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好| 《皮胡》这部不到千人评过的电影,深深警醒着每一位观众
印度向来就是一个高出片的国家,其中大多数影片都能得到很高的评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既能揭示、折射生活,又能给人以实在的真实感。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为我们展现出人性中的美好和爱的力量;《神秘巨星》呼吁女性们追求独立自主;《摔跤吧!爸爸》也为我们展现父权体系下女性的崛起……
而今天想说的是一部鲜为人知却十分值得一看的电影,《皮胡》。
该片于2018年11月16日在印度上映,主演是一位两岁的小女孩,至今只有不足1000人对它进行评价。
这部影片则是以小主演皮胡的名字命名,改编自真实故事,记叙了一个两岁小女孩与在床上死去的妈妈共度一天的故事,直到傍晚她的爸爸才从外地赶回,在此之间她屡屡与死神擦肩而过。
影片一开始是以小皮胡的视角从床上醒来开始,她摇了摇身旁的妈妈却没有得到回应,于是无聊的她踉踉跄跄自己走到了楼下,喊了几声爸爸却也无人回应。
晃动的镜头,展现着凌乱的屋子,气球彩灯东倒西歪着,地上还有许多杂乱的物品。
她想要出去玩,可是2岁的她却碰不到门把手,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她只能独自呆在这空荡荡的房子里。
可怜的皮胡,她还太小,不懂得死亡是什么。天真的她以为妈妈只是睡着了,她会找出妈妈常看的节目,喊她起来看电视;会让妈妈带她上厕所给她穿裤子,看到妈妈脸上的伤痕会为她涂面霜;累了无聊了就爬在妈妈身上……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不久前的一则新闻,9个月大的孩子替父受勋章,其实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他们的父亲都是英雄,却早早离开了他们。更心痛的是受勋章时,有的孩子脸上还挂着天真的笑容,让人看着心头一酸。
直到电话响起时,我们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由于电话放在高高的柜子上,小皮胡一不小心将电话摔到了地上,电话另一头是爸爸骂骂咧咧的声音。
原来前一天是小皮胡的生日,爸爸由于忙没能参加皮胡的生日派对,因此和妈妈大吵了一架。电话里,爸爸还在责备着皮胡妈妈,因为没有帮他熨衬衣导致他差一点赶不上飞机的事情。
而这次他打电话回来,是要告诉她,他今天在匆忙之中忘记了拔掉电熨斗的插座,而且熨斗的自动开关坏了,因为皮胡在家,所以让她一定记得把电拔下来。
这里是对皮胡危险的正式交代。
电话里,爸爸听到了皮胡的声音,皮胡告诉爸爸,妈妈在睡觉,由于工作原因,爸爸哄皮胡几句便匆匆挂断电话。
其实如果只是一次的争吵,妈妈也不会自杀。所有的失望都是日积月累而来,丈夫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选择了工作,而一次次的争吵破坏了夫妻两人之间的关系,皮胡妈妈脸上的伤痕就是这一点的证明。
原本是为了有更好的家庭生活而选择工作,却渐渐忽视了家庭之间的和睦,伤害了亲人的感情,缺少了彼此之间的陪伴。
那如果是这样当初又是为了什么努力工作呢?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本想带着皮胡一起离开的妈妈最终没有那个勇气,选择独自逃避,夫妻两人在争吵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这也正是电影想要向我们传达的主题。
没有关上的水龙头、地上的插排、房间里散落的安眠药、可以攀爬的露天阳台、通着电的电熨斗……都成为了皮胡独自面对的危险。
同时导演以定镜头的方式,将小皮胡放在空旷的环境里,渺小的皮胡与偌大的房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皮胡的孤立无援。
镜头外常常伴随的邻居等人的声音也从侧面揭示这皮胡的危险处境。眼神的特写更是展现了孩子的天真单纯,惹人心疼。
其实孩子面对的问题又何止仅仅是表面的安全问题,导演只不过是借着这极其简单的一种警醒着我们罢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让他健康茁壮的成长只是一个最基础要求而已,但基础要求并不代表全部。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也不应该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要及时地关心教育孩子。
校园暴力等现象可能随时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孩子大多都会选择默默承受,可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尝试与他进行沟通交流,也许大多数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有的孩子幸运一些,他并没有遭受那些校园暴力。可如果父母缺席了他的成长,他会感到一种孤单落寞感,渐渐地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不知道你还记《想见你》里,那个叫陈韵如的女孩吗?独来独往、不会有人想要去靠近,为了让大家记住她,她宁愿选择被人杀死。
而除了这些选择默默承受的人,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依然不在少数。
缺乏父母的关心陪伴和正确的教育,有一些孩子会结交一些狐朋狗友,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近期热播剧《重生》里面的小凯,母亲一位是医院的主任,以前她总是把孩子忘在幼儿园,也会忘记他的生日,在孩子被人欺负找她诉苦时她却不以为然……
直到后来小凯走上了犯罪的,母亲决定陪着他一起结束生命,来结束这个错误。
人们常常只能注意问题出现后的解决,那为什么不能将这些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呢?
影片中皮胡的爸爸,在后来打电话告诉皮胡让她转达一声对不起。可是皮胡的妈妈却再也听不到了。
当他赶回家,他在床底下找到了皮胡。
皮胡还天真的说着,“爸爸去叫醒妈妈,我正在造一个美丽的家。”
紧随其后的是爸爸痛苦绝望的哀嚎,导演也正是通过电影的结束将压抑已久的情感一下推动至高潮。
在影片的90分钟里,出现在我们镜头里的,只有2岁皮胡和她躺在床上的妈妈,可是导演巧妙的运用镜头外的声音,让这部影片一点也不会显得孤立封闭。
同时,一位两岁的小演员究竟是怎样撑起这部电影呢?
虽然拍摄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导演对镜头的多样运用。
从床底、从上空或是眼前等不同角度,满足了观众对整个故事的视觉体验;定镜头、特写镜头运用时,虽然小演员偶尔会被镜头吸引从而望向镜头,但正是这种时不时的对视,让观众与影片之间产生了直接的互动……
在人称的运用方面也很灵活,开篇以皮胡的视角进入,到后来以爸爸的视角回家,导演通过第一人称将观众不自觉地带入影片,与故事人物同呼吸。
这些都是支撑起这部电影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后悔。不管在哪方面,希望我们都能珍惜当下的小确幸,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处。
文/敢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