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为何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俑百问微讲堂】铜车马为何被誉为“青铜之冠”陕西学习平台2021-05-09订阅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挽具最齐全、制作最精美的古代青铜车马,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誉其为“青铜之冠”。那么,秦陵铜车马何以获得这一美誉呢?专家们总结出铜车马的七大特点作为回答。
一号铜车马。
二号铜车马。第一,铜车马体量大。一号车通长225厘米、通高152厘米、宽134厘米;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2厘米、宽143厘米,两乘车总重量达2392千克,是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随葬青铜车马。第二,铜车马形象写实,形制规范,结构明确。考古发现的古代随葬马车结构大多模糊不清,秦陵铜车马完全仿照秦代实用马车制作,真实地模拟了古代车的形制和结构,既让我们看清了古代单辕马车的具体形制和结构细节,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帝王的乘舆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车辕与车衡交叉处的包铸结构。第三,铜车马结构复杂,铸造工艺和手法多样,铸造技术高超。由于铜车马中的部件都是按照古代马车的实物结构塑型和铸造,因此其中的绝大多数部件都表现出复杂的结构特征,需要采用分步建模、二次铸接的工艺来完成,有些还需在铸造的基础上进行后期加工。体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单体器件多采取分步铸造的方法完成,铸造手法主要有嵌铸法、包铸法、铸焊法三种。如车厢围板是在舆底之上采用嵌铸法二次铸接,车轮采用了先铸辐条再铸接轮毂[gǔ]和轮牙的方法铸造,车辕与车衡之间采用了包铸法将二者铸为一体。其中的个别加工工艺甚至是秦代工匠的首创,如两乘车的车盖,既大又薄而且弯曲成拱顶形状,不仅是一次铸造而成,并且在盖面的外围一周采用了反复高温加热和锻打的整形做法,这使得我们对古代青铜铸造工艺有了新的认识。
不同金属之间的焊接:银轭軥饰与铜轭軥。第四,铜车马零部件众多,制作工艺复杂,技术精湛。为了表现古代马车的细部结构和鞁具的装配关系及灵活性,每乘马车被分解成上百个大小不同的组件,其中多数属于结构复杂的组合型部件,由几个到上百个小构件连接组装而成,零部件总数多达3000多个。这些零部件有的结构繁琐,有的细小精致,制作难度极大。各种组合型部件的制作,需要经过铸造、切割、钻孔、锉磨、抛光、切削、錾[zàn]刻、镶嵌、冲凿、钳工装配等多道工序,采用了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活铰连接、钮环扣接、转轴连接、锥度配合连接、铆结式连接、弯钉钩挂、套接、卡接等近十种连接方法。像马的笼头是由一节金、一节银,采用子母扣加销钉连接的方式制作而成,历经两千多年,仍弯曲自如;一号车伞盖盖座上下的锁扣装置,设计精妙,制作工艺奇巧,至今仍开闭灵活,令人称奇。
一号铜车马上的御官俑。
二号铜车马上的御官俑。第五,铜马和御官俑造型准确写实,形象生动传神,给冰冷坚硬的青铜器赋予了勃勃生机。如铜马的造型,身体比例适当,形象神骏灵动,胸肌饱满,四蹄有力,静中欲动。御官的塑造不仅比例准确,并且神韵生动,刻画细腻。御官的形象为中年,五官清秀,脸庞圆润,上唇留八字胡,目光微微下视,神情恭谨、专注。秦代工匠准确地拿捏住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之间的关系,把高级御官谦卑却又自负、忠诚却又不安的独特心理刻画地淋漓尽致。
铜车马所呈现的“六辔在手”。
铜车马所呈现的“六辔在手”。第六,铜车马驾具、马饰完整,驾挽关系清楚,为研究古代单辕车驾挽方式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考古出土的马车遗迹,驾挽鞁[bèi]具保存极差;古代文献对于单辕马车驾挽鞁具的记载又都是只言片语。铜车马的鞁具均用青铜或者金银制作,保存非常完整。通过对铜车马鞁具的分析研究,解决了古代单辕马车驾挽方式中很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如《诗经·秦风·小戎》记载的“六辔[pèi]在手”问题,挽车靷绳的数量和牵拉关系问题,古代单辕马车的刹车制动问题,等等。
缰绳上残留的彩绘纹饰。
二号车车盖盖面内侧的彩绘纹饰。第七,铜车马彩绘纹饰精美,绘画技法娴熟,感染力极强。铜车马的彩绘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装饰美化,其色彩的运用和纹饰的组合,是对实用马车物质属性、车舆结构和使用材料的描摹、刻画和呈现。彩绘所用的颜料均从矿物和天然材料中萃取,颜色有朱红、粉红、绿、粉绿、深蓝、天蓝、土黄、白、黑、赭[zhě]等,色调素雅、清新。彩绘纹样有变相的夔[kuí]纹、流云纹,以及多样的几何形纹、变形虺[huǐ]纹等。彩绘手法以平涂和勾画为主,利用补间色的施彩方法,使纹样显示出立体的效果。少数花纹还采用堆画技法,制造出好似减地浮雕的纹样,立体感强烈。在青铜上彩绘是秦代的一个创举,它标志着秦代已经突破了殷周时代在铜器上铸纹和春秋战国时代错金银的局限,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秦陵彩绘铜车马以其写实的表现手法,完整的形制和结构,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高难度的青铜制作和加工工艺,完备的鞁具和驾挽方式,豪华的金银装饰,逼真细腻的雕塑艺术,精美又极具表现力的彩绘纹饰,向我们抒写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彩篇章,他们被誉为“青铜之冠”,诚然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