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把诗书百遍读

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将《诗经》的所有诗篇都按上古音韵重新读了一遍,自己感到有了很大的收获。 但是,《诗经》所用的诗歌音韵及其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知。例如,《诗经》很早就被奉为经典,无数书生文人苦心研读。但是从春秋时期到了千年之后的南宋时期,就连最负盛名的学者朱熹在解读《诗经》的时候都没有弄懂上古的音韵,只好以叶音说来勉力解读,其实却并不符合上古语音的实际。而直到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解读《诗经》的用韵时,居然还是以中古的音韵来分析上古诗歌的声韵。
明末以后,历经艰难的长期探索,学者们发现了解读《诗经》用韵的入门路径,从此上古音韵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关键性突破。现在的上古音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上古语音的体系,划分了上古诗韵的韵部,使得研究《诗经》的用韵有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认为对《诗经》用韵的研究还是不够的,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例如,《诗经》的诗歌,是否每一篇都是谐韵的,甚至每一段都是谐韵的,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如果判断《诗经》的作品中还有不能押韵的诗歌,那就说明《诗经》的诗歌虽然经过春秋时代文人学者的编删整理,依然没有全部谐韵,而且也可以由此证明上古时代的早期诗歌在音韵应用上还显得不够完美与精妙。
不过如果反过来,通过研究发现,《诗经》的所有诗歌都能谐韵,那也可以证明,我们的先人在久远的年代里就创制出相当繁复精妙的诗歌音韵规则,《诗经》的诗歌用韵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成为瑰 丽的珍宝,是我们后人倍感骄傲与自豪的文化遗产。
为此,我们这些才疏学浅的读书人,不怕被人耻笑为齐人献曝与辽东白豕,以自己微薄的知识,开始了《诗经》用韵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我们在学识上,的确无法与前贤相比。但是我们自知,我们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发散的思维,更为独特的视角。因此,我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包括与名家不同的看法。
例如,我们认为《诗经》的诗歌是在春秋时期经过文人学者编删整理的。从逻辑上说,所有的诗歌应该都是能够谐韵的。但是,要想证明这个结论,却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已经被名家判定为“无韵”的诗歌作品,就要逐篇予以新的解析。这个繁重的任务,当然不是我们这些学识浅薄的普通读书人所能胜任的。但是,我们敢于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努力探究这个问题,这个态度应该是无错的。
在结束了《诗经》全部诗歌的重读后,开始了重点作品的复读与韵读观点的复审。
首先,是从颂的部分一些诗歌作品的韵读解析开始。
之前曾经对颂的部分一些诗歌的用韵情况有所分析。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于是在此次复读复审中,有的诗歌的韵读分析观点就有了一些修改。
例如,《清庙》的用韵研判,改成了如下的看法:
於穆清廟,(宵部)
肅雍顯相,
濟濟多士。

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
駿奔走在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