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重建祝氏祖祠!
▲ 江郎山郎峰祝氏大宗祠效果图
▲ 江郎山郎峰祝氏大宗祠重建工作启动大会
原衢州市政协副主席祝瑜英,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谈了重建祝氏大宗祠的重大意义。江山市政协副主席祝继友参加了大会并讲话,他表示大宗祠土地的取得及其不易,希望全体宗亲珍惜难得的机会,建好祖祠。
▲ 原衢州政协副主席祝瑜英讲话
▲ 江山政协副主席祝继友讲话
会上,86 岁高龄的原江山中学校长祝春和表示,将捐赠由他主编的定价100 元的《郎峰祝氏文化集萃》800 套,再捐款 2 万元,女儿捐 1 万元。打算明后年积余再捐 4 万元,合计价值十五万元。唯一愿望是能早日看到祖祠建成,亲自参加郎峰祝氏大宗祠完工庆典,并在祖祠大堂柱上挂上一幅他自己书写的祠柱楹联。原民政局主任祝志敖代表六川支派宗亲、祝新义代表广丰龙溪宗亲、祝家荣代表衢江区上治派宗亲、祝根发代表企业界及郎峰本地宗亲等在大会上先后作了表态发言。
▲ 与会代表合影
下午 1:30,继续召开了郎峰祝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会议,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对大宗祠重建工作的宣传、筹备资金等具体工作进行了再布置。
- 千年望族 郎峰祝氏 -
郎峰祝氏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的著姓,古代三衢地区首屈一指的世家望族,也是迁江山最早的姓氏之一。
西晋祝巡(265—328),仕晋官护国上将军,因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功封信安侯,子孙世居衢州南门。巡公八世孙,齐太尉祝辂(463—?)因不满朝中奸佞专权辞官隐居江阳梅泉(今江山西山),为迁江祖。十五世孙祝其岱(634—729),字东山,年轻时考中明经科。因不满武则天专权,大半生隐居江郎山,著书讲学,他开创的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历代为祝氏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曾有一榜入仕四十余人的骄人业绩。
▲ 江郎书院
郎峰祝氏发族于两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宋代达到鼎峰。在宋代仅祝文仆一家共炊者就有六百余人。千百年来,科甲绵延,仕宦不绝,曾有“兄弟宰相”、“八凤齐鸣”的文化奇观,先后有宰相四人,进士五十余人,各类武将八十余人、七品以上官宦三百多人,分布周边八十八支派,迁往全国各地五百余处。郎峰祝氏以悠久的历史,“崇德尚学、精忠纯孝、廉洁正直”的家族特质,历史上为江山四大望族之首。至今江浙一带仍流传的“满朝祝”传说,即反映了这一史实。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宣国公祝臣、鲁国公祝常,绘江郎山图于家谱并呈御览,神宗钦题《郎峰世家》,将《郎峰祝氏世谱》列与国史同重。
▲ “郎峰世家”题赠
▲ 江郎阁老街现状
江郎山祝氏宗祠之建,始于唐代中期,源于太学博士祝尚邱为祭祀祖父东山公,将东山公读书处改造为“祝东山行乐祠”,即在今江郎山石柱之下。
唐太极元年,又在江郎山之西南脉岭山麓,兴建祝氏宗祠,是为郎峰祝氏脉岭祠。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增建崇德、报功二祠。
宋太平兴国二年,脉岭宗祠为山所限,不能扩建,于是迁建于阁老街上,驸马府之东,坐北向南。绍兴二十四(1154)年,大义、裕民等裔孙,在驸马府之西,少师府之东重建大宗祠。此时的郎峰祝氏,人丁兴旺、仕宦绵延不绝,此次修建的大宗祠,规模宏大,是历史上最宏伟的祝氏宗祠。宗祠前后五进,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中厅、花厅、报本堂、追远堂,前厅之前还立有“历代科举”石牌坊,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主厅两侧,依次置设茂才堂、庶母堂、书房、报功堂、崇德堂、永思堂、象贤堂,等数十间厅堂、房舍。
▲ 江郎老祠图
▲ 江郎新祠图
淳熙二年(1175)由京城临安回福建途径江山的朱熹,在县尉熊可量的陪同下,走访了新修的县学并作了《江山儒学记》。在熊可量的引荐下,朱熹认识了在县学读书的祝梦良、祝梦熊兄弟等人,当了解到其外祖家与郎峰祝氏的渊源之后,以裔外甥的名义作了《重建郎峰祝氏家庙记》,并为宗祠题额“祭必摅始”。可惜,祝氏大宗祠与少师府于雍正元年九月毀于一场大火。
雍正六年(1728)祝氏后人在南塘宅基福庆庵前迁造祝氏大宗祠。宗祠共三进,大门前有高大的照壁和半月池。月池前面为雄伟的前门,大门起三重檐,飞檐翘角,并装饰有雕刻精美的木雕门楼,上悬祝氏大宗祠和文忠第匾额。前厅背面设有戏台。二进为中厅,为二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大厅上雕梁画栋。前厅中厅之间为宽广的天井。三进为享堂,悬“五庙典祀”匾,享堂内供奉有历代先祖神位,春秋祭祀。道光八年(1828)、咸丰九年(1859)、咸丰十年(1860)、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五年(1916)均有修缮。
▲ 2013年首届华夏祝氏文化节暨第五届宗亲联谊大会期间在江郎祝氏大宗祠旧址举行的祭祖活动
自郎峰祝氏修建大宗祠,郎峰各派无论远近,每隔数十年便至大宗祠合修宗谱,这是江山各大姓氏中所没有的,因此民间才有“祝氏不分家”之说。民国六年和廿六年两次在大宗祠会修《郎峰祝氏世谱》,此时的郎峰祝氏入谱者已计有八十八房派,数万人口,遍及闽浙赣。此时的《世谱》已形成26卷,200余册的规模。祝氏不分家的传统也正是郎峰祝氏精诚团结、昭穆和谐家族精神的体现。
1942年,郎峰祝氏大宗祠毁于日寇轰炸。1945年再次重建了大宗祠后堂及两边厢房。随着江山的解放,以及后来的土改、文革等变迁,大宗祠先后被三峰小学、江郎乡政府借寄,并最终被拆毁建设乡政府办公楼。
▲ 郎峰祝氏龙溪派支祠
宗祠,是族人后裔祭奠、朝拜的圣殿,是告慰祖先、振兴家族、鼓舞后人的地方。“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摘自《人民日报》)。重建郎峰祝氏大宗祠这一郎峰后裔心灵寄托圣地,是所有祝氏后裔的夙愿。近十年来,以郎峰祝氏文化研究会为代表的许多祝氏有识之士奔走呼告,极力争取郎峰祝氏大宗祠的重建。郎峰祝氏文化,是江郎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江山发掘本土特色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郎峰祝氏大宗祠是展示郎峰祝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重建理应得到重视。相信,只要所有祝氏儿女,团结一心,甘于奉献,祝氏大宗祠的重建指日可待。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江郎山下的祝氏大宗祠,是江山、衢州、广丰、玉山、蒲城等地郎峰祝氏子孙共同的祖祠,祝氏家族的根基,祝氏先人灵魂的栖息地。浙、闽、赣交界地区的祝氏绝大部分源自江郎山阁老街,分迁全国各地更达数十万人口。
祖祠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宋、元、明代有修建,后于雍正元年毁于大火。雍正六年,族人集资重建大宗祠。宗祠建筑宏伟,前后三进,占地近十亩,雕梁画栋,是江山最大、最好的宗祠之一。可惜的是抗战时期,宗祠毁于日寇飞机轰炸。抗战胜利后,祝氏族人又捐资重建了大厅、厢房等部分建筑。解放后祖祠先后被三峰小学、江郎乡政府等借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拆建为乡政府办公楼。郎峰祝氏是世家望族,历史上有宰相四人,进士、武进士五十余人。郎峰祝氏素有不分家之说,江郎大宗祠是郎峰祝氏共有的祖祠,历来由八十八派裔孙共同集资修建。祠堂基内至今留有各派子孙捐的大石柱。
自郎峰祝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大宗祠的回归与重建。在祝瑜英、祝世法、祝继友、祝新风、祝龙光、祝龙海等领导关心下,祝仕君、祝龙全、祝为民、祝善启等历任会长和广大宗亲共同努力下,通过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每年向人大、政协提交提案,寻求社会各界能人协助等努力,向政府反馈数十万由江郎繁衍的祝氏儿女重建祖祠的心声。在广大祝氏宗亲的不懈努力和祖宗在天之灵的庇佑下,得到石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和村委一致同意,以共同建设、共同利用的方式,重建祝氏祖祠,展现郎峰祝氏厚重文化。据初步预估,重建费用需600万元左右。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祠堂是先人灵魂的栖息地”“是正宗的中国国粹”。祝氏世居江郎山阁老街达1300余年,是真正的百世不迁之祖地。大宗祠是郎峰祝氏辉煌历史的象征和数十万祝氏后人的精神寄托,重建大宗祠,是上慰祖宗之灵,下佑子孙万代,功德无量的大善事!为此,我们倡议全体祝氏宗亲和有识之士,出谋划策,捐钱出力,为重建大宗祠贡献力量!宗祠建成之日,必是祖灵欣慰、族人鼓舞之时。更是我们对促进江山全域旅游、弘扬名山望族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重建郎峰祝氏大宗祠理事会将设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及时公布账目,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并对积极捐款的宗亲,给予功德堂挂像、匾、柱、楹联署名、立碑铭刻等不同形式嘉勉!(详见《重建祝氏大宗祠筹资办法》)
顺祝康安幸福,万事如意!
联系人:祝善启13527565666 祝为民13506700315(660315)
祝忠勇15068915890(微信同号)祝徐水芳(会计)15857065077
END
来源:重建郎峰祝氏大宗祠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