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脾气、肺气、肾气、肝气,通通补足!元气满满

一个方子,心气、脾气、肺气、肾气、肝气,通通补足!元气满满

中医里经常会提到气这个概念,比如你去看中医,医生会告诉你,气虚或者气不足。

什么是气呢?气是一种能量,它在我们身体里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因为有了气的支撑,我们才能精神抖擞。气一旦虚了,就像气球没气了一样,整个人立马瘪下去了,发蔫了。

气虚,这在现代人中非常多见。那么,气虚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

气虚的人特别容易疲累,同是在外面走一圈,别人不累他先累了,一上楼就气喘吁吁,刚爬了两层楼就走不动了,站或坐的时候总想找个东西靠着。

气虚的人总是怕风怕冷,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打喷嚏,流鼻涕,到了冬天,更是感冒不断,因为人的肌表有一层气在那里,中医叫卫气,卫气就像一个国家的城墙,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卫气越厚抵抗力越强,卫气越薄,抵抗力越弱。

气虚的人吃完东西后容易腹胀,因为他的脾不容易运化食物,不容易运化的食物滞留在体内就感觉肚子胀胀的,很难受。

脾还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了,气血生化的源泉也就干涸了,面部就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所以气虚的人大多面色苍白,没有光泽。

气虚的人爱出汗,这种汗出跟正常的不同,有时候只是喝碗粥或者上个楼,汗水就滴答滴答满脸满后背流淌,即使是天气转凉后,稍微活动一下身上也还是会有汗。

气虚的人说话声音小,不洪亮,甚至出现有口气在胸口提不上来的情况。

气虚的人大便不容易成型,因为气无力固摄住大便,所以大便很容易滑脱。

气虚的人舌头胖嫩,有齿痕,因为脾主运化的功能下降了,没有运化出去的水湿把舌头泡大了,再经过牙齿挤压就形成了齿痕舌。

气虚严重的还容易出现脏腑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也就是说,下垂、下陷之像,也是气虚之像,我们的五脏六腑是靠一股气托着的,现在气虚了,不够用了,脏腑就要往下垂,就好比汽车轮胎没气了,整个车身就往下陷。

气虚当然要补气,补中益气汤是治疗气虚的一张好方,它可以补全身之气,脾气、肝气、肺气、心气、肾气都能补,但它最主要的是补中气,也就是中焦脾胃之气。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李东垣生活在战乱的年代,当时的人们流离失所,饥不饱食,很多病都是由此而生的。李东垣深感百姓疾苦,他总结出了八个字: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元气也就跟着受伤,元气一旦松散,病邪就会趁机在人体安营扎寨。

基于这个思想,李东垣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以甘温补益之力让脾胃恢复生机。

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

现在也有中成药,叫补中益气丸。

黄芪是这个方子里最主要的药物,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叫气虚莫少,就是说治疗气虚,黄芪是必不可少的。

黄芪可以补全身之气,尤其擅长补脾肺之气,其次,它还能固表,能够在我们体表布一层金钟罩之气,就像是工匠,来修补加固城墙,加强防守,让外邪无法靠近。

人参大补元气,它像秤砣一样,有千金的重量,所以非常容易导致大热在身体某个地方堆积,虚不受补的可以用党参来代替。

升麻和柴胡,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整个方子配伍的药力就往上走,用于气虚不足导致的脏腑下垂。古人说,上越必降气,下陷必升举。升麻和柴胡是给身体提气的。

为什么还要加陈皮?原来补气药下猛了,那么多气同时补入人体,又不加以疏导,这些气就会像乱麻一样纠缠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补气,补完之后会感觉胸闷、气闷,总之就是不舒服,这就是气啊壅滞了。陈皮理气,能够让补进去的气各司其职,而且陈皮很温和,它走的很慢,像饱经风霜的老者,消耗正气不会那么快。

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补血。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好比太极八卦里的阴阳鱼,阴阳和合才能生生不息。所以气虚的人一定程度上血也是虚的。当归在这个方子里的作用就是补血的,让气血生化有源。

最后用白术和炙甘草来补补脾。

补中益气汤适合以下五种情况,第一,虚累;第二,久伤;第三,疲劳;第四,苦闷;第五,没底气。这五种情况不外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中气亏虚,补中益气汤把中气补足,病邪自然就去掉了。

康熙帝晚年为何精力十分充沛?三个养生之道值得借鉴

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在位61年,活了69岁。虽然这个年龄对于现代的人来说也不算长寿,但在古代,也算是高龄之人了。而且康熙直到晚年精力都是非常好的,还会连夜批阅奏折。之所以会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这与康熙注重日常保养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一是饮食有度。

康熙从来不喝白酒,他认为喝白酒不仅误事,而且对身体有害,他只喝一种酒,那就是西洋的葡萄酒。大概是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以后,康熙经常出现心悸的毛病,中医调理不见效果,有人建议他喝点葡萄酒。起初的时候,康熙还很不习惯,但最终坚持了下来,每日一小杯,效果很好,病症也得到了缓和。

康熙尤其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位。”在他的食谱中极少见到牛羊、鸡鸭之类的厚味,有的是鱼虾果蔬食品。他认为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同时,还强调“适可而止”,不能有所偏嗜,更不能暴食暴饮。

少食多餐也是康熙所提倡的,清代宫廷膳食为两餐制,但康熙正餐吃得往往不多,而是在餐后补充一些瓜果点心之类的。但他也提出,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消化能力也各有差异,因而都应该对自身的情况加以了解,以合理进食。

其二是养成好的习惯。

康熙认为,一个人的习惯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康熙有一个习惯,每次进膳后,都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珍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古代很多帝王为了长寿,大多偏爱补药和各种丹药。康熙从不用补品,尤其不喜人参汤。他曾说:“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责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洲内老人皆不服补药,朕也从不服药。”

康熙认为补药于身体无益,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难能可贵的是,身为九五之尊不刻意寻求长生之道,认为人之生死是自然现象,不必强求。仅这一点,也是很多帝王所无法企及的。

就日常起居而言,康熙提倡“起居有常”,不可贪睡,而且要保持衣着和室内的洁净卫生。康熙说:“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沌气所染。”他提倡不论在家还是出门在外,都应该赶紧整洁,才能保证身心的洁净顺畅。

其三是养生要养心。

康熙认为养生之道在于养心,首先要心地善良,不要心怀险恶;其次是清心寡欲,不要心浮气躁,欲望是万恶之源;再次是要有喜悦之心,千万不要愁眉不展,要高高兴兴,这样的心情才有利于健康养生。

现代人很提倡运动养生的方式,康熙也深谙此道。他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多次批判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他说:“世人皆好逸恶劳,朕心则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为此,在日理万机之暇,他还在宫内种植蔬菜,甚至还实验改良水稻。每逢秋天,他又到木兰行围,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总结了一条经验,叫作“宽怀只有数行字”。因此,康熙多通过练习书法以求得身心舒畅。而“寡虑”、“寡嗜欲”、“寡言”,也是康熙养生之道的另一妙方。

康熙帝养生之道 百姓咱也能做到

康熙(即玄烨)在位61年(1661—1722),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玄烨活到69岁,在今天看来并不算长寿,然而在中国300多位帝王中,能活到69岁者却寥若晨星。他寿命长与其含性养身,饮食、起居咸成规度,洁衣净宝,注意生活细节不无关系。康熙的养生之道,在《庭训格言》中有多处记载,对于我们今天养生有可吸取的东西。

  1.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这是康熙的养生之要。康熙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他说,不可暴饮暴食,要“起居有常,”不可“贪睡、” “贪食,”更不可“沉湎于酒席中。”惟“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饭菜清淡,精而细,益于身健。康熙曰:“多食素,原味少而精,”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他引孔子言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用现在的话说:粮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鱼肉腐败变坏的、食物时间长变质的、食物气味变臭的、不当时令的、调味品不当的不吃。席上的肉食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吃水果,他也讲究。康熙曰:“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熟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此养身之要也。”

  可见,康熙对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颇为讲究。简单地说,就是吃得好,吃得卫生,吃得适量;生活有规律,才延年益寿。

  2.衣着洁净,室内温馨。

  爱干净,讲卫生,成习惯是康熙的健康之友。康熙曰: “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就是说,不论在家里或出门在外,都应该干净整洁。他说:“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沌气所染。”如果平常注意卫生,清秀爽快之气便附着于身,否则自身的清明之气也会逐渐被沌气所取代。康熙作为一国之君王,要什么,有什么,但他的衣服有穿多年的,却没有污点。康熙曰:“朕之衣服有穿多年的,并无纤毫之玷,”“此朕天秉之洁净也。”“然亦不可太过成癖。”他说:“常见有人过于好洁,其所居之室,家下人著履者,皆不许入。衣服少有玷污,即弃而不用;亲属所馈饮食,俱不肯偿。”不讲卫生不对,洁癖也是不对的。“过犹”与“不及”都应当防止。

  3.饮酒有度,药补慎用。

  康熙不反对饮酒,而反对沉湎于酒中及不节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康熙能饮酒而不多饮,只是“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饮小杯一杯。”他厌恶贪杯之辈。康熙曰:“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病疾。”酒“实非有益于人之物。”康熙曰:“世之好饮者,乐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颠倒,理法丧失。”“然沈酣湎溺,至不时不节则不可。”适饮酒,益身健,饮酒莫得酣。

  康熙的养生之道,重于食补,不轻率用药补。认为过分禁食,靠药补身体很少能滋补气血使身体强健的。康熙曰:“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滋补气血而令之充足也。”他说:“药惟与病相投,则有毒之药亦能救人,若不当,即人参亦受害。”

  4.清虚栖心,神静心和。

“寡虑、”“寡嗜欲、”“寡言,”是康熙养生之道的另一招方。他引庚桑子之言日:“毋使思虑营营。”就是说,不要使你的思虑焦忧不安。康熙以“寡思虑”养神,以“寡嗜欲”养性,以“寡言语”养气,方可以“养生。”因为,形体是感放生命的器具,而心是形体的主宰,精神则是心聚会的东西。康熙曰:“心静则心和,” “心和而形全。”能“恬淡安静养神,”则“精神安于内心。” “清虚栖心,”则“形不诱于外。”也就是说,精神安定,内心清虚,则形体不被外物所牵累。康熙引孟子之言曰:人要善性必“持其志,无暴其气”则“疾莫之撄。”要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要滥用自己的意气。如果自己的意气不暴乱滥发,意气自然平和,如能坚守意志,心志就不会为外物所摇动,而自然安定。如果杂念不起,心就能清察明审,感情和顺,疾病就不会侵害,自然身健长寿。

5. 心理调节,练字宽怀。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 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疾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在《庭训格言》中,康熙再三曰:“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就是说,人要把心放得宽宽的,心气平和而不焦燥,以此来颐养天年。

康熙有一首《膳酒自述》,总结了他自己的养生理念与实践:

盈余休说帝王家,俭朴身先务戒奢。盛馔醇酿应有损,野蔬风味亦堪佳。

樽中旨酒无能饮,案上珍肴勿过加。淡泊宁心和五味,养生得正胜丹砂。

肺气充盈,风邪不入体!牢记养肺五个字,笑、动、气、水、灸!

今年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因此这次的祝福语有些特别:

祝大家整年肺气充盈、皮肤水润、无咳无喘、经络畅通、无瘀无堵、风邪不入体。全家都拥有个好肺,牛年健康平安!

冬季养肺  牢记这五个字!

肺一直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也最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意思是肺就像雨伞一样,外界任何的气候变化、有害物质与细菌会对肺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自古以来都有“养生先养肺”的说法,那该如何养护肺呢?
牢记这五个字:笑、动、气、水、灸!

以笑养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

肺在志为悲忧,悲伤忧愁的情绪容易损伤肺,肺病的人也容易悲伤忧愁。而笑为心声,能克肺金的悲忧。

不同程度的笑也是一种“养肺”的方法,它能起到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有助于宣发肺气,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

此外,大笑有助于消除疲劳,解除抑郁,宽胸理气,恢复体力,增进食欲。

以动健肺

冬季运动不仅是增加肺部的进能,还能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能力。

清晨用冷水洗脸也有这功效!
当然,寒冬季节,千万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增加运动量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出汗严重,反倒是会加重寒邪入侵,以损肺气。
此外,早晨霜重,春节期间空气质量较差、雾霾深重,不建议太早进行晨练,最好等太阳出来。

以气顺肺

肺主气,司呼吸。除了注意吸入肺部的空气好坏,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很重要
因此,养肺一定要做到这三点:
1、戒烟,避免处于二手烟的环境之中;
2、保持室内空气畅通,远离空气混浊的地方;
3、避免使用胸部去呼吸,不利于肺部健康,使用腹部去呼吸。
腹式深呼吸是健肺的好方法,不仅弥补了胸式呼吸的缺陷,且可使中下肺叶的肺泡在换气中得到强化,从而延缓老化,保持良好弹性,防止肺的纤维化。

以水润肺

肺部的水分很容易跟着呼吸就被排出去,尤其是冬天本身就干燥,很容易形成中医所说的“燥邪”。

很多人皮肤干燥,用再多的保湿水都没用!就是因为源头—肺缺水!肺开窍于皮毛,皮肤的好坏,和肺部的状态,特别是肺部的保湿关系密切。

因此,多喝水对保养肺部很关键。

以灸护肺

艾灸可以驱除肺部中的寒邪湿气、活血化瘀,增强肺气畅通。那么如何艾灸呢?

第一步:宣通肺气

增强肺的宣发能力,有两个好处:

一是,让肺气运行正常,散掉肺部瘀结;
 
二是,驱邪外出——肺主皮毛,肺的宣发能力强,毛孔就能开合自如,痰湿瘀血等就能顺畅排出。

肺俞穴  :养肺散热的要穴

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

取穴位:位于人的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
云门穴:肺气出入口
云门就是肺气出入的门口,是肺脏脉气所发之处,内应肺脏,可调畅肺脏气机,故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之功。

取穴位:在巨骨之下,锁骨下方前中线旁开6寸!

风门穴  :抵御风邪的大门

风门穴顾名思义,是风出入的门户,就好像大门一样,阻挡外面的风邪进来,同时把体内的不正之风排出去。

艾灸风门穴,可提拔穴位之气,加固风门的力量,一方面阻止风邪侵入,一方面把体内的风邪及时释放出去,感冒好起来就会很快了。

天突穴  :咳嗽、咽喉痛的首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当咳喘发生时,气机从肺部上冲经过天突穴,艾灸天突穴可抑制咳嗽气喘的发生。

该穴尤其善于治疗咳喘,并且对于肺系疾病所引起的其他症状,如胸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都有特效。

取穴位: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第二步:疏通肺经

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就是肺经。

你可以试着敲打看看,如果有酸痛感,那么说明肺部并不健康!此时,需要灸通肺经上穴位,疏通肺经。

孔最穴、鱼际穴是肺经上相对来说:最容易瘀堵的穴位,多艾灸它们。

孔最穴有清热止血,润肺理气的作用。有的人发烧不出汗,赶紧揉孔最,能帮助发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