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 卡列尼娜》:婚姻中,女人有3次救赎自己的机会

特别喜欢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

那么,一个家庭的幸福从何而来?又是什么导致了家庭不幸呢?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会告诉大家答案。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出身贵族,婚后不安于墨守成规的生活,出轨年轻的伯爵。在爱与恨、婚姻与爱情中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故事。

有人说,上帝给了安娜作为女人所梦寐以求的一切,容貌、家庭、名利、地位,甚至在人生几次的重大转折点上,冥冥之中,也给了她救赎自己的机会,可她没有把握住,最终导致卧轨自杀的悲惨结局。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任何人都不能感同身受别人的人生。

安娜用她短暂而热烈的一生告诉已婚女人:在漫长的婚姻长河中,人有3次救赎自己的机会。

1

好的婚姻需要共谋

热情而美丽的安娜出身贵族,从小跟着舅母长大。

在安娜18岁那年,舅母把她嫁给了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卡列宁,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但这在从未经历过情爱的安娜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婚后的安娜很快有了儿子谢辽查,儿子聪明懂事,丈夫在政界叱咤纷纭,她一边忙于照顾家庭,一边为丈夫出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圈,生活的一切都在既定的轨道上,有条不紊的运行着。

直到伏伦斯基的出现,打破了这看似宁静的生活。

安娜在一次回莫斯科的探亲过程中,两次遇到风度翩翩的伏伦斯基,她的内心开始不自主的发生某些微不可见的变化,但无形的道德感让安娜本能的抑制住了情绪的蔓延。

面对精神上的出轨,安娜并没有采取任何的理性措施,却在内心里将丈夫的无趣和伏伦斯基的才气教养拿来比较。

回到彼得堡后,她一反常态的不再乐意参加精神上的交际圈,开始频繁的和伏伦斯基在“半上流社会”的舞会上见面。

不久,安娜在舞会上的亲密举动引起了旁人的闲言碎语,丈夫提醒安娜要注意社交礼仪。

可是,丈夫的提醒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她的反感,她开始公然地抱怨丈夫的木讷无趣,开始看不起丈夫的表里不一,甚至连最爱的儿子谢辽查也不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伏伦斯基发生关系后的安娜,从此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有人说,安娜是不幸的,在懵懂时期便进入一段无爱的婚姻。

可在我看来,安娜的婚姻悲剧,并不完全归咎于婚姻中没有爱情,而在于在这一段婚姻中,安娜并不明白,婚姻,其实是一场夫妻间的共谋。

丈夫卡列宁曾多次表达出想要和她坐下来聊一聊的想法,可她却只用感性来敷衍和嘲讽他,她拒绝和解,即使内心愧疚,可她依然故我。

在偏离家庭的这条轨道上,安娜单打独斗,和内心的自己作斗争。她可以理性的调节好别人的婚姻关系,却从未想过在自己的婚姻中开诚布公,及时止损。

2

及时取舍,当断则断

不久,安娜怀孕了,为了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为了自己的内心不再感到耻辱,她不顾道德的谴责,与整个上流社会为敌。

上流社会的教会制度明确表示,夫妻离婚,必须提供一方对婚姻不忠的证据,这对视名誉为生命的卡列宁来说,离婚,几乎不可实现。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卡列宁用儿子谢辽查的抚养权威胁安娜。在爱情中勇敢果决的安娜,这一次,放弃了挣扎,为了儿子,她选择等待丈夫的宽宏大量。

在经历了难产、情夫伏伦斯基的自杀未果后,没有等到丈夫同意离婚,安娜背负卡列宁妻子的身份,身赴异国他乡,过着和伏伦斯基的幸福生活。

对眼前生活的满足和对儿子的愧疚,促使安娜的内心敏感而又矛盾。她一次次的写信给丈夫,请求丈夫的宽宏大量,让自己见儿子谢辽查一面,可愿望始终不得实现。

困惑孤独的卡列宁在安娜哥哥的劝导下,终于同意和安娜离婚,只要安娜写一封信。

写一封信,丈夫的做法在安娜看来只是一宗阴谋诡计。他只想让自己低头认错,显示他的宽宏大量。

她恐惧得到丈夫侮辱性的答复,并且满心觉得自己的幸福给虚伪冷酷的丈夫带来痛苦,也未尝不可。

可伏伦斯基并不理解安娜的做法,他想让安娜名正言顺地嫁给自己,让自己的孩子不用姓卡列宁,让安娜可以重新出入上流社会,从此不再背负骂名,他只想让安娜离婚。

想法的不合导致争吵不断,甜蜜的爱情渐行渐远。

这是安娜第二次抓住幸福的机会,遗憾的是她并不知道及时取舍。因为儿子,困住了自己,可并不全是因为爱。因为憎恶丈夫,不愿低头,错失了离婚的机会。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安娜的爱情悲剧,在于她内心没有真正的放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想要儿子,是因为儿子已经具备了评判自己的能力。想要离婚,可又不愿向丈夫低头。想要重新进入上流社会,却又一直逃避世人的眼光。

她没有看到眼前幸福的能力,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折磨自己。

3

在感情中,看见自己

那倒不是因为她长得美,也不是因为她整个姿态所显示的风韵和妩媚。在短促的一瞥中,伏伦斯基发现她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

爱情中的安娜是幸运的,放荡不羁的伏伦斯基在这场爱情中并没有欺骗的成分。

在爱情历经波折后,当伏伦斯基为了安娜远离家乡,放弃名誉与地位时,安娜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他们旅居欧洲,在意大利的夕阳下作画,过着安宁而平静的生活,安娜一度觉得这是一场不可饶恕的幸福。

但慢慢地,伏伦斯基对异乡日复一日的习画生活感到乏味,他们决定重新回到上流社会的交际圈。

可是,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接受这场舆论的男主角,伏伦斯基,却将女主角安娜看作道德败坏的女人。

于是她很慌张,没有儿子、失去了家庭,她一无所有。就连和伏伦斯基之间也只有没有任何保障的爱情。

她想得到伏伦斯基的欢心来化解自己的焦虑。

伏伦斯基从事农业、建筑业,她就研究大量的专业书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伏伦斯基想要建造医院,她亲自帮忙安排,出主意。

甚至为了减少和伏伦斯基的争吵,她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忍受他的冷淡......

可这些付出并没有引起伏伦斯基的理解,他处处能感受到来自安娜身上的压抑。

最终,一句无伤大雅的话成为了导火索,使两人甜蜜的爱情渐行渐远。争吵后的安娜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

不断讨好付出,

不断自我怀疑,

不断紧抓关系。

安娜并不知道,使她的爱情走向覆灭的真正原因,是她把自己的价值全部定义在了爱情上面。

关系好的时候,觉得生活充满幸福。

关系不好的时候,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遗弃。

在这场爱情中,安娜考虑了所有人的感受,唯独忘记了自己;

她短暂而热烈的一生,都活在了别人的眼里。

4

安娜的一生似曾相识

人总在拥有时,因为天长地久而熟视无睹;失去后,却因为不曾珍惜而倍加痛苦。

正如张爱玲所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个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婚姻,它就像一门生意,需要我们用心地经营。

很多人在经历了外面的风景,走过了内心的山山水水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最好的一直在自己身边。

作者简介:

平南,相信经典可以穿过岁月的尘埃,直抵人们柔软的内心。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