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智慧(五)

信息一刻也不能中断

密歇尔·福里布尔是个在比利时出生的犹太人,他经营着当今世界最大的两家谷物公司之一,那就是大陆谷物总公司.他的公司在伦敦、纽约、巴黎、芝加哥、拉巴达、苏黎世、香港、悉尼、渥太华、汉堡、布宜诺艾利斯等世界几十个城市都有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他的豪华住宅.他的总公司设在纽约,但他却游住在他各国的别墅.据有关公布资料,他的公司每年总收入超过25亿美元,他个人的资产近10亿美元,是个世界级大富豪.

福里布尔的公司是以经营谷物为主的,他的发迹经过可追溯到20世纪初.他的五代前老祖父西蒙·福里布尔是一位小商人,曾在比利时南部的一个小镇开过一间很小的谷物买卖商行.经过四代人的相传经营,这小商行业务量有所扩大,但生意仍停留在比利时,顶多算得上是个中小型商行.

福里布尔29岁那年,即1944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继承家业,他当了该商行的老板.

福里布尔是充满犹太人意识的经营者,他接任父辈产业后,采取了与前辈不同的经营方式,运用了现代经营策略,把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他知道,谷物这个产品是面向全球的,只有拓展全球市场,才能不断扩大业务.据此,他先在欧洲各国建立起他的分公司,待实力增强后,又向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进军,最后甚至把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到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分公司已在五大洲各主要城市建立起来,总共100多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大公司.

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在30多年时间迅速发展壮大,除了福里布尔有一套高超的经营艺术外,还与他高度重视信息有密切关系.自从开始跨国经营后,他就把信息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在20世纪50年代,通讯主要靠电报、电话,而当时这两方面的成本十分昂贵.但福里布尔却不惜代价,为了及时掌握各地谷物生产、供应和消费的信息,所有分公司都普遍应用电报、电话与总公司时刻保持联系.以后有了电传和传真机后,他又率先购置这种最新的现代设备.这些沟通信息的通道都与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住宅接通,他游住到任何一个住宅,时刻可与各地分公司取得直接的联系,信息一刻也不会中断.

福里布尔还聘雇了大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分布在他各地分公司及住宅,随时为他收集、分析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情报.他根据各地的不同信息情报,做出决策,就地通过先进的信息传导设备,给相关的分公司发出指令,使其每笔买卖都能够恰到时机,不会因错失时机而导致经营失利.据统计,他的总公司每天收到来自他的分公司及情报代理人发来的电报、传真、电传、电话近万次,由一个专门的信息情报部进行分类、处理、分析、归纳,扬粗留精,去伪存真,最后浓缩进电脑,供福里布尔及总公司决策高层人员时刻参考.

福里布尔的公司不仅配备齐全现代先进通讯设备,而且还有一手“绝技”.他以高薪聘请有各国情报局的退休人员在其信息情报部工作,他们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退休人员.这些人员既有信息专业知识和才干,又有不少“余热”,十分了解当地的情况.这些人员提供的信息或了解到的情报,对福里布尔决策很有参考价值.如某国某地区发生灾害,此信息到了福里布尔手后,他即会指令他的相关分公司尽快从获粮食丰收的国家或地区组织货源,然后向受灾的地区出售,从中赚取较高利润.又如1973年6月,福里布尔的信息情报人员猎取到前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将要访问美国的情报后,先人一步飞往地中海岸,与苏联的谷物进口局长在地中海一艘船里洽谈买卖,最后达成一宗数百万吨粮食的交易,从中获得可观盈利.很多同行不明白大陆谷物总公司为何如此神机妙算,岂知奥秘就在这里.

福里布尔靠大量而准确的信息,使其谷物生意兴旺发达.他在各地的公司经常贮存着几十万吨乃至几百万吨粮食,随时根据信息情报情况,把它们运到有殷切需求的市场去,使他每笔交易都赢得较好效果.为了及时将谷物运到目标市场,各公司都配有强有力的运输队伍.如在美国的公司,配有400多辆运输汽车和25艘专用运输船,时刻枕戈待旦,应运输之急.

福里布尔的发迹,是从谷物生意开始的.现在,他已跳出单一经营范围,往各种家禽蛋类、冷冻食品、动物饲料、粮食加工品、皮革生产等多元经营,甚至往金融、证券业务进军.不管哪一行,他都善于运用信息作用而获得成功.如他从信息情报中了解到美国海外轮船公司要出让一部分股权,经过对信息的分析后,觉得该公司有发展前途,他果断地购入它143%的股权,不到一年就获得股权利润2000多万美元.

信息是一种软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经营者要获得商业信息的时候,就要注重从各方面努力,广泛获得信息.

抓住机会即见缝插针

阿曼德·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大约于1875年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买卖.哈默是3个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就在哈默16岁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篷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是惊人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抓住机遇不放,还是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周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剩下了一辆车.哈默的这第一笔交易与后来相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当时对他来说却属“巨额交易”,在这笔交易中,哈默考察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独自开创赚钱途径的本领.

1921年8月,阿曼德·哈默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风尘仆仆地抵达莫斯科.哈默在苏联的考察中发现,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们却饿着肚子,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列宁肯定的答复,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之间的易货贸易也由此开始.哈默通过他后来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沟通着30多家美国公司同苏联做生意.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哈默又萌生在苏联办铅笔厂的念头.有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枝铅笔,但商店里只有每枝铅笔售价高达26美分的德国货,而且存货有限.哈默清楚地知道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需3美分.于是他拿着铅笔去见苏联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您的政府已经制订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会读书和写字,而没有铅笔怎么办呢?我想获得生产铅笔执照.”克拉辛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他以高薪从德国聘来技术人员,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在莫斯科办起了铅笔厂.到1926年,他生产的铅笔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而且出口到土耳其、英国、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从中获得了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

20世纪30年代哈默从苏返美时,美国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所有企业家都在为保存自己而努力,而哈默却在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那时罗斯福正在竞选总统,他听说只要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1919年通过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以缓解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渴望.随着产酒高潮的到来,酒桶的需求量将会空前增加,而市场却没有酒桶.于是他不失时机地从苏联订购了几船桶板木,在新泽西州建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当禁酒令废除之日,他的酒桶正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被各酒厂高价抢购一空.继而他又干上酿酒生意,他生产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以其物美价廉而享誉美国.

经营者要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行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旦发现机会,就要深入开掘、锲而不舍.

想给丈夫一个惊喜的商人妻子

有一个商人,做的是收购糖的买卖.每天向村民们收购完糖后,他总是在家将糖装进箩筐或者麻袋里,然后再运到镇子上或外地去卖掉.就在他集中或者分装糖的时候,总是会不小心掉下一些糖,而他却从来不在乎,觉得损失那点儿糖算不了什么.

不过,商人的妻子却是个有心人.她看到每次丈夫分装完糖以后,地上都会撒些糖,觉得很可惜,就偷偷把那些糖重新收起来,装进麻袋里.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攒了四大麻袋糖.

后来,有一段时间蔗糖突然短缺,商人很长时间收不到糖,生意一时间没办法做了,几乎蚀了本.妻子想起自己平时存下的糖,就拿了出来,化解了商人的燃眉之急,还小挣了一笔钱.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镇子上.镇子上有对夫妻开了一家文具店,妻子听说这件事,先是感动,后来又觉得很受启发,心里也很想在关键时刻帮助丈夫.于是,她开始趁丈夫不注意时把报纸、记事本、日历等货物偷偷收藏起来,以备货物紧缺时用.过了大约两年时间,妻子觉得到了给丈夫一个惊喜的时候了,就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后房去看.丈夫不看还好,一看险些昏过去.那些妻子收藏起的东西不是过时了,就是发霉了,还有谁会要呢?

想赚大钱仅仅有欲望和想法是不够的,要学会聪明,懂得重长远,趋大利,还要善于审时度势.

女人才是真正的消费主体

在伦敦,有一个叫埃默德的人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地理位置相当好,每天来往的人也很多,可是埃默德的生意却一直不好.开业两三年了,店里总是冷冷清清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埃默德十分郁闷.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埃默德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在平时光顾公司的人中女性居多,差不多占到80%,偶尔有男人来商店,也大多是陪妻子购物,很少单独买东西.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经营方向有问题.想起以前看到的犹太人喜欢做女人的生意这一法则,不禁自责起来:女人才是真正的消费主体,自己却把目光瞄在不赚钱的生意上,这样不是偏离赚钱越来越远了吗?埃默德于是果断地决定将自己百货商店的营业对象限定在女性身上.

这次,他把所有的营业面积全部用上,全部摆上女性的用品.不过,精明的埃默德这次想出了高招:把正常的营业时间一分为二,白天他摆设家庭主妇感兴趣的衣料、内裤、实用衣着、手工艺品、厨房用品等实用类商品;晚上则改变成一家时髦用品商店,将朝气蓬勃的气息带到商店,以便迎合那些年轻的女性.这样,最有消费实力的女人被他的经营方针给覆盖了.

尤其是针对年轻时髦的女孩子们,埃默德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光是女孩子们喜欢的袜子就陈列许多种,内衣、迷你裙、迷你用品、香水等都选年轻人喜欢的样式和花样进货.凡是年轻女性喜欢的、需要的,能够引起她们购买欲望的商品,他都尽量满足,并把它们摆在柜台显眼的位置上.他甚至对别人自吹,“在这里,年轻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我是应有尽有啦”.

最绝的是,他从美国进口了最流行的样式,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宣传:“本店有世界最风行的新款女士内衣,包您穿了青春靓丽.”没过多久,埃默德商店有世界上最流行的内衣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女性真的如风一般地赶来,争相购买.人们不解,纷纷求教其中奥妙,埃默德大笑:“其实,我只是让这些内衣更加性感而已!”

埃默德的商店成了女性常来光顾的地方,不久,其分销点就已经达到100多家,狠狠地赚了女人一大笔钱.

这个世界上是男人赚钱,女人用男人赚的钱养家.钱虽然是男人赚的,但开销权却掌握在女人手里.所以,如果想赚钱,就必须先赚取女人手里的钱.

任何东西都可变成商品

在犹太人眼里,果然“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可用来赚钱”,连国籍都不例外.商人罗恩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靠国籍发财致富的人.

罗恩斯坦的国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并非生来就是列支敦士登的国民,他的列支敦士登国籍是用钱买来的.他为什么要买此国籍呢?

列支敦士登是处于奥地利和瑞士交界处的一个极小的国家,人口只有两万人,面积只有157平方公里.但这个小国与别国相比,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税金特别低.这一特征对外国商人有极大的吸引力,引起各国商人们的注意.为了赚钱,该国出售国籍,定价7000万元,获取该国国籍后,无论有多少收入,只要每年缴纳10万元税款就行了(不分贫富).

因而,列支敦士登国便成为世界各国有钱人向往的理想国家,他们极想购买该国的国籍,然而,一个小国容纳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买到该国国籍也并不容易.

但是,这难不倒机灵的犹太商人.罗恩斯坦就是购买到列支敦士登国籍的犹太商人之一.他把总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国,办公室却设在纽约.在美国赚钱,却不用交纳美国的各种名目繁杂的税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国交纳10万元就足够了.他是个合法逃税者,减少税金,获取更大利润.

罗恩斯坦经营的是“收据公司”,靠收据的买卖,可赚取10%的利润,在他的办公室里,只有他和他的女打字员两人,打字员每天的工作,是打好发给世界各地服饰用具厂商的申请书和收据,他的公司实质上是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代销商.提及斯瓦罗斯基公司,便想起罗恩斯坦致富的本钱——美国国籍,下面是罗恩斯坦的一段故事:

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是奥国的名门,他们的公司世世代代都生产玻璃制假钻石的服饰用品.精明的罗恩斯坦最初便看准了这家公司.只是时机未到,他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因在大战期间迫于德军的威力而不得不为其制造望远镜,故法军决定将其接收,当时是美国人的罗恩斯坦,悉知情况后,立即与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进行交涉:

“我可以和法军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交涉成功后,请将贵公司的代销权让给我,直到我死为止,阁下意见如何?”

斯瓦罗斯基家,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为保住公司的巨大利益而全部接受了他的条件.

对法国军方,他充分利用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斯基接受了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予以接收.”

法军哑然,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因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美国人的公司法国是不敢接收的,因为他们惹不起美国.

此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大把地赚取钞票.真可谓是不沾手便能赚大钱的干将.

罗恩斯坦的致富,是国籍帮了他的大忙,以美国国籍作为发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国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从而赚取尽可能多的钞票.

《塔木德》上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有心遍地财,处处是生意.”只要细心观察,巧做经营,生意是找得到的,钱财是挣得到的.

专注于一,大胆改革

奥克斯出生在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生于1858年.由于家庭生活艰苦,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学校读书,少年时仅在夜校读过几年书.12岁开始在药店和杂货店当童工,14岁时又到(洛斯威利记事报)当杂工,16岁时当排字工人,后又转到一家地方小报当排字领班及记者.17岁时进入(洛斯威利论坛报)当排字领班.

>    奥克斯是位勤奋好学的青年,专注精神十分强烈,就是这种精神,使他的事业获取了较大成功.

凡是有专注精神的人,必定干一行爱一行,把专注之事视为快乐,忘掉了困难和苦涩,如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失败了5万次也不灰心和动摇,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说:专注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阶梯.

奥克斯从14岁进入报社当排字工人,从此专注于报社工作.他进步很快,17岁当了领班.他在19岁时,萌发了与人合作办报的念头,于是与一位叫保罗和一位叫麦哥云的人合作,办了一份《漆坦隆加快报》,结果只经营了几个月就倒闭了.

合伙办的报纸失败了,奥克斯却没有灰心,他反复思考后,决定利用报社的残存机器和纸张发挥作用,编印一本《工商指南》,相信从中可赚到一些钱.根据其思路,他走访了许多工商界人士,记录了他们的地址、企业名称及经营目录、电话等等,然后自己亲自排字及开机印刷,装订成书,向工商界出售.这《工商指南》实质是一本广告物,在当时还算罕见,对工商界开展业务十分有利,因此非常畅销,使他赚了一笔钱.他顺着这路子,编印了一些小册子及承印一些宣传目录,获得了不少收入.

1878年,奥克斯20岁了,他的专注精神使他又迈进了一大步,他决心自己独立办报.此时正好有一家《漆坦隆加时报》又因经营不善而将告倒闭,它正在廉价寻求买主,奥克斯以500美元买下了.

奥克斯接办了该报后,进行版面及内容的改革,集中多报道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同时,他对报社内部进行改组,精减了1/3人员.他自己既当总经理,又兼当排字领班;结果,不到两年,发行量大大增加,获利不少.到1892年,《漆坦隆加时报》成为当地最有名气的报纸,奥克斯积累增多,他投资15万美元盖起报社大厦.在19世纪末的15万美元价值不少,因此该大厦十分豪华,对这份报纸的信誉十分有利.

奥克斯的专注精神使他雄心勃勃,他不满足于《漆坦隆加时报》的成就,决心向全国性报纸进军.1896年,他发现米勒接手后的《纽约时报》面临危机,他乘机插手,把它接了过来.

奥克斯接管了《纽约时报》后,大胆进行了改革.他与银行取得了共识,对该报发行股份l万股,每股100美元,以2000股换回股东全部股份,另发行债券40万美元,以30万美元还债,其余当作周转金.这样,奥克斯实际上没有注入多少钱,通过扩股和发债券之手法,使他掌握了《纽约时报》.1896年8月13日,时报改组成功,奥克斯成为该报董事局主席了.

奥克斯跟着对《纽约时报》的编排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金融新闻.此时正是纽约市经济起飞之时,城市人口增长很快,这为《纽约时报》的销售提供了有利时机.奥克斯是排字工人出身,他在多年的排字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革《纽约时报》中,他针对各竞争对手的报纸情况,把《纽约时报》精心编印,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他每到周末时又增刊“周末书评”,使得各出版界纷纷在其报纸刊登广告.更重要的一招,是把零售价从每份3美分,降价至每份1美分.这样虽然减少了发行费的收入,但报纸销售量大大增加了,而厂商们看到《纽约时报》发行量大,大家纷纷在该报登广告.这样,《纽约时报》的收入反而增加了.

奥克斯刚接管《纽约时报》时,其发行量只有9000份,到1900年时,发行量已超过10万份,奥克斯的收入迅速增多.1904年,奥克斯斥资250万美元兴建“纽约时报”大厦,高为22层,在当时是少有的高楼大厦.

1928年奥克斯70岁时,他仍精力充沛地主持着这份报纸,当时另办的一份《星期日时报》也发行40多万份,他靠这两份报纸的经营,每年盈利近3000万美元,当时他已是美国的著名富豪了.

成功的事业依赖的是执著的追求和埋头苦干的精神;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变通,大胆创新.

(0)

相关推荐

  • 2017十大澳洲新闻!《商圈》带您一起回顾全年大事!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2017年行将过去,南半球的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故事.有的人守得云开见月明,肆意的庆祝着:有的人"忙得像总统,活得像狗",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政策怼的体 ...

  • 犹太人的智慧(六)

    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国外去 比奇特尔公司,是一位德国犹太移民在1898年创立的.这位犹太人叫沃伦·比奇特尔,他刚创立该公司时,是从事一些建筑维修业务的.由于没有什么资本,公司设在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房 ...

  • 犹太人的智慧: 如果你陷入了绝境, 想摆脱落魄, 不妨学学3个认知

    很多人最怕的就是遇到困难,因为困难可能会让他们陷入落魄与逆境之中,很多人觉得一旦陷入落魄与逆境之中,这辈子就很难再翻身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观察了犹太人的发展历史,才发现陷入困难与逆境之中,只要 ...

  • 犹太人的智慧都浓缩在这10句话当中!

    犹太人的智慧都浓缩在这10句话当中!

  • 犹太人的智慧:那些能变有钱的人,一般明白了3个“秘密”

    让自己变有钱最好的办法是找到那些能变有钱的人,到底做了什么,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仔细读完这篇文章,你的命运或许会有极大的变化. 我是从犹太人的智慧来源<塔木德>这本书里找到的,光这么说你可能 ...

  • 犹太人的智慧(四)

    挖掘出更多的意义     二战期间,波兰已落入希特勒的魔爪,边上的小国立陶宛也在虎口边上. 于是,立陶宛的犹太人纷纷逃离,经日本迁往他国. 一天,日本政府机关的函电审查官,前往日本犹太人委员会调查一个 ...

  • 犹太人的智慧(三)

    掉进枯井的驴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 ...

  • 犹太人的智慧(二)

         我还有几个忠告没对你说 施怀特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请教怎样牧鹅. 那位犹太牧师专注地听完施怀特的叙述,问道: "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qu ...

  • 犹太人的智慧(一)

    我认为,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之中,有两个民族是最苦的民族,一个就是犹太人民族,一个就是中国的苗族.今天在这里只说犹太人民族,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 ...

  • 犹太人的智慧:那些富有的人,都懂得“冷门”致富

    在<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77岁的富豪菲勒在临终前,让秘书刊登一个启事,说自己愿意与一位有品位的女士共享一个墓地. 值得注意的是,菲勒这样做是有深意的,他想利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赚一笔钱 ...