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 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王镣—

唐诗中最有智慧的一首诗,看透人性!
    在中国古代,自科举考试兴起之后,学而优则仕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要想当官为民造福,要想从政实现理想,亦或是当官发财,科举是唯一可行的途径。然而,科举之路并不平坦,十年寒窗之后,只有少数人“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更多的人则名落孙山,其中不少更是落魄终生。

    在浩瀚的唐诗中,描写科举考试的诗作也为数不少,比如《放榜日》《看榜日》《登科后》《及第后作》《落第长安》《长安落地》等诗作,从标题就可以直接看出是关于科举考试的。及第者自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落第者则“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其中辛酸唯有心知。
    然而,晚唐诗人王镣的《感事》诗,可谓是独具慧眼,看透了人性:
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
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
    王镣生活于晚唐,是两朝宰相王铎的弟弟,很有才华,但是参加科举考试多次,却都落第了,可算是人生坎坷,于是作成了此诗,他的门人便经常吟诵此诗,为王镣愤愤不平。后来,王镣屡败屡战,终于夙愿得偿,于咸通年间进士及第走上仕途。
    王镣此诗,可谓是精彩至极,前两句分别别自然界的石头和社会上的人,一“易”、一“难”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句则更是鞭辟入里,道尽人性:当今大权在握的那些人,当年他们也曾怨恨仕途艰难、无人引荐,让读者获得某种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正如古语所说,此一时,彼一时,人的立场会随着地位的改变而改变。陈胜吴广种田时曾发出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然而起义成功称王之后,却把前来投靠的昔日伙伴处死,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