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师! 去世后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

他一生大半都在银行做着小职员,

却默默地献身艺术,

名不出乡里,

直到逝世后的第七年,

他的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抱琴归去》

全国画界才惊呼:

大师竟然奇迹般地被发现。

连一代宗师李可染都扼腕长叹:

“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黄秋园先生(1914~1979),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他的祖父曾任两广总督府参事,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任吉安县、丰城县县佐,警佐等职;后弃政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母亲为家乡贤达。

秋园先生幼年启蒙于私塾,后就读南昌滕王阁小学,毕业于南昌剑声中学,失学后曾在裱画店学徒一年。

秋园先生从小酷爱绘画,十多岁就从师父亲好友左莲青先生(亦为中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师)学传统中国画,由于其绘画悟性好,艺术较为超然,十九岁就开始卖画为生,作品颇为畅销。一九三八年经伯父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工作,任文书。曾经担任过江西裕民银行物资调拨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行政十九级;直至一九七○年退休。

先生毕生业余从事绘画,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

抗战期在泰和,赣县参加过抗日义卖画展,其作品被抢购一空,所卖款项均赠难民救济会。当时报刊对秋园艺术有专文介绍。

六十年代黄秋园先生发起创办了“南昌书画之家”、“南昌国画研究会”等民间组织,曾出席江西省第二届文代会,为列席代表。

一九六二年,随江西其它画家赴井岗山写生,同年赴沪与上海中国画院画家贺天健、王个簃、唐云等进行艺术交流。

黄秋园先生生前困顿,但孤介不媚时俗;远离名利,不求闻达,一受到地方美术界少数人排斥,去世前未吸收为地方美协会员。

黄秋园先生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由传统入手,欲开创出个人风味强烈的画风。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在他的山水世界里既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文人、院体之别,他以“南人”的心境探秘,“北宗”的各种技法、技巧来陶冶“南人”的胸襟。南北宗的董源、郭熙、李成、王蒙、黄公望,“院体”的戴进、吴伟、马远、夏圭以及画家兼文人的倪瓒、石涛、石溪、龚贤等,无不在他的画中得到成功体现。

黄秋园先生晚年他独创了一种有别于历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园皴”,并编著有《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黄秋园坚持中国画艺术的价值精神,他成功地继承了中国民族绘画的传统精华,他大胆探索,独树一帜。

他晚年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自成语汇,具有现代审美意蕴。艺术新技法“秋园皴”黄秋园是在淡泊中获得了主体自由,并寻到了创作空间。他的人格魅力与他的绘画精品一样,与日月共存,现黄秋园绘画已在世界各地出版,他的淡泊宁静的崇高人品也必将与其绘画作品一起昭彰于世界。

李可染曾评价:国有颜面而不知,深以为耻,象秋园这样的大家长期被埋没是我们工作的缺点。整个中国美术史上能作积墨的不多,成功的更少。在积墨法上有突出成就有龚贤、石溪、近代的有黄宾虹,再就是秋园先生了。中国画艺术是在发展的,决不是到了穷途末路,黄秋园先生的艺术成就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画强大的生命力。北京人眼光很高,这么多展览,看多了也麻木了,像这样成功的展览还没有过,展览有法国的、德国的、日本的、国内就更多了,都没有这次成功,东山、平山我看都不如秋园。

刘海粟曾评价:黄秋园先生是江西人民优秀的儿子,我中华民族杰出艺术家,他的画体现了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工笔崇唐,底功扎实,以元人松秀之笔,取宋人构图,又得明末清初诸家之长,是自学成才的代表,作品证明了中国画并无所谓“危机”,而是生机郁勃。化古为新,人们正在认识他,他必将给祖国带来光荣。

《云山秋气佳》

《梧桐仕女》

很小就把他送进私塾启蒙,

没过多久却发现这孩子酷爱画画,

7岁就已经在临摹《芥子园画传》。

父亲看在眼里,

等到孩子十几岁时,

便拜托好友左莲青教孩子作画,

这位教过傅抱石的先生

看孩子绘画悟性极高便一口应允。

但最终因为家境贫寒,

读完中学的黄秋园便失学了,

转而进了裱画店做了一年学徒工。

正是这一年的学徒经历,

让他大开眼界,

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古今名画作品。

他异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有一点时间就刻苦临摹,

而收获自然也颇丰,

“转移摹写”的技能突飞猛进。

而且裱画店的工作,

也让他认识了众多的收藏家和购画人,

这些人看到黄秋园的画作极为震惊,

竟然开始求购他临仿的古画。

《仿古山水》

《仿唐寅山水》

在这样的因缘巧合下,

临仿古代名家的作品成了他的职业,

大量的临摹古代名家的画作,

也筑牢了他的绘画根基。

就这样19岁的他开始卖画为生,

而画作一时间也颇为畅销,

但光画画不仅不稳定,

也养不了家。

于是24岁那年,

在伯父的介绍下,

他考入江西的裕民银行做了文书,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昌人民银行的科员,

一直到1970年退休。

黄秋园的儿子黄良楷回忆道:

“父亲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

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绘画上。”

一生对绘画的投入程度,

足以衬得起“痴迷”二字。

几十年默默如一日,

不多地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一次,

是抗战期间在赣县参加的抗日义卖画展,

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

毕生不因人热,

忠于艺术的努力,

让他由乱古人之真终至借古开今。

晚年独创别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秋园皴”,

而且编著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董其昌尝言:

“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黄秋园逝世太早,

体现此类皴法的作品不多。

的确,才65岁,

这个不起眼的“银行小职员”就离世了,

他一生都没亲见自己在

艺术上获得的成就与赞扬。

直到逝世7年后1986年的春节,

他的作品被正式拿到北京展览,

刚开幕的时候,人们一看黄秋园?

谁?听都没听过,也就不以为然。

随后几天中央美院的师生开始议论起这个人物,

好多开始不屑一顾的人,

后来又返回去看他的画展,

他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时远在法国的刘海粟,听到国内出了个大师的消息,却并不知情,于是一回到北京,就提出要看看黄秋园的画作,看了一眼竟脱口而出:好,大师!

要知道颇有几分自居自傲的刘海粟

讲大师是不容易的。

随后他还亲自写信给江西省委,

称黄秋园是江西人民优秀的儿子,

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家。

李可染在参观画展后,

找到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

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

想用自己的一张画,

换黄老的一张画。

他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这样的评价出自李可染大师之口,也极为罕见。

秋山如妆,秋季的山水,植被渐少,但由绿转红、黄等色,在山石、瀑布映衬下,如着盛装般明艳、成熟,为历代画家百画不厌之景。画秋景山水,应用笔苍浑,点线相厚,用色皴染为主,点红叶时,要注意取舍,力求整体。秋来赏秋景,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黄秋园笔下的秋景山水。

这个生前名不出乡里的“小职员”,

就这样因为身后的画作,

才被人们奇迹般地认识发掘。

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

《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

把黄秋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

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黄秋园的画,

成为了中国美术馆、

中国画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贵藏品;

他教学生的画稿,

也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示范教材。

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

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

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

“一辈子沉住自己、籍籍无名,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直到身后7年才有人发现他的惊人杰作,

这让全世界做梦也没想到:

中国会出个黄秋园。”

生活在当下物质富足而精神贫瘠,常常艳慕古人琴棋书画金石诗词无所不能,常常为当世人文艺术大师消亡纠结感叹。本人学历低下,知识浅薄,但酷爱阅读,今天中午读到一位奇人奇事,令我感动良久,感动之余想把的他事迹和成就奉献给大家,也会与我一样赞叹、崇拜,挽惜。

历代丹青圣手,书画巨匠,有八大山人的山水飞鸟,吴道子的神佛人物,郑板桥竹石兰蕙,齐白石的鱼虾虫蟹,李可染的牛,徐悲鸿的马,他们的作品无不维妙维肖,形神兼备,是文化结晶,艺术象征,堪称国之瑰宝。

有这么一位银行退休职员,从未专业学过绘画,生前未展出一幅画,地方美协会员名头都没得到,却在逝世后,作品震撼整个中国画坛。

资料的介绍:秋园先生生前困顿,但孤介不媚时俗;远离名利,不求闻达,黄秋园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山水画由传统入手,开创出个人风格强烈的画风,正如李可染评价"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在创作中,黄秋园尤以巨幅为胜,构图布局往往顶天立地,整幅落墨,点线密集,不留空白,所谓上不留天,下不留地。

其布局满实在现代国画家中无有可匹者,然茂密处透露出浓淡深浅的灵气,故有"天满一星"画家的最高称誉。他的山水往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章法茂密、点线绮集、满幅经营、繁而不乱。画中人物虽小,然仍能形神兼备,无一懈笔。去世后五年,被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

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一代宗师李可染发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的深切感叹。黄秋园的画,成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贵藏品;他教学生的画稿,也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示范教材。

名声如潮身后事,谁解生前痴,名不名的事,任随世风评判!

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黄秋园遗作展,引起强烈反响。其后,追认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兼任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委。1988年于香港举办其遗作展。

黄秋园在绘画方面多能兼善,山水、花卉、人物、界画无所不工,他晚年的山水有两种面貌十分引人注目,一种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墨法精微,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反复用鬼脸皴,形成一种现代感,所作雪景尤觉玉洁冰清,另一种笔法远胜元人,丘壑雄奇错综,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精神闪耀在云蒸霞蔚中,从中可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的领悟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在长期研习创作中,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并把积墨法的运用推向新的高度。所作山水雄浑博大,元气淋漓,独具风貌。其传统国画、工笔仕女、写意花卉均俱精绝。

秋园先生的山水画由传统入手,欲开创出个人风味强烈的画风。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在他的山水世界里既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文人、院体之别,他以“南人”的心境探秘,“北宗”的各种技法、技巧来陶冶“南人”的胸襟。南北宗的董源、郭熙、李成、王蒙、黄公望,“院体”的戴进、吴伟、马远、夏圭以及画家兼文人的倪瓒、石涛、石溪、龚贤等,无不在他的画中得到成功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