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治疗脾胃病的四个经验
I导读:程门雪先生精于调理专科,对脾胃病证尤多效验。本文是作者整理程老的经验,各位书友不妨一试。
程门雪脾胃证治经验偶拾
程门雪先生精于调理专科,对脾胃病证尤多效验。临证常经方、时方合用,而自出机杼。今将有关经验偶拾,录之于次,以飨读者。
旋覆代赭汤加茅根治温病呃逆
呃逆古称哕,与呕吐类,均为胃气上逆为主。《金匮》以橘皮竹茹汤治胃虚热哕,《证因脉治》以丁香柿蒂汤治胃虚寒哕;哕而腹满,二便不利则为实哕。视其前后何部不利,利之即愈,乃通降气机之谓,或下或利,当随证而治。
程老治此证常以旋覆代赭汤出入。脾胃阳虚加附子理中;痰浊阻滞合二陈、温胆。实哕方中人参可不用,若虚者则用之。一般情况下,人参可用太子参、党参代。若胃气大虚、久病不已,则必用人参补气益胃始效。并说,此方不仅可用于伤寒,亦可用于温病、杂病之哕逆。
曾治一人,温热病后呃逆月余,叠以橘皮竹茹汤加柿蒂、刀豆壳等罔效,程老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其中以吉林人参3克另煎冲,且加茅根30克,肉桂心1克。1剂知,呃逆霍然而止。他说,茅根、芦根清胃生津,功能止呕止呃。《伤寒总病论》庞氏以茅根治温病热哕,同葛根煎服;温病冷哕,同枇杷叶煎服。茅根为止呃良药,对温病呃逆确效。人参、肉桂同用,和胃益气,且肉桂亦有降下止呃之功。徐之才有“桂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可以佐证。李时珍《本草纲目》茅根条下,还有以之治伤寒哕逆的记载,可知此药主治之能。对呃逆一证,若脉滑大,苔黄腻,口臭,哕声响亮,大便秘结,为胃热实证者,旋覆代赭汤原方即不适用,可用三黄石膏汤清胃泻火。
总之,治呃不可只囿于丁香、柿蒂、竹茹、陈皮、刀豆壳等,尚须参脉证、舌苔治本。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微信13922304446,快来找老师聊聊吧!
苍术地榆汤出入治湿热便血
便血为病,有远血、近血、肠风、脏毒等不同。盖由便血于大便前后,血色鲜暗而论。
程老临证除此之外,主要还根据舌苔。便血而舌苔腻者,以湿为主,主以苍术地榆汤。此方仅苍术、地榆二味,乃张洁古“脾湿下血”之效方,其中苍术为君燥湿健脾,可用治肠风;地榆凉血清热更为便血必用之药。便血而舌红苔不腻,以血热为主,则用生地、黄芩、阿胶等,此三味系仲景黄土汤之一半,另一半为灶心土、附子、白术,可用于脾阳虚寒不摄之便血。一般脾阳虚者,舌质淡胖,舌苔或有白腻之象,此时不用生地、黄芩,宜用熟地。
在这些方剂中,还可加银花炭、侧柏炭、大白芍、生苡仁等,有时亦可用炮姜炭1.5克温摄。若不效则用防风、荆芥炒黑佐之,取风以胜湿,黑以入血之义。若脾气下陷,见便血、脱肛、神疲、面色无华等,则用补中益气、归脾汤健脾益气养血。如用柿饼霜、黑木耳小量作药引更佳。
程老说,叶天士治便血,常宗罗谦甫平胃地榆汤。以苍术、地榆等为主。热加黄连、槐米;寒合附子理中汤,徐东皋有云:“凡下血之人用凉药多而不愈者,必须加辛味。用辛味而不愈,可用温剂兼升提,药须酒浸炒始效。凡久而虚者,当行温散,如四物加升麻、炮干姜之属是也。”可见对某一病证能知一、二、三之套路,胸有成竹,心有定法,自不难获效矣。
益胃养阴为主治噤口痢疾
噤口痢疾,为痢疾之重证。由痢疾湿热毒邪上攻于胃,胃腑气阴大伤所致。症见下痢,饮食不进,呕吐恶心,神疲肉脱,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程老常以益胃气,养胃阴,用人参、石莲子肉、石斛、麦冬、沙参等,酌加黄连、陈仓米治疗。《医学心悟》开噤散合叶氏养胃汤为合用方剂,不可再用白头翁汤苦寒之品。认为治疗痢疾必先审胃气之盛衰。在噤口痢胃气衰时切忌苦寒败胃。《临证指南·痢门》中,有鲍、包二案以厚朴、青皮、猪苓、白头翁汤治噤口痢,实不敢苟同。
对痢疾初起症情不重时,程老则以丁甘仁经验方(炒黑荆防、炒赤白芍各4.5克、银花炭12克、酒炒黄芩、焦楂曲各10克,炒枳壳、苦桔梗各3克,枳实导滞丸或木香槟榔丸12克(包煎)常可获效。若下痢腹痛后重甚,则以洁古芍药汤调气行血,清热解毒,即行血则腹痛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对芍药汤中肉桂一味,程老认为下痢腹剧痛而又喜按时非此不可,常用1.5克为末冲服。对痢下脓血,予白头翁汤;病久而血痢次数较多,则加阿胶、生地、归、芍养血。
此外,程老对休息痢虚寒者,喜用真人养脏汤。若痢疾经久不已,便血腹痛后重,脘痞不纳,舌苔厚腻,湿滞食积为患者,又以徐春圃醉香玉屑散治,其方乃平胃散加内金、砂仁、丁香。原治小儿瓜果致痢日久,缘由有丁香、砂仁消瓜果之积。程老曾以此方加戊己丸、槐米治愈血痢重证。
乌梅丸用酸苦辛治肝胃气痛
张仲景乌梅丸治蛔厥,列于厥阴篇中。蛔厥者,由脏寒膈热,下寒上热所致。故以乌梅丸辛温祛寒,苦寒泄热。酸收、苦泄、辛通合化。
程老认为,方中乌梅、花椒、干姜、黄连、细辛、黄柏配合成三对,可化裁出入以为厥阴肝胃不和之剂。肝体刚而用柔,肝胃不调常寒热错杂,上热下寒,故药亦偶复如是。此方还可治胃痛、腹痛、下利、呕吐等。一般而言,下寒则腹痛、下利;上热则呕吐、吞酸。若兼虚证,方中桂枝、当归温通营血;人参、附子温阳益气,为气血双顾。而归、桂、辛即当归四逆意,参、附、姜为四逆加人参汤,若合前述三对,为扶正泄肝复方之剂。临床应用轻重剂量,可据证候合宜而调。
程老主张此方药物剂量不必过大,除当归用10克、细辛用1克外,其他药物3克即可。桂枝可用肉桂心代用1.5~3克,当时亦可以白芍代之。若呕吐加旋复花、代赭石;吞酸加煅瓦楞、白螺丝壳;小儿虫积加陈鹤虱、使君肉;腹胀加厚朴、枳实;胃痛加娑罗子、九香虫。
王××,女,40岁。脘腹剧痛,胸闷作胀,口苦纳呆,胆胃不和,气机不调所致。与酸苦辛法。炙乌梅3克,花椒炭3克,淡干姜3克,胡黄连2.4克,肉桂心3克,炒白芍10克,制川朴4.5克,枳实炭4.5克,九香虫4.5克。3剂药后,脘腹剧痛已止,口苦纳呆亦减,惟胸闷作胀未得尽舒。原方去九香虫,加沉香曲6克,降香4.5克,玫瑰3克。3剂而愈。
对脾胃病证,程老尤重视舌苔。
如心下痞而呕吐、下利之半夏泻心汤证。强调舌质淡为脾阳虚,故用人参、干姜;舌苔薄黄腻为胃有热,故用黄连、黄芩,必须二者同见方投苦泄辛开之剂。笔者据此舌象,结合仲景方证,用此方合旋覆代赭汤治幽门不全梗阻、胃扭转之呕吐脘痛等效佳。
对大便秘结,程老在用一般润肠通便药无效时,则用杏仁24克,紫菀10克,枇杷叶10克。云源于叶案肠痹门,为腑病治脏,开降上焦肺气而下窍自通之法。方中有时加全瓜蒌、薤白等。并云,此法尚见于《程杏轩医案》。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作者/陆寿康。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