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红军就升团长,后任新四军二师参谋长,因一件事没有授军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南一带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发生过一次轰动最大的事件,那便1931年冬暴发的宁都起义,有1.7万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调转枪口集体参加红军,后改编为红五军团,这对处心积虑一门心思要“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无疑是当头一棒,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为日后红军取得更大的胜利树立了坚强的信心。

你想想,当时红军只有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军队伍只有3万多人,根据地范围也只是赣南、闽西的二十来个县的地盘,要扩大红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面对的是强敌的四面围攻,还有经济封锁,此时的红军一下子增加一个主力军团,根据地人民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红五军团经过整编和军事训练,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成长为一支红军队伍中战斗力很强的雄师铁军,很快投入到反“围剿”作战中,表现非常英勇和突出,红五军团打得最为著名的战役有两次,一次是赣州战役,当时担任主攻的红三军团面临险境,红五军团出击增援,他们奋勇冲锋,让敌人闻风丧胆,另外是红军长征途中,被誉为“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在湘江战役英勇顽强,自身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顺利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此后,这支英雄善战的红五军团,在四渡赤水、抢占娄山关、飞赴金沙江、跨越大渡河等一系列战斗中表现出色,可惜的是,红五军团后来在悲壮的西征过程中,在甘肃的高台战役中遭受磨难,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令后辈人无比崇敬,在红五军团这支部队奋战过的先辈,能活到建国后的人,大部分人受到重用,还担任过重要职务,今天,介绍一位曾经在红五军团担任团长的革命前辈,他的名字叫周骏鸣。

周骏鸣是河南确山石滚河乡焦老庄人,他在7岁的时候就上学读书,后来早年投靠了冯玉祥的26路军,因为有文化,很快在部队里得到提拔,当上了一名营长,中原大战之后,周骏鸣所在的部队开往江西宁都“围剿”红军,队跟随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的这支部队参加红军队伍,改编成红五军团后,他没有当基层红军战士,直接由营长提拔为红五军团的一名主力团的团长。

然而,由于当时“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高层领导层居于统治地位,他们错误地认为对宁都起义的人员“要兵不要官”,在赣州战役之后,正在患病中的团长周骏鸣,被人通知遣散回原籍,并发给他60元作为回老家路费盘缠。

在离开红军队伍的时候,当时的红军司令员安慰他:你虽然离开正规的红军主力部队,但只要有一颗红心,无论在何地都是心向红军的,因此,你回到老家也可以闹革命,可以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周骏鸣牢牢记住了红军高层领导的人深情嘱咐,回到确山石滚河老家之后,由于他参加的这支26路军起义参加红军,对当时正是属白区的老家根本容不下他,他一面寻找党组织,一面自己在当地搞农民暴动,很快他的手下聚集了十几位弟兄,通过对土匪的打击,不久就搞起了一支武装队伍。不过,他领导的这支队伍很快被强大的敌人镇压,由于周骏鸣曾经有过当红军团长的经历,加上他的军事素养过硬,农民领袖的名气在当地传颂。

此时,确山的组织知道他的革命行动后,领导便主动寻找到了他,很快就确定他担任区里和县里的书记。从此走上了领导地方斗争的职业革命家之路。

接下来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周骏鸣根据上级组织定位“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策应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指示精神,他组织队伍开展扩大根据地的战斗,先后在在信阳、确山、桐柏、泌阳4县交界的铁幕山一带,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虽然敌人不断“追剿”,但由于他领导有方,队伍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红军根据地区域不断扩大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周骏鸣领导的这支游击队英勇善战,经常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队的高度评价,很快他的部队便改编为鄂豫边红军游击大队,周骏鸣任大队长。这支武装高举抗战的大旗,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队伍迅速扩大,后改称为豫南抗日独立团,周骏鸣担任团长,后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他任团长,率部东进抗日。

我们知道,新四军第四支队是一支抗日劲旅,特别是在东进皖中的过程中,共进行了90多次战斗,毙伤敌2300余人,缴获枪支1400多支,军马20多匹,击毁敌汽车156辆、汽船两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开创了皖中、皖东敌后抗战的新局面。同时,四支队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地方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地方抗日武装,部队发展很快,琐碎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还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的必胜信心,为创建和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皖南事变后,周骏鸣所部扩编为新四军第二师,他晋升为师参谋长兼淮南军区参谋长,和师长张云逸、副师长罗炳辉一起,在皖东(淮南)和洪泽湖一带的地形,又创造出了一套“诱敌、迷敌、扰敌、奇袭、反击、歼灭”等为内容的游击战术,诸如“火烧野牛”、“四两拨千斤”、“梅花战术”等等,在开辟巩固发展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解放战争期间,周骏鸣先后担任淮南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华中军区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重要职务,率部参加华东解放战争的作战和负责淮海、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新四军第二师组建后功勋卓著,在淮南开创了拥有17个县,330万人口,3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是坚持淮南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一支劲旅,在长期的革命战斗中,部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涌现了一批作风顽强、作战勇敢、克敌制胜的英雄团队,建国后更是将星闪耀,首任师长张云逸是开国大将,还有上将,三位首任旅长都是开国中将,同时还有一大批战斗英雄授予少将。

但作为新四军的师级参谋长还继任过新四军二师师长的周骏鸣,红军时期已经是团长,还担任大军区的重要职务,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按理说,这么重要的一位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理应参与授衔,不过,周骏鸣却没有任何军衔,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全军大授军衔一年前的1954年,由于他在19年前1935年三月间的一个老底被翻了出来,当时,周骏鸣在漯河被捕,押到开封,关押期间,敌人派一叛徒来诱降周骏鸣,声称他们组织了一个假省委,准备欺骗群众,破坏党组织,要周骏鸣参加,周骏鸣听后大吃一惊。为揭穿叛徒组织“假省委”(后称“红旗党”)的阴谋,避免更多同志被诱捕,周骏鸣同兰德修商议后,写了“悔过书”出狱后,周骏鸣设法营救了很多同志,从而避免了鄂豫边区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周骏鸣的本意是尽快出狱,大丈夫,不仅要勇猛更要有智慧,能屈能伸,可敬不可侮。他必须借以揭穿叛徒面目,避免敌人诱捕更多红军干部的阴谋,因此才写下“悔过书”,没有想到正是这一书面的东西,有人拿之作为错误批判他的“凭证”,他被调离了军队系统,因此错过了授衔。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周骏鸣虽然没有授予军衔,但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上仰不愧于天,下俯不怍于人。他虽然没有授予军衔,但担任过省畜牧厅副厅长、林业部副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等,成为一名部级干部2003年在郑州因病去世,终年101岁。他得到了后人更多的尊重和深切缅怀。

本文参考资料:《新四军名将周骏鸣的军旅传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