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年文脉独承——见“琴”思贤

苍垠·古琴

探道境,觅无垠

天上曲调人间音,玉京驾鹤仙人台。

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

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

中华文脉自上古先贤开创以来,历上古朴辩,诸子百家,儒术独尊,道法自然,朱子理学,陆王心学至晚清民国至我中华正统之再兴,中华文脉渊源流长。承上古先贤创学立派之际,“琴”器也随之诞生,与民智同兴。“琴”当代称谓为古琴。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拥有三千余年无断代传承的乐器。至今最早得考古实物发现为公元前四百多年曾侯乙墓出土。现存可弹奏的历史名琴为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斫琴。

古琴从诞生之初就是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的操弄宝器《礼记·曲礼下》有载“士无故不撤琴瑟”表明了从战国时代起古琴就是一款君子之器且伴随千年的研习与发展不断融入进中华正统的文士血脉中。在文脉中不断的浸透与淬炼,迄今为止可寻146部谱集,658首传曲,4042首传谱(姚公白先生统计)。其中保存着楚汉时期以来各历史阶段的人文信息音乐特征,历代文人雅士热爱并擅长弹奏古琴,并在弹奏上加入自己的的创作,从周文王到孔子,嵇康,李白,宋徽宗,苏轼……一代代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文学,美学,思想等多方面的渗透入古琴中。

古琴,是一款乐器,但是他也不仅仅是一款乐器,古琴是可以作为在中国古代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上最能够代表这种东方文脉精神,国学传承的精神礼器。

琴以载道,道以器现。琴棋书画,古琴为四艺八雅之首。古琴面圆底平,是古人朴素的天地观念的体现。琴面十三个徽位为一年十二个月与一个闰月,当下古琴为七弦琴,早先的时候为五弦,五调为宫徽角徵羽,与传统五行学金木水火土内合,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武弦,至此古琴才为七弦,有雅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形拟雅士,“琴头”上部称谓为额,自腰以下为“琴尾”,“琴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自此琴面天穹日月星河,高山流水齐聚指尖。顺流自琴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末端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琴头”侧部有一暗槽,形拟凤鸣出舌头称“舌穴”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琴底留二孔,位于琴中较大处为“龙池”尾部较小处为“凤沼”。乡“琴尾”端底板处有二支柱为雁足支撑琴体,自此古琴通体包含寰宇当空,大地苍茫,立面与起上山下泽,龙凤共存,即纳天地苍穹高山水泽,内阔文化之精华,外展智慧与求识,天人合一森罗万象,取意中庸平和,寻正音,达大道。

吟徽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

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琴音有三,三音各为天地人,《太古遗音·琴制尚象论》中说:“上为天统,下为地统,中为人统。抑扬之际,上取泛声则轻清而属天,下取按声则重浊而为地,不加抑按则丝木之声均和而属人。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故而也称为天地人三籁。

地籁之音:散音,松沉而旷远,雄浑而稳重,就像大地那样。每每拨响琴弦之时,雄浑的声音总能把我的思绪带回远古时代,如见上古盘古持手中巨斧开天辟地,力量石破惊天。落指与此,朴实而极富感染力的“大地”之上,散音故又被称为“地籁之音”。

人籁之音:按音,是琴曲中最常见的,可随弹琴者的心境、手法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按音是变幻无穷的。这正如人的情绪一样,会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所以按音也叫“人籁”。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按音所表现出的,是人世间的悲喜、痛快、情爱之美。

天籁之音:泛音,是古琴灵魂与精神的结晶,是集日月之精华的大雅之音,是只有高尚灵魂,才能聆听到的“天籁”,此音讲求的是精神上的宁静以及人与琴的高度合一。想要使泛音拥有情感,就要让自己与琴的精神互通,让自己置身其中,在在沉思中提炼,在宁静中升华。它能使琴声拥有“身躯”和“思想”,同时也是对一个弹琴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琴音蕴含天地之象,纵览宇宙之理,弹琴唯悦己。声妙且心弦雷动,由此引发处的琴音九德,更多的是约束与规范做人修身的道德彰显文士的精神品格。

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品善独获,琴品第一,琴音轻灵优雅,三五知己弹奏交流,与自我内心天地神明的交流对话。弹琴是养性,养性淬心神。这份宝贵的音质被1977年旅行者号携带象征人类文明的7首乐曲中唯一代表东方的是声音正是管平湖先生用古琴的弹奏的曲目《流水》。

当代传世名琴鉴赏

唐琴·九霄环佩【故宫博物馆馆藏】

“九霄环佩”琴,唐,伏羲式,通长124厘米,隐间114.2厘米,额宽21.8厘米,肩宽21.2厘米,尾宽15.4厘米,厚5.8厘米。

此琴传为盛唐雷氏作品。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紫漆,面底多处以大块朱漆补髹,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龙池、凤沼均作扁圆形,腹内纳音隆起,当池沼处复凹下呈圆底长沟状,通贯于纳音的始终。蚌徽,红木轸,白玉足镂刻精美,紫檀岳尾。护轸亦为紫檀木所作,可能是清代广陵派琴家徐祺所装。

琴底龙池上方篆书“九霄环佩”琴名,下方有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有行书“冷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及“诗梦斋印”一方。池左行书:

超迹苍霄,逍遥太极。

庭坚。

琴足上方行书:

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

垂帘新燕语,苍海老龙吟。

苏轼记。

凤沼上方有“三唐琴榭”篆书长方印一方,下方“楚园藏琴”印一方。

此琴可追溯的藏家有晚清民初时期的叶赫那拉·佛尼音布,字荷汀,后易姓叶,名潜,字鹤伏,号诗梦斋。其后递藏者有“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有刘世珩,即于琴上铭刻“楚园藏琴”、“三唐琴榭”者,再传子之泗,最后归藏刘晦之。1952年,由文物局郑振铎局长主持从刘氏购得入藏故宫至今

唐琴·大圣遗音【故宫博物馆馆藏】

“大圣遗音”琴,唐至德丙申,通长120.3厘米,隐间111厘米,额宽19.2厘米,肩宽20.2厘米,尾宽13.5厘米,厚5.2厘米。

此琴为神农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状,项、腰作圆棱。通身栗壳色漆,局部有零星朱漆后补,发大小蛇腹断间细牛毛断纹。金徽。琴底发波浪形细纹断。圆形龙池,直径 7.6厘米,扁圆凤沼,长12厘米,宽2.9厘米。琴面为桐木斫,色黄质松,纹直而密,纳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制作细润精致。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护轸系原作,岳、尾均有后换痕迹,装旧青玉轸足一副,足雕葵瓣纹,轸作6棱尖底,系明黄丝绦长穗。

琴池上方刻4厘米许草书“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8.1×7.6厘米细边粗笔方印,篆“包含”2字,池之两侧分别刻2厘米许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4句16字。龙池内两侧上下有3厘米许朱漆隶书腹款“至德丙申”4字。琴背铭文均系旧刻,曾填以金漆,字口均已断出。

以指扣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

唐琴·彩凤鸣岐【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王侯将相文人墨客,以庋藏雷琴为荣。

彩凤鸣岐古琴为落霞式,面朱红色漆,背褐色漆下露出朱色漆。贝壳徽。长方形龙池凤沼。清九疑山人杨宗稷重修。琴面冰裂断纹和小流水断隐约可见,琴背均冰裂断纹和小流水断纹。龙池两侧有杨宗稷行书鉴定题刻。腹内刻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

苍垠寻琴道,道无垠,音恒古,三千年,定正音。

我们参与了古琴在北京乃至世界内的重新升腾,自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声琴响奏起了东方文化复兴的道路。我们专注于琴,以为琴证道,磨琴之技艺,固执的推进更为珍品的良琴,对完美的追求,对未来琴道的打磨,我们带着探寻的光辉走入即将拨云见日的大雾前,稀薄的阳光逐渐高亢,天光即将打散阴霾,就像三千年前上古先贤所开万民之智,在这里,我们在这十字路口处一边神牵三千年传承的文明脉络,一边眺望三千年后的耀眼光芒。

琴之爱者,唯有传心。心达则泰然。

苍垠·古琴

苍天之畔,玉琴为伴

(0)

相关推荐

  • 风弦自有声:涤荡历史烟尘的唐代古琴(上)

    琴,今称古琴又称七弦琴,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现存传世最早的古琴是我国唐代流传下来的.作为年代最早的唐琴,现存世且在业界具广泛共识的只有17张.本文根据<蠡测偶录集>记载,对已经发表过的17 ...

  • 唐“独幽”七弦琴

    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 尺寸:通长120.4厘米,琴额宽20厘米,琴肩宽21厘米,琴尾宽15厘米. 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琴体色泽典雅,通体髹栗壳色间朱红漆,断纹较多 ...

  • 古琴禅修

    古人亦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枯燥乏味的生活里只需抚琴一曲,便可内心宁静饱满,舒解那心中所有的不快与压抑.远离尘嚣 回归本心 . 古琴之音厚重圆融,弦上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太美意境,随乐 ...

  • 大收藏家498期:叶诗梦,清末民初古琴大家

    叶诗梦(1863-1937),满洲正蓝旗人,叶赫那拉氏,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辛亥革命后改名叶潜,字鹤伏,号诗梦居士,又号师孟.清末民初古琴大家. 荷兰外交官.汉学家 高罗佩为其师叶诗梦所绘小像 &l ...

  • 阳城•破解中华千古之谜

    神话?传说?历史? 提到中国历史,言必谈三代--夏商周,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都始于那些年代.然而古史上的确切纪年起始于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夏朝这个显赫的.存在 ...

  • 延续千年文脉 小山丛竹古书院主题展览五一亮相

    作为"泉州旧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古书院因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三位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贤哲在此留下足迹而闻名遐迩.点滴之地却承载着一段段浓墨重彩的历史,这里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 飞瀑流千尺,独坐草屋里!

    飞瀑流千尺,独坐草屋里! 黄秋园(1914-1979),毕生业余从事绘画,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 ...

  • 十大名楼,十首诗文,见证中华千年沧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十大名楼 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 蕴藏着中华民族建筑精髓 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 琼楼玉宇,丹柱碧瓦,画栋飞檐 美哉!壮哉! "天下绝景&q ...

  • 影像,让北京中轴线文脉“看得见”

    北京中轴线上的部分建筑.资料图片 [热点观察] 山有山脉.水有水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则有自己的文脉.文脉呈现的是沿着时间轴由远(过去)及近(当下)再向远(未来)延伸的线索,是文化的源头.过程. ...

  • 瓦甓无言犹有道 千年文脉可绵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徐炜伦 千年广州,文脉绵延不断.一砖一瓦,皆有历史留存. 早在1700多年前,"广州"二字,已深深地镌刻在历尽沧桑.粗粝朴实的古砖上. 砖,本字为&qu ...

  • 纵观中华千年草书史,不过二十五人!

    学好草书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 查看草书名帖 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美学精神境界的艺术是草书,最能展现中国书法艺术境界的也只有草书.只有草书才真正摆脱了书法实用性,而成为纯审美的曲线性观赏艺术.纵观中 ...

  • 中华千年礼仪之邦,留下来的敬人雅语,值得现代人收藏!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汉语中的礼貌用语也十分讲究,可惜现在很多都要"失传"了. 与人相见说"您好". 初次见面说"久仰&q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千山溪声/陈承宗

    细雨 檐头 覆杯 千山无语 溪声辽阔 乌瓦细雨 滴滴滑落 那日微雨中抵达浙南永嘉岩头镇,住店的边上发现几株金色桂花树,花开盈丰,不觉惊叹.旁人不在意,花开应时节,是为平常.我却数度回首,那花里仿若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