姓郡王衔忠锐嘉勇贝子富察氏福康安。他是傅恒的第三子。傅恒在清乾隆年间,既是勋臣,又是皇亲(乾隆孝贤皇后的弟弟),他本人也是御赐园子名“绮春园”,在圆明园的东边。三贝子花园是福康安的私有别墅,正名是“环溪别墅”。当时的有名诗人法式善、铁保两人的诗集里,全是游环溪别墅的诗。法式善曾因游环溪别墅在广善寺吃饭,这是一个证明。或许正因了关于三贝子究竟是谁的各种版本传说,让可园充满了神秘色彩。遥想当年园林繁盛的时候,一定是一个雅致的去处。实际上,即使在诚隐亲王作古一百多年后,在昔日楼台亭榭颓坏的情况下,仍旧别有一番风味。
李慈铭重游此地,“登土山一空亭,远见诸湖,湖外云树直接西山。亭外松槐崇密不见日景。”此处风景,对李慈铭颇有吸引,以至于前后三次游历至此。李慈铭第三次游历可园是在1882年,此时可园的业主已经是一个姓文的商人,他把可园的房所租给卖花的商人,“近有文某稍修葺之为业。为卖花者所居,以大半为窑艺圃……”文某是可园的最后一个业主,他接管园宅后,把名字改成了“继园”。这个信息,我们可以从宝鋆《文靖公遗集》中看出来。宝鋆常常带着全家人到“可园”游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贝子名园今继园,近郊推羡武陵源……”。作者游历可园的时期和李慈铭差不多。但是,李慈铭在日记中都没有提出当时的新名称“继园”,大概当时一般人都习惯叫它“可园”或者“三贝子花园”,新改的名称不太为人们所知。
凤凰国学网引2017年8月22日澎拜新闻网《恩同父子,福康安与乾隆究竟是和关系?》(林硕)摘录:
富察·福康安,字瑶琳,满洲镶黄旗人,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他的父亲是乾隆朝著名的将领、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姑妈则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夫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以福康安算是乾隆皇帝的内侄。虽然身为外戚,可福康安却绝非依靠父辈庇荫的官二代。他自幼熟读兵书,弓马娴熟,以知兵著称于世,参与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乱、廓尔喀入侵西藏等战事,无役不从。从乾隆四十二年担任吉林将军伊始,历任盛京将军、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到乾隆五十一年担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年仅三十二岁的福康安在九年的时间里遍历疆臣,出将入相,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少年英才。伴随战功的累积,他的爵位封号逐步攀升:从最初的云骑尉到嘉勇巴图鲁,再到嘉勇男爵、嘉勇侯爵,直到加封忠锐嘉勇公。按清代定制,异姓爵位共二十五等,最高一级便是公爵。然而,乾隆六十年,历史又给了福康安再上一层楼的机会。是年正月,湖南、贵州一带爆发苗族起义,在精神上给乾隆皇帝造成了重创。原来,这位八十五岁的耄耋天子本打算在这一年让位给儿子嘉庆皇帝,自己躲到宁寿宫去当太上皇,为自己六十年的皇帝生涯画上一个“保赢持泰”的句号。突如其来的湘黔苗族起义打破了乾隆皇帝功成身退的完满计划,使他不得不在离任之前再次用兵,委任心腹爱将福康安担任云贵总督,会同他的老搭档四川总督钮祜禄·和琳(和珅之弟)以及湖广总督伊尔根觉罗·福宁,一起前往镇压起义。福康安在初春率部出征,当年十二月便俘获起义军领袖“苗王”吴八月。面对前线发回的捷报,乾隆皇帝犯了难。因为按照清朝入关之后的祖制,福康安已经站到了异姓封爵体系的最顶端。面对这种情况,常规做法应该是给福康安“加恩荣”,或者“荫子”。但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乾隆皇帝决定冲破定制,不按常理出牌,授予福康安只有宗亲才能获封的“固山贝子”头衔。清朝入关后,异姓功臣在世之时能够获得贝子头衔者,唯有福康安一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康安获得的贝子头衔可不是普通的世袭头衔。寻常的贝子只许世袭,但每承袭一次,就要降爵一等,即所谓“递降袭爵”。但乾隆皇帝特别批示福康安的贝子头衔允许“承袭三世”,之后再按则例降爵承袭。这份上谕公布后,朝野上下不禁议论纷纷:究竟这两人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关系?正当坊间流言四起之际,前线传来福康安客死军中的讣告。嘉庆元年(1796)五月,获封贝子不及半年的福康安因身染瘴病殁于行军途中,时年四十有二,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惊悉噩耗的乾隆皇帝哀痛万分,下旨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不仅福康安成为郡王,乾隆皇帝还推及其父,给傅恒也追封了郡王衔;对于福康安的子孙也眷顾有加,下诏命富察·德麟降爵一等袭封贝勒,其子袭贝子,其孙袭镇国公,世袭罔替。闻听此诏,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一时间,福康安本系乾隆皇帝私生子的说法不胫而走,传至晚清民国仍然经久不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