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是个框,但其实我们并不明白什么内容才能往里装,于是啥都往里装

推荐一篇文章,推荐语就用文章作者田松自己写的“导读”吧:

这是一篇旧文章。文章的写作过程,也是我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头脑中一些坚硬的东西被打碎了。赖欣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中》说,世界除了你加在里面的意义,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意义了。那么,存在一个客观的外在的科学及其精神吗?在我这样追问的时候,缺省配置就已经动摇了。当时,对科学共同体还有一些温情,对其行为方式的描述还存有美化的意图,现在看来,很幼稚,也不够结实——有以应然(我想象中应该的样子)代替实然(实际的样子)之嫌。不过,时至今日,关于科学及其精神的理解,在大众话语中并没有大的变化,虽是旧文,有必要再传播一次。

全文见:

关于科学精神的随想

核心观点摘要:

“是”怎样和“应该”怎样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现在讨论的实际上是两个问题: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应该是什么?这次会议材料中印发了我前几年写的关于科学精神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中仍然包含许多“应当”。现在我想探讨一些“是”。

把问题重新审视一遍,竟发现一个奇怪的循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些毛病,诊断的结果是缺少科学精神,于是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却发现,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单单科学精神这味药并不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所以我想把问题反过来。王一方最近说,科学的殿堂也有旁门。给大殿开个旁门,帮科学神通通风,也是对科学神性的消解,但这种方法未免过于温和。以我之见,还开什么旁门,用句北京话说,给丫儿拆了算了。

我严肃地以为,这是弘扬科学精神的第一步。

笔者也曾对所谓科学精神做过讨论,见:

质疑“质疑”——科学精神源出质疑?未必!

核心观点摘要:

质疑也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否则,质疑就畸变成了一味地怀疑、否定,而没有建设性,这样的质疑,真的不要也罢。

科学的进步源出质疑吗?

我们以科学史说话。......

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之后的物理学——之所以拿物理学说事,是因为物理学是现在自然科学的典范——两大突破,无疑是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那么,我们就看看这两大理论的提出究竟关质疑什么事儿。

普朗克非因质疑而提出量子理论,相反,他质疑自己的量子理论

......

没有人能否认普朗克和这几个鼎鼎大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但是他们不是为“质疑”作为科学精神要素做了正面证明,相反,他们却做了反面注脚。

爱因斯坦也非因质疑而创立相对论

......

体察这个过程,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毋宁说是因为质疑——质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的结果,不如说是因为相信——相信相对性原理、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的结果,对前者的否定/质疑,其实是对后者相信衍生的相对论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相对论产生的原因。

科学进步尤其是突破(大家关注的创新)的秘诀

通过上面两个科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大突破的案例,我们可以给出如下观点:科学进步尤其是突破(大家关注的创新)并非源出于质疑,而是源出于敏感和实事求是及建基于此的对某些理念/理论的信念甚至信仰。

......

其实,科学的进步在于科学家对问题的敏感性及其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从实事也就是具体的问题——往往是前人理论所不及处或不圆满处——中去求那个是——囊括前人理论合理处的更高层次框架的理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打倒巨人。

其实,创新的根本在于自信,没有自信,质疑什么的都是浮云,有了自信,不需要质疑,只需要实事求是,就必定能有所创新。

笔者非常喜欢眉山剑客陈平的一个观点:直觉与理论相抵触时,相信直觉,不要相信理论,大不了错了就改,这样根据直觉逐步修正完善自己的框架/理论,必定能创立自己的理论。

所以,我认为,科学就是实事求是,科学如果有什么精神的话,就只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一点我在拙文:

勿奉科学作圣女,应视科学为DF(导论)

中用了一对非常通俗的概念“圣女”与“DF”做了阐述: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在“与事物打交道”(马克思语)中实事求是的过程。

“与事物打交道”是什么意思?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正是由于工业和商业不断在新的领域与新的事物打交道,继而就有对这些新事物的认识需求(即打交道遇到困难)和认识结果,也就有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所以,说什么科学是“为求知而求知而非为实用而求知”,这要么是迷信、要么是谎言。

“实事求是”又是什么意思呢?

“实事”就是“新现象”、“新问题”;

“是”就是解释这些“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

“求”就是这一“新理论”的“思索”和“构建”,“思索”依赖于感性的灵感和想象力而与理性逻辑能力无关,“构建”(进行数学描述也即造公式、)才依赖于理性逻辑能力。

受马克思“与事物打交道遇到困难从而才有了认识事物的需求继而才有对事物的认识成果”的思想的启发,以从弗洛伊德“‘圣母-妓女’情结”心理学理论(注3)获得的灵感,笔者提出“勿奉科学作圣女,应视科学为DF”的“重口味”口号,以期其能成为“响鼓重槌”,震醒自囿于对科学的“圣母情结”的人。

有事实为证:

正是因为“奉科学为圣女”,我们在原发性创新上裹步不前、鲜有成果。

正是因为圣女被西方所PC而成了DF,我们在追踪赶超领域的科技进展堪称神速、成果丰富。

注3:

圣母-妓女情结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在拥有这种情结男性看来,只有两种女性,一种是妓女,一种是圣母。“妓女”型女性是在性上更主动的、更容易激发男性的性欲;而“圣母”型女性则意味着与性无关。弗洛伊德说:“对于他们所爱的女性,他们没有欲望;对于他们有欲望的女性,他们没法去爱(Where such men love they have no desire and where they desire theycannot love)”

回到本文推荐的田松的文章,其文末的一句“给丫儿拆了算了”,与我一直在努力的对科学进行“祛魅”的工作可以说是有一定契合之处,算是英雄所见吧。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0)

相关推荐

  • 《宇宙的结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下的宇宙结构是怎么样的?

    《宇宙的结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下的宇宙结构是怎么样的?

  • 《世界观》第三部分,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

    《世界观》第三部分,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

  • 一维的振荡构成了一切: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是人们抛弃了基本粒子是点粒子的假设而代之以基本粒子是一维弦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自洽的理论,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同粒子都是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在超弦中,相对论和量子理论通过弦结合在了一起.弦可以十 ...

  • 绘本|| 科学欢乐颂—物理学ABC

    最近热播的<欢乐颂>引发了对智商与情商孰重要的大讨论,一篇关于愚蠢辗压情商的文章几乎刷爆了朋友圈. 尽管我个人认为情商高更容易获得愉快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那些高智商科学家们的生活也很令人 ...

  • 尤德才:科学是不是真理?

    厦门   尤德才 今天,多数人认为科学就意味着真理.但被获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美国哲学家波普尔的哲学体系,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间接评测.科学理论和人类 ...

  • 多一点科学精神

    读丁肇中的演讲稿<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很有启发. 他说,中国人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太过于清谈,而忽视了探索和实验.而这,对于科学发展来说,是最大的不足. 从中, ...

  •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养成需要精心设计

    姜姝 日前,在2021年福建省科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科学教育改革培训班上,众多学员亲历了一场"有理论.有案例.有实操.有互动"的头脑风暴.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表示,科学教育要 ...

  • 作文题“科学精神”分析二则

    一.如何分析材料?分析材料发现写作重点和写作内容.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屠呦呦多年来潜心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 ...

  • 保持自由的科学精神

    近些年,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也速度惊人,特别是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转化.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方面,总觉得与我们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全国上下的科技人员已经非 ...

  •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 ...

  • “赛先生”的性格——科学精神的内涵

    现在恐怕没有人再否认:带领全世界开启近代社会大门的是欧洲人. 在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欧洲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除了在经济方面发展了资本主义萌芽之外,在思想方面也确立了重要的近代启蒙精神. 所谓的启蒙精神其 ...

  • 逻辑推理与科学精神:从“罗素是教皇”说开去

    转自: chinanews.com/cul/2011/07-20/3197173.shtml 小故事 英国曾有位大学者,他面容消瘦,目光温和而睿智,常端着烟斗,一派绅士风度地冷观世界,在哲学.数学.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